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泰国西那瓦大学数学建模试题数学建模队员的选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3 20:00
tags:

-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舒翁)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数学建模队员的选拔



摘要


该模型解决了选拔参赛队员及确定最佳组 队的问题。

该问题涉及面很广,

是我们身


边经常会遇到的 。

本文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综合考虑个人的指标以及整队的技术水

< p>
平,最终从

15

名队员中选出

9

名优 秀队员组成三队,并建立了最佳组队的方案。


问题一:在选拔队员时, 我们全面考察了队员的七项指标,并按照相应的权重得到


15

名队员的综 合排名,最后淘汰掉排名靠后的

6

名队员

,

被淘 汰的依次为:


S


9



S


1

3



S


15



S


12



S


5



S


3



为了组成

3

个队,使得这三个队整体技术水 平最高

,

我们首先引入


v


?


x

,

y

,

z

< br>?


?

M


ω


1


本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寻找该函数

了刻画每个队竞赛技术水平的函数:


的最大值。根据题目要求,为使三名队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互补,参赛学生最好来自不同

< p>
专业,我们算得此种情况下有

36

种组合方式。经计算比较后得到最 佳组合方案。如下


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队员一

队员二

队员三


S


1



S


10


该组水平


0.0991791


0.0914192


0.0914192



S


14





S


6



S


2



S


11



S


7



S


4


S


8


问题二,我 们只考虑计算机能力而不再考察其它情况,选出最佳队员


S


1< /p>

1



S


1

3


。比


较分析前面的综合排名,


S


1

1


的综合能力排第七,而


S


1

3


的综合能力排第十一。可见这种


选拔方式,有可能影响队伍的总体水平,所以不可取。


问题三:

根据有违规记录的学生


X


所在的位置来 确定其对组队后整体技术水平的影


响。经分析可得:如果


X


被选入组队,对组队后三队整体水平有影响,三队整体水平降


低。< /p>




关键词

< p>:


层次分析法;技术水平指标;最佳组队







1




摘要

.

< p>................................................ ...................

1




问题重述

............... ............................................

3




问题分析

........................... ................................

3




模型假设

... .................................................. ......

4




符号说明

........................... ................................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5




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 .........

9




对模型选拔机制的建议

................................

1

0




参考文献

........................... ..............................

1

0




附录

.

.............. .................................................. .

1

0






2



一、

问题重述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赛事。

由于竞赛场地、

经 费


等原因,

不是所有想参加竞赛的人都能被录用。

为了能 够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同学代表学


校参加全国竞赛,

数学建模教练组需要投 入大量的精力,

但是每年在参赛的时候还是有


很多不如意之处:有的学生 言过其实,有的队员之间合作不默契,影响了数学建模的成


绩。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必要的数学建模知识、

良好的编程能力 和


熟练使用数学软件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


时还要求思维敏捷,对建立数学模型有较好的悟性。

< br>目前选拔队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数学建模培训课程的签到记录;

数学 建模的笔试


成绩,上机操作,学生个人简介,面试,老师和学生的推荐等,通过这种方式 选拔出队


员。然后按照

3

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为了使得 小组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一般总是将


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使得 每个小组至少包含一位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

计算机


编程能力强的同学。 各组通过做题进行交流和磨合,合作比较好的保留,合作不好的进


行调整。每个学生的基 本条件如表(见附录)

,现在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数学建模知识,选拔数学建模队员要考察学生的哪些情况?哪些

< p>
素质是数学建模的关键素质,如何进行考察?


2

.根据上表中信息,建立建模队员选拔的数学模型,从中选出

9

位同学,并 组成

3


队,使得这三个队具有良好的知识机构。


3

.有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机试的时候发现一个计算机编程高 手,然后直接录用,不再


考察其它情况,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二、

问题分析


2.1

问题一分析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数学建模知识,

在选拔数学建模队员时应考察学生的数 学基础以


及必要的数学建模的知识、

良好的编程能力以及熟练地使用数学 软件的能力、

较强的语


言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 时还要求队员思维敏捷、不怕苦不怕


累、对数学模型有较好的悟性。

< /p>


数学和计算机能力是建模的关键,组队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有这方面才能的人。


3



数学以及数学建模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 数学建模笔试成绩和数学竞赛获奖情况来考


察,而计算机能力主要通过上机测试成绩来考 察。


2.2

问题二分析


问题二就是在

15

名学生中剔除

6

名实力最弱的。由题意可知,该问题是半定量半

< p>
定性、

多因素的综合选优排序问题,

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

我们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


分别算出各指标对选择队员的权重,

以及各队员对各指标的权重,

然后综合考察每个队


员的权重进行排名,最 后剔除排名落后的六名学生。


2.3

问题三分析


问题三我们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行假设,< /p>

假设计算机是队员选拔的关键因素,

选拔


出几名队员,

与问题二的综合排名进行对比。

通过结果确定直接录取而不考虑其他方面


的做法是否可取。


三、

模型假设


1

、假设参赛队员的外部环境 相同,竞赛中不考虑其它的随机因素。在正式比赛对过程


中队员都能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水 平。


2

假设竞赛水平的发挥只取决于 表中所给的各项条件

,

且认为表中测量的数据都是客观


公 正的。


3

、假设数学建模选修成绩,机试成绩,数学竞 赛获奖情况,思维敏捷程度,知识面宽


广程度,

数学建模选修课听课次数 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情况,

7

项对学生数学建模综


合能力的影响占主要地位,且影响程度是依次递减的。


4< /p>

、假设在组队后各队的发挥是相互独立对,不受其他组的影响。

< br>5

、假设组队后的整体水平由该队每项的最佳队员的指标表征。


四、

符号说明


一致性指标



随机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检验指标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特征向量




C

I



R

I



C

R



ω


1


ω



2


方案层对准则层的特征向量



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值


ω



?


m

ax



4



m


i< /p>


(

x

)



M


i


?


x

,

< p>y

,

z


?



队员


x


的第


i


项水平指标



队员


x

,

y

,

z


组队

?


x

,

y

,

z


?


的第


i


项水平指标


v


?


x

,

y

,

z


?



技术水平指标



有违规记录的学生


15

名队员的编号



X



S


1


,

S


2


,...

< p>S


15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1.1

参赛队员的选取



由每个学生的基本条件表可知,

该问题是半定量半定性、

多因素的综合选优排序问


题,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为了从

15

名队员中选出

9

名参赛者,我们主要利用层次


分 析法,分别算出各指标对选择队员的权重,以及各队员对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综合考


察每 个队员的权重进行排名。


根据题目给出的七项指标,

我 们首先将各指标量化,

为了区分各项条件中的档次差


异,确定量化原则如 下:


专业按照对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可将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定为

5

分,电子信息定

3


分,其余都定为

1

分;笔试成绩按照满分

10

分计;听课次数按一次

1

分计;其他情况


如考过程序员,学过

MATL AB

的各加

2

分,过计算机三级的加

3

< p>分

,

其他的都加一分;思


维敏捷、机试和知识面的< /p>

A

B

C

D

等级分别按

4

分、

3

分 、

2

分、

1

分计算;班级排


名情况由于统计的不是很全,所以不好进行量化,因此这项指标可以不用考虑。



表(1)

15

名学生量化分数表


学生



专业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5



3



1



1



5



3



1



5



3



3



1



笔试



9

6


9

3


9

2


8

2


8

2


8

2


8

0


7

9


7

8


7

7


7

6


听课次数



其它情况



2



6



4



4



3



6



5



4



4



5



6



5


思维敏捷


4


4


2


3


3


4


2


4


4


4


2


机试


3


3


1


3


2


3


3


3


2


3


4


知识面


4


3


2


4


3


1


3


4


2


3


3


1



3



1



2



1



1



1



2



2



2



1




S12



S13



S14



S15



1



5



5



5



7

4


7

8


7

6


6

6


2



2



5



6



1



1



1



1



4


3


4


2


2


4


3


3


4


1


4


3


运用层次分析法:



将从

15

名学生中选拔

9

名优秀队员看作一个目标 ,作为目标层。将刻画队员的

7


个指标作为标准层。将

1 5

名学生作为方案层。如图(

1


目标层


O



选拔优秀队员


准则层


C




专业



成绩



成绩



敏捷





次数



情况


方案层


P



S


1


S


2


S


3


S


4

< br>. . . . . . . . . .


S


1

2


S


1

3


S< /p>


1

4


S


15


图(

1

:层次结构图




由题目已知及假设可得,准则层的七项指标 依次递减,并认为相邻两项的差距不


大,且都假设是相等的,这里都认为相差为

1

,于是两两对比得如下比较矩阵:


?


1 2 3 4 5 6 7


?


?

?


1/2 1 2 3 4 5 6


?

?


?


1/3 1/2 1 2 3 4 5


?


?< /p>

?


A

=


?


1/4 1/3 1/2 1 2 3 4


?



?


1/5 1/4 1/3 1/2 1 2 3


?


?

?


1/6 1/5 1/4 1/3 1/2 1 2


?

?


?


1/7 1/6 1/5 1/4 1/3 1/2 1


?


?

< p>?


这里我们用和法来计算,以下为步骤:


n


①将


A


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


?


ij


?

a

< br>ij


/


?


a

ij


(

j

?

1,

2, ...,

n

);



i

< p>?

1


n


②将


?


ij


按行求和得


?


i


?


?


?


j< /p>

?

1


n


i

?

1


ij


(

i

?

1,

2,...,

n

);



1


③将


?


i


归一化得


?


i


?


?


i


/


?

< p>
?


,



ω


i


?

(


?


1< /p>


,


?


2


,... ,


?


n


)


为近 似特征向量;


6


T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20: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5096.html

数学建模试题数学建模队员的选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