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与形成有助于
学
生准确自我定位,
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的科学就业观,
对 解决大
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特点、
就业观转变、
转变原因及
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等方面进
行了探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 观的
“
两大转变
”
1.
择业从
“
等待分配
”
到
“
自主选择
”
。紧随时 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观经历了从
“
等待分
配
”
到
“
自主选择
”
的纵向转 变。等待就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
“
消
极
”
的就业观念。
国家提供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
为顺利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各种优厚的待遇,
安排恰当的工作。
大 学生也普遍认为,
只要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考上了大学,
就等 于
“
端
到了铁饭碗
”
,就 能够有个较稳定的工作,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顾,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由此当时的大
学生大多安于现状,
等待着国家政府安排就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学 p>
生的就业压力,
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当时的大 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感,
挫伤了
就业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实施各种政策,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及竞争力。
面临激烈的就业
竞争环
境,当代大学生已深刻意识到
“
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
面
”
。
“
铁饭碗
”
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形势,
“
主动择业
”< /p>
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主流。选择用新
的就业观念去迎接明天的严峻的就
业考验,
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
在选择的基础上,
主动推销自己,
充分表现出自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工作能力。
这样的择业 方式才能在
激烈的环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
择业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 p>
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当今的大学
生已
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
体现出很强的主动意识、
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
< p>以更加多元化的
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就业类型上。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范围增加,
从以往的无风险的国有性质的单位走
向如民营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或参军入伍等。
第二,
就业地理位置上。
以往很多大学生在考虑 到距离与发展环境、
前途时,
都倾向于
家乡或大城市。<
/p>
现如今,
在新的就业环境形势下,
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有广阔发展空间 、
就业
机会的地理位置,如大城市、沿海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等。
第三,
就业途径上。
以往就业途径主要是单一的有岗位就业,
现在就业途径出现了多样
的形式
,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出国族等。大学生就业的
“
城市依赖性
”
也大大减轻,就
业观念、就业空间等呈现出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
就业观 念的转变,
多元化的就业观念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
压力,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人格魅力及素质修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
才,有了极具竞争力的大学生,国家的明天将更有希望。
二、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
1.
自身因素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因 素很多,
但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
的自身素质。内因是根据,外因
是条件。自身素质中对就业观具有深刻影响的核心素质有:
思想品德素养和个人心理素质
。
(
1
)思想品德素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助于 p>
他们学习目标的实现以及高级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着自我认识与价值。
(
2
)个人心理
素质:
个性是兴趣、
气质、
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
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着< /p>
不同的职业群,
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对职业有着不同的追求。
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
大学生一般会考虑适合自身发展、
适合 个人心理的职业,
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日后在快乐中
就业,也有助于在快
乐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2.
就业政策的作用。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
“
选聘高校
毕业生到村任职
”“
三支一扶
”
(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
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 /p>
等一系列政策,
为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大学生的自身努力下,
就业压
力将在
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就业观念也会向良好积极的方面转变。
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影响。 p>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就业岗位也呈
现了梯级性的变化。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不是完全依赖于市场的实际需要来
制定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而言,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
< br>专业性对口不高的大学教育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大学生只
好转变就业观念,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
就业机会的不公。
社会大力提倡公平正义,
但在少数领域却也存在着不少的不公平现
象,
就业是其中比较明显的领域。
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的过程中,
只顾眼前利
益,只认关系,徇私情选用人才,那些学历层次高、有真才实学、工
作能力强的学生,却因
为没有
“
关系
”< /p>
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用人存在偏见以及性别歧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很
-
-
-
-
-
-
-
-
-
上一篇:2019年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范文资料
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