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
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
,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
人力资本水平
,
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
,
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 门坎逐年提高
,
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
成功发展
,
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
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
导向
,
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
,
高等教育培养 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
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
,
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团中央学 校部和北大公
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
(2006
年大 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
显示,
企业对大学生
基
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
65
.
9
%; 人际交往能力,占
56
.
8
%;自我表达能
力,占
54
.
5
%;专业能力占 。
47
.
7
%;外语能力。占
47
.
7
%。
能力因素成为
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
最直接的因素。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
用人 单位还
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 力、
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
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
如学习能力 、
应变能力、
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等,特别是学习能力.
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2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
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
2005
年全国
l
%人
u
抽样调查显示,
全 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
历的人仅占总人
121
的
< p>5.
18
%.而发达国家占
20
%以上。
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p>
GDP
达
N3800
美元左右时,需要
10
%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
对数是
1
.
4
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
6300
多万,
2020
年要比现在增加
7000
多万。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
2020
年,我们年均需要 增加
600
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
现这个目标。
另外,
(2005
年中国人才报告》显 示,
2010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
2000
万 人。这个
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
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 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
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3
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
200 0
年以
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2009
年毕业生的人数是
2000
年的
5
倍多。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
难了。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
但从国家 长远的利益看,
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
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
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4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
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
5
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
现:
70%
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 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灵活就业。
但是
70%
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 营企业
跨国公司、世界
500
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 的比例。
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
0.3%
,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
大学生虽然多,
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
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
因。
2.5
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
高薪部门就业,
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 少。
其
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
地区就业。
有一项对
3000
余名本科 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
74.8%
,首选去中
西部地区的仅有
2%
。
这些毕
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
2000
至
4000
元, 低于月薪
2000
元坚决不干。这样就
造成了重东部,轻
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
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
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
题。
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
< br>衡,
国家的共同富裕,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
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
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2.6
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的
专业过热,
出现了扎堆的现象,
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
很多的大学生在
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
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
搞搞形式,
表面是完成了教育
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
数不少。
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3
.
1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 br>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与其它产品一样,
高校培养大学生也
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
要认真研究、 p>
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
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
、前瞻性的专业。
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
同 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
向高校随时发
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
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给高校以警告。
3
.
2
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
-
-
-
-
-
-
-
-
上一篇: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三篇
下一篇: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