-
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
1.
我国人才供需不平衡
我国 当前企业求才若渴
,
高级管理、
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
,
不同区
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
高
,
虽
然是人力资源大国
,
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至
2009
年底
,
< p>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4%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
,
我国人才
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
中为起点
,
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数比例占人口总数的
25%
以上
,
本科以上 p>
的占
15%
以上。从业人口方面
,2008< /p>
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
例为
22%,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
6%
。
2.
遍地都是大学生
,
就业难度增加
一有大型招聘活动
,
找工作、换工作 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
会
,
很多人花了钱
< p>,虽然进了招聘会
,
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
,
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
:
“找到一份
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
”
据估算< /p>
,2008
年全国至少有
100
万名毕业生
面对“一毕业
,
即待业”的窘境。
2.
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的差距太大
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
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
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 /p>
,
从经
济学的角度来说
,
就 是供过于求。
资料表明
,
从
2001
年至
2008
年
,
全国
高校毕业生从
114
万增加到
611
万
< p>,是扩招前的
5
倍
;
然而 p>
,
用人岗位增
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3.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几年出现
,
每隔几年热门专业从某几个专业转移到另几个专 p>
业
,
如计算机
,
土木工程等等
,
这些热门专业刚开始时毕业人数少
,
求大
于供
,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
几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数
大增
,
已经超过饱 和
,
工作难找
,
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 p>
4.
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
< p>,刚刚
毕业
,
一踏入社会
< p>,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
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
,
薪水
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
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 水岗位不屑一顾。
理
论是书本上的
,
不会 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
,
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
所以
,
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
,
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 用于实践。所以
,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
,
低不
就”
。
5.
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
用 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
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p>
,
企业的
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
但是
,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
届大
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目前
,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 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
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
,
至
2009
年底
,
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
业人数有
100
万以上。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 /p>
其中存在多种原因。
1.
大学毕业生的“过剩”
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
,
而是结构“短缺”的过剩
当前
,
由于资
源的不合理配置
,
导致结 构层面上的不平衡
,
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
域层面上。
其一
,
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
,
大学 生和高素
质的劳动力奇缺
,
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 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
来看
,
广大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一 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
,
这里不
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因此
,
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是在大
城市。另外
,
大学毕业生若去了农村就业
,
工作一段时间后想 换到大城
市工作
,
至少会面临三种成本
:
一是工作搜寻成本
,
即为了在城市中找
到
一份理想工作所发生的支出
;
二是与工作单位相关的福利和人力资
本损失
;
三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
,
即在 一些地区为了让原单位放人还
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
,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
虑留在城市。其二
,
< p>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
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某专业
领域
,
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
不足
,< /p>
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这些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
在配置上面的
失调。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
,
结构的不平衡依然会导致
供
需不平衡。
2.
大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价值观上存在着问题
有较多的大学辅导员
,
虽然常常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教育引 导学生在最
终就业的时候“先就业
,
后择业”
< p>,但在平时教育时就常使用以机关工
作人员怎么样好、事业单位人员
工作条件怎么样优越为例
,
语言上进
-
-
-
-
-
-
-
-
-
上一篇: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自我鉴定(完整版)
下一篇: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