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摘要
:随
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
日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
社会与
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
我们在校学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
< p>恐慌,
担忧接踵而来,
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
了解 一些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修了这门
课,
当它结束时总结一 下所学的东西,
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
不
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
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需的知识,
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 /p>
一门课之一。以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
布的数据,
2010
年我国将有
2400
万劳动力 需
要安排就业,
其中将有超过
700
万大 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数据显示
,2010
年高校
毕业生规模达到
611
万
,
比
20 09
年增长
52
万;而据预测
,2011
年这一数
字将达到峰值
758
万。
与此同时
,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
可以 预见
,
在未
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
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
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
,
大学毕业生
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
,
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 /p>
知识经济的冲击
,
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 提高
,
大学生必须具备
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
力才能成功发展
,
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
要的就业市
场需求导向
,
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
,
高等教 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
,< /p>
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
突出。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 br>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团中央学校
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
(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
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
环境适应能力.占
65
.
9
%;人际
交往能力,占
56
.
8
%;自我表达能 力,占
54
.
5
%;专业能力占。
47
.
7
%;
外语能力。占
47
.
7
%。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 素。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
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 p>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
力和实践能力。影
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
如学习能力、< /p>
应变能力、
观察能力及分析
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
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2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
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
2005
年 全国
l
%人
u
抽样调查显示,
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
121
的
5
< p>.18
%.而发达国家占
20
%以
< p>上。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达
N3800
美元左右时,需要
10
%左右的大专
以上人才。绝对数是
1
.
4
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
6300
多万,
2020
< p>年要比
现在增加
7000
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
2020
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
600
万
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
(2005 p>
年中国人才报告》
显示,
2010
年我国专业 技术人才缺口
2000
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
< br>不是多了.
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3
高校扩招
高校
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
自从
2
000
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2009
年毕业生的 人数是
2000
年的
5
倍多。随着毕业生 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
难了。
高校的 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
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
高校的扩
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
但原因是 多方面
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4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
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
5
个方面,
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 业难
的具体体现:
70%
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 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
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
70%
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
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
500
强 企业等等)以及
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
0.3%< /p>
,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
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
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2.5
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
高薪部门就业,
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
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
区就业。有一项对
3000
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 的高达
74.8%
,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
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
2000
至
4 000
元,低于月薪
2000
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 轻西部;重高
层,
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
如果大学生就业 空间分布合理的话,
就业问题就不会
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
的关键,
也有 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
国家的共同富裕,
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
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
相关。
2.6
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
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的专业过热,
出现了扎堆的现象,
< p>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
人才过缺。
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 宝贵的青春,
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
秀,
搞搞形式,
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
没有深入激发 学生的潜能。
有的大学生反
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
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
-
-
-
-
-
-
-
-
-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下一篇: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