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启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将进入一
个改革发展
的新时期。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
提高高等学校办
学质
量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今后十年高等教育事业主
要任务,积极举措,探索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同样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999
年高校推行扩招政策以来, 高等教育规模呈显著增幅,
大学生由原来每年不到
700
万人一跃而为
2979
万人。据统计,
目前我们有大学学
历的人口是
9830
万人,
到
2020
< p>年,只需每年
增加
1.6%,
也就是 每年增长
50
万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
可以达到<
/p>
40%
的目标,换句话说,十年之后,中国可能拥有
2
亿
大学学历人群,
超过目前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西的总人口数。
一
方面,
高校扩招,
使数以万计的适龄青年获得 了进修深造的机会,
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从过去的“精
英”滑落为“蚁族”而在就业市场举步维艰。
二、政府部门应对措施与态度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 p>
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 p>
2010
年的毕业人数
630
万,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
想而知”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视频会上如是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虽然政府、社
会、高校甚至家庭为“80
后”、“90
后”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很多政策
、
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面对庞大
的就业人口数量和有限的
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呈现
“僧多粥少”的局面。
究其具体原因 ,
经济学界人士认为主要是
经济结构与地域发展不平衡;
社会学家坚持观点认为:
大学生和
他们的父母就业观念上存在难以平复的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绝大
多数家庭对教育的高投入,
就业 的期望自然伴随其提高,
甚至出
现“啃老一族”“有业不就”的现象;<
/p>
还有观点认为,
扩招后大
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
育,
大学生教育质量普遍下降
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置疑的问题
等等,
各执一词,
都
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剖析了大学生就
业难的原因,
这些观点、
理
论不无其道理。
笔者站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认为大学生就
业难的主要症结在于当
前的人才培养体制上,
现有教育环境下培
养的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
脱离实践”,
“缺少实际操作技
能”等现象,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有专
家预测,
2020
年北京
技能人才总需求量将达到
400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为
120
万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仍存在很大缺口。
到那时面对
2< /p>
亿大学毕业人口的庞大队伍,
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就
业环境,
“蚁族”群落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今年三月就业“畸
形
”――“蚁族”挣扎在就业线上下之际,
中国部分地区还存在
“用工荒”
,
尤其是缺乏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这一现象会
继续
重演。
欣喜地是教育部的相关负 责人和教育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个
问题的严重性,在
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
要》
向社会征求意见过程中,
有专家提出“结构性矛盾最根本问
题是劳动者的素质,
很多高校毕业生 都没有专业技能以适应岗位
的需求。
”,
“而这个问题在 我们国家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
后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部部长袁贵人 特别强调“这次改革与过
去改革相比,
我们着重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
“这次的位
置排序是先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说起,
然 后是考试招生制度,
再
次是学校制度、管理制度”。
三、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结合当前在校大学生实际状况和教育特点,
笔者认为要提升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应该将就业工作作为系 统工程,
由专
门的机构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有组织有 计划地逐步开展;
另
一方面,
加强培养体制改革与创新,
着力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
迈进。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点。
1.
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p>
完成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辅导
的转变,全面系统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择业
能力。目前,绝
大部分高校主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是招生就业处,
直接 承担该
项工作是下属的就业办公室,
各学院主要承担该项工作的主要是< /p>
主管毕业年级的辅导员。虽然也开展职业能力测试、职业辅导、
就
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但由于人手少、事务性
工作多、
历 届毕业学生规模大等原因,
他们工作重心主要在毕业
安置方面,如毕业政
策研究与决策、接洽用人单位、组织大型招
聘会、毕业动态统计与分析等。难免出现工作
力度不够,覆盖面
不广等局限,
而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教育工作,
不仅仅是一项行
政事务性工作,
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不仅需 要系统地掌握教
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对国家政策、国际经
济发展趋势、
与各学科紧密联系的各行业的发展态势等有全面的
< br>分析和研究,能熟练掌握应聘、咨询技巧,能为同学们提供建设
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意见。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
如
大学生就业
指导中心,
由学校安排编制组建一支专业化、
专家化、
职
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依据大学生心理咨询
中心模式组
建,
直接挂靠学工部。
它的工作宗旨是帮助同学们做
出有
意义的受用终生的职业抉择,
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工作
内容包括教学、培训、咨询等;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大四毕业生,
而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
生;
工作方式上分类指导、
区别对待。
如:
将职业生涯规划课、
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
大一开始进行职业
教育,
大三大四重点进行就业指导,
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授
课,通过丰富的课堂知识,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和择业
技能;<
/p>
开展大学生就业技巧培训、
从业工作人员如辅导员工作技
能
培训等提升就业水平;
设立就业指导咨询点,
长期为同学们提
-
-
-
-
-
-
-
-
-
上一篇:2020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下一篇: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