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
业
论
文
(2012
p>
届)
论文题目: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感
姓
名:
杨璐
王永
汉语言文学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指导老师:
专业名称:
学
号:
所在学院:<
/p>
2012
年
5
月
摘
要
《古诗十九首》真实地展现了汉末文人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抒写
< br>了他们在饱尝人间忧患之后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意识和人生永
恒价值的
深邃思考,表达了一种人物内心的深沉和孤独感。这种情绪源自
于汉末社会大量出现的异
乡游子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心态,本文试图从四
个方面对游子内心的孤独作一探析,即理
想失落之孤独、爱情悲歌之孤独、
友情背叛之孤独、人生短暂之孤独。
< br>关键词
:
《古诗十九首》
游子
孤独感
Abstract
Nineteen
A ncient
Poems
show
the
late
Han
Dynasty
's
survival p>
condition
and
the
menta lity,
describe
their
after
suffering
human
suffering
true< /p>
inner
emotional
world
and
the
sense
of
life
< p>andlife
eternal
value
o f
the
deep
thinking,
t
he
expression
of
a
man
deep
and
loneliness.
Such
sentiments
from
the
Yu
Hanmo
society
emerged
a
< p>wanderingthis
special
populat ion
of
the
special
men
tality,
this
paper
tries
t o
make
an
analysis
of
< p>thewandering
lonely
hearts
from
four
aspects,
namel y
the
ideal
lost
lonely, p>
sad
love
lonely,
lonely,
life
is
too
short
to
the
friendship
betrayal
of
the
lonely.
Keywords:
Nineteen
Ancient
Poems
wande rer
loneliness
2
目
录
一、理想失落之孤独
····················· ·················································· ··············
1
二、爱情悲歌之孤独
· ·················································· ··································
2
< br>三、友情背叛之孤独
······························· ·················································· ····
4
四、生命苦短之孤独
··········· ·················································· ························
5
注释
参考文献
·················· ·················································· ·································9
谢辞
·············································· ·················································· ·········
10
孤独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疏离的精神状态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而言,它是一种消极的
生存方式,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它却往往
是引发创作的积极因素。所谓”欢愉之辞
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 /p>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当作者以清醒的意识细细咀嚼,
体味自身所处的孤独并将这种孤独与品位孤独的凄怆与美丽一一展现给读者时,
便产生
< p>了感人的艺术作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 商隐禀具卓越之德却
不为世用之孤独;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这是杜甫羁旅漂泊之孤独;
“莫
< p>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相思之孤独。
孤独之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抒发的主体。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
首
》
,就是在这样的孤独情怀中酿制的醇厚凄美、惊心动魄的诗篇。
《古诗十九首》 中所
抒发的四种孤独之感,不仅是这组诗歌最为感人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这组
诗
歌在中国古代悠久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与独特文学价值之体现。
一、
理想失落之孤独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政治理想
几乎是每一个文人的梦想,即所谓的学而优
则仕。为此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旦为
明君贤主赏识便跻身上流,高居要路,举
贤用士的盛况大大刺激了文人猎取功名富贵的欲
望,他们离别家园和亲人,积极投身社
会,寻求机遇和发展,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及人
生价值,但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
是残酷的。东汉末年,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得最
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政治上最混
乱最黑暗的时期。
“党锢之祸”发生后 ,宦官控制了朝政,一批大臣接连遭到杀戮,卖
官赞爵与贿赂公行,导致东汉末年政治动
荡,吏治腐败。文人们在求仕的路途中目睹的
是如张仪所说的“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p>
”
[1]
正如《童谣》所唱的“举秀才,不知书,
[2]
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等良将怯如鸡。<
/p>
”
官官相卫,贿赂公行的政治
不公,经历着如杜甫诗句所描
述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心
酸。
”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人生悲凉。面对严酷的现实,冷漠的社会 ,黑暗的
政治,
游子们感受到的是前途无门,
理想破灭与 对政治人生的绝望。
于是他们失落痛苦、
消沉困顿、孤独落寞。如:
p>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
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
先踞
要路津?无为守穷贱,
轗
轲长苦辛。
”
(
《今日良宴会》
)
1
客居游子在一次“欢
乐难具陈”的“良宴会”上,他们弹奏的是“新声”
、歌唱的
是“令德”
把美好的德行和理想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短暂的人生,就像那飙尘一样,
旋聚旋散。正
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
《短歌 行》
)的心
境。由于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动乱时代里文人的悲哀,致使诗人“何不策高足,
先踞要路津”这一愿望无法实
现而产生的孤独感。正如陆时壅所说,
“
‘何不’
‘无为’
正是欲而不得”
[3]
明明知道愿望不能实现
、
求仕无门。
但又
“无为守穷贱,
轗轲长苦辛”< /p>
,
现实的残酷和理想无望实现的苦闷造成了文人们精神上的迷茫和困惑。<
/p>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
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 p>荣名以为宝。
”
(
《回车驾言迈》
)
诗人四顾茫茫,所见只是东风中摇落的一片新绿。他强烈体会到时光易逝、人生短
暂的悲哀,
深感死后
“奄忽随物化”
的空虚,< /p>
因而想到
“立身”
宜
“早”
,
“荣名”
可
“宝”
,
渴望建立一
番功业。
明知所求的
“荣名”
渺茫,
但也要努力去 争取,
以求得心灵的慰藉。
但这种渴望在面对社会现实时被击的粉碎,诗
人的追求也只能是苦闷的挣扎,强烈要求
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愿望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可望而不可即。
《古诗十九首》中文人热衷仕途,想要立身扬名,但现实世界的屡屡碰壁
,严重的
打击了文人们的自信心,他们的愿望在现实面前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文人们
在心灵
的角落能感受到的惟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威压及处处忧郁。他们内心不平、愤激、
伤己
怜人、自勉自励,这种情感的背后都隐藏着文人们落寞孤独之感。他们无奈地饱尝着
自
己的痛苦,无可逃避,无人分担,将政治上的窘迫化为了精神上的孤独。
二、爱情悲歌之孤独
家永远是人们在外艰辛跋涉心灵的港湾,早在《诗经》中
,游子的思乡之作已有多
篇,思念的对象有妻子,但更多的还是父母,桑梓情中渗透着亲
子之爱,而《古诗十九
首》中其它的思乡情都浇铸在爱情之上,爱情是最能抚慰失意情绪
的良药。文人们离家
别舍、追求功名而不得、重温家庭的温馨与爱情的甜美亦不可得。内
心承受着痛苦与孤
独。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生活单调而狭隘,即
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丈夫是她终身相守
2
-
-
-
-
-
-
-
-
-
上一篇:“金种子工程”实施计划
下一篇: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