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3 18:18
tags:

-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钟华农)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催化基础国 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


分析测试百科网[]


/labs/652/


文档生成时间【北京时间】:2017-09-20 21:16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声明


本内容有Antpedia系统自动生成,仅作参考,我们不保证内容的正 确性和有效性,证实或者了解


最新信息,请联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辽宁省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116023


  电话:


  传真:


  邮箱:

sklc@

< br>  网址:

/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实验室简介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 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过国


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 放。第一任主任是郭燮贤院士,第二任主任是徐奕德研究员。现任实验室主


任的是中国科 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催化学会


理事会 主席李灿研究员;邀请国际著名催化科学家法国巴黎第六大学Michel


Che教授任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励吾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学术委员会


由1 8名催化学界著名专家组成;国际顾问委员会由实验室专门聘请的18名国际著名催化专家组成。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1人(博士生导师17人),博士后约10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50名。 2001


年,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工作集体。2 004年,在科技部、


国家基金委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 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A类)。


  实验室现为物理化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 站,2008年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并有1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 者,已形成具有规模的催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培养


的毕业生已遍及国内外许多著 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许多人已成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长江学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的方针,与比利时、德国、法国、


荷兰、英国、日本、西班牙、美国、韩国等在催化研 究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成立了“中法


催化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 伴小组 ,“CAS-BP


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中荷战略合作计划项目”, “中美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研究”


和“日本JST先进科学技术项目”。


实验室特色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新催化反应、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 征技术研究为核心,以催化


剂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原位表征基础研究为特色,在 面向能源、环境和精细化学品合成


等方面进行催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所获奖项、认证


  自2001年到2008年底,实验室授权专利127件,其中 国外授权专利7件。


   实验室自筹建以来,以催化学科为重点研究方向,已取得多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项目有:


  (01)金属担体强相互作用

< br>   (198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4


  (02)红外双分子探针表征CoMo/Al2O3加氢脱硫催化 剂的活性相


   (199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03)吸附支持脱附新现象机理的研究:易位吸附和同位素交换机理新概念


   (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04)氧化物表面活性氧物种及其低 碳烃活化和氧化的研究


   (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05)紫外拉曼光谱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1999年国 家发明奖二等奖);


  (06)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气催化蒸馏技术及催化剂


   (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07)甲烷直接催 化脱氢转化为芳烃和氢新反应研究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p>
  (08)紫外拉曼光谱应用于催化表征


   (2004年国际催化奖)


  (09)无机膜与膜催化


   (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10)分解催化剂技术

   (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1)一项航天专用技术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2)FCC干气制乙 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二等奖)


 

 (13)甲醇制取低碳烯(DMTO)技术


   (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4)MCM-22/Z SM-35共结晶分子筛的可控性合成


   (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18: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4671.html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