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基本情况
1
、发展历史
重庆大学是国家
“
211
工程”、“
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
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
2000
< p>年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为基础,整合输变电
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电工新
技术
3 p>
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西部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7
年申报成功输配
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包含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也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以及?名称“985
工程”重点建设基地学科。 实验室现有用房相对集中,总面积为
4500m
2
,
其中研究用房
4000m
2
,办公与管理用房
500m
2
。
新建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
2
、建设目的、意义
国家重点
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
用基础研究和
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是代表我国学术水平、
科研水平的
“ 国家队”
。
在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国家战
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实
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为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技
支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有良好的
培养优秀中青年的条件和培
养具有较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科研后备人才。
建设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
1
)
< p>建立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实验室是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的
需要;
(
2
)
建立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实验室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需要;
(
3
)
建立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实验室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需要;
(
4
)
建立输配电装备 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电气工程学科创新、发
展的需要;
(
5
)
建立输配电装备 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实验室是国家培养多层次电气工程复合型
人才的需要。
3
、实验室主任简介
廖瑞
金: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br>1963
年
7
月生,
1985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与设备专业,之后在西安交通大
学、重庆大学分获
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
点实验室主任,教
育部“高压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科学与新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技术及仪
表专委会委员,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技术专委会高电压测试学组成员,全国高电压试
验标准化分委员会
委员,电力行业高电压试验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高压电器》、《高电
压技术》等学术刊
物编委。
专长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和高电压测试
技术,在变压器在线智
能化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智能化诊断
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维
修技术、
电气设备绝缘老化及剩余寿命理论及技术 、
准分子激光放大器主放电激励源系统、
陡脉冲波测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
的成果,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近
20
项,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5
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
1
部,发表
论
文
160
余篇,其中
SCI
、
EI
检索近
80
篇。
4
、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
孙才
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教授、博士导师。
1944
年
12
月生,
1969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
电机系。
1989
-
1990
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 工业大学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
业作访问研究。
1996
年 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3
年当选为
< p>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
年被批准为重庆市电气工程学科首届学术 技术带头人。
从
1997
年至
今,担任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
(
电气工程
)
评议组第四届成 员、第五届召集人。从
1999
年
起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
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高电压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兼
高电压绝缘学组主任和
能源与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
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专家评审组成员,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
等。
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
p>
献。他与合作者对高海拔、污秽、覆冰、酸雨
(
雾
< p>)等复杂环境中高压输电的外绝缘试验设
施的建立、外绝缘特性及放
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长期艰
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
了系统性成果,不仅推动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大
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
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而且被西电东送等许多
重点工程采用,效益显著。
在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和开发
产业化实用系统的经验可借
鉴的情况下,他主持了大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在线监
测多种特征量、故障分类及模式识别、现场电磁干扰抑制等系
列技术关键,研发成功变电
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量多功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
实现了成果的转让和产业
化,在全国
100
多个
110
~
5 00kV
变电站或变压器中使用,效益显
著。近几年来又在国内外首次提
出并研究陡脉冲不可逆电击穿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推进了
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荣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和省部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
三等奖
8
项,国家 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发明专利
3
项,在科学出 版社等出版专著
4
部
和译著
2
< p>部,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60
余篇,其中被
< p>SCI,
EI
收录
80
余篇。
二、管理机构设置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了相
对独立的运行管理机构。
1
、日常管理机构
实验室设主
任
1
人,副主任
2
人,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1
人,实验室秘书
1
人,财务管
理
1
人。
管理体系设置如图
1
所示。
国家科技部
国家教育部
重庆大学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教授委员会
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
秘书
财务
障
、
国
际
合
作
与
交
流
等
<
/p>
主
要
负
责
日
常
运
行
、
后
勤
保
和
学
科
建
设
等
主
要
负
责
科
研<
/p>
活
动
、
平
台
建
设
主
要
负
责
日
常
运
行
与
管
理
主
要
负
责
文
秘<
/p>
与
保
管
主
要
负
责
各
项
经
费
管
理
图
1
实验室管理体系设置
2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学术委
员会由
15
位优秀专家组成,
孙才新院士为主任,
50
岁以下中青年学术委
员占了
40%
, 依托单位学术委员人数为
5
人。本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任期五年,计划每年至少 p>
召开
1
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学术委员会将依据 职责和任务,
审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各种
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研究的开展情况等重大问题,保证实验室决
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p>
3
、建设管理委员会
为了保证在建设期间实验室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造以及整体规模上全面达到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依托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重庆大学校长为组
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
负责实验室人、
财、
物的规划与落实,
具体审议专项建设资金的投 向、
协调基础设施建设、
设备维护、环境改造、后勤保障等各项相关工作
,并对实验室的科研、财务、人事及固定
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4
、教授委员会
为体现实
验室日常管理的民主决策,实验室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实验室教授委员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