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刘江荣
p>
均衡思想是贯穿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
,则是从对人 们的偏好、技术和禀赋的基本假设出发,以
普遍联系的观点建立的关于人类经济系统整体
均衡的存在性、
稳定性和有效性的
公理化体系。
其研究对 象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现象,
特别是其中与价格相关
的一系列引人注
目的经济现象。
“均衡”
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
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
但是,
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 /p>
我们应当
清醒地认识到,
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 经济的产物,
其貌似科学的实
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
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
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
现代劳动者的利益。
①
一.均衡概念的历史渊源
< br>均衡的概念早在亚当·斯密
1776
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之前就已在机械学中普遍应用。
在机械学中,
均衡是指 绕中点转动的杠杆保持平
衡的条件。
据文献查新的结果表明,
< p>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亚当·斯密
是否受到了机械学概念的
影响而生灵感,
将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个体追求不同价值
目标而采取相互独
立行动,
但最终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思想抽象概括为经济学中
的均衡概念
。亚当·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自动协调机制,<
/p>
使得人们认识到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的过程中,
最终能实现一
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种思想无疑对经济学是一大贡献,
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之后,
李 嘉图在亚当·
斯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
资本在
各部门间的转投说明了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
1867
年马克思的《资
本论》第一卷问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马克思
建立起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
后来,
这 种强调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开资本与利润对立关系的分析方法在斯拉法
p>
那里得到了复兴,通过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加入表明特定经济关系的
①
刘江荣,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央民族大 学经济学院
2011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 br>与民族经济学
“统一利润率”来决定价值与分配,从而令古典经济研究范式日趋完善。
然而,
19
世纪
70
年代 的边际革命改变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完全抛弃
了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以特定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总量分析,
转向了
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纯
粹技术关系分析,
并用瓦尔拉斯新古典静态一般均
衡取代了由表明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的
“统一利润率”
所代表的古典一般均衡,
由
此确立了新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范式。
二.现代意义上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综述
如前
所述,从
19
世纪中叶甚至更早以来,均衡概念就己成为经济理论研究
< p>的核心概念之一。
而显见于诸多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有关均衡概念的另外一种表述 p>
是供求相等、市场出清,这是马歇尔(
Marshall
)对 均衡概念的规定。这一方面
指的是市场里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或者说超额需求为零)
p>
,另一方面反映了(供
给和需求)
两个方面相互平衡的思想。
换言之,
供给和需求决定于经济行为人对
其个体利益最大
化的最优决策,
均衡代表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妥协。
在当
< br>代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被具体化为特定模型的特定“解”
,如瓦尔拉斯的联立
< p>代数方程解
(1874)
,纳什均衡
(1950)< /p>
和
德布鲁的不动点(
1959
)等。
一般认为,根据包含市场多少以及各市场行为主体能否对其他市场造成影
响,
均衡理论有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之分。
其中,
后者只分析一个经济 的某个具
体部分,
而经济的其余部分对此部分的影响则保持不变,
即总是假定
“其他条件
不变(
Ceteris Paribus
)
”
,这种把单个市场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被称为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Method p>
)
,通常认为马歇尔
(
Marshall p>
)于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运用该分析方法的典范。但这
种方法有其局限,
它忽略了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而正是 这种影响使得单个市场
联结为一个整体,构成市场经济。
进一步说,
我们只有理解了市场之间的联系,
才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
这种
把所有市场放在一起,
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 均衡产量的决定的理论,
就
是所谓一般均衡理论。
该理论 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由新古典边际效用学派独立 发
展起来的,特别是瓦尔拉斯在
1874
年发表的《纯粹 经济学要义》中采用的分析
模式,
更被视为以数学方程的形式来阐述一般 均衡模型的第一人。
瓦尔拉斯一般
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
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市场体
系和价格体系,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不仅每一种商品会达到供求均衡,
所有商< /p>
品的供求都会达到均衡。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的核心是关于存在无穷多商品种类的市场条件下对
各种商品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
即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
运用数理方法,
从
交换、
生产、
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来确定各个市场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 /p>
理论范式。
由于一般均衡方法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因此又称新古典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关于商品价格
的一般均衡决定原理,
瓦尔拉斯的其他原理,
包括资本与收入的分析在内,< /p>
都是
其价格一般均衡原理的引申和运用。
现代意义上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均衡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市
场机制使价格收敛于市场出清
(
均衡
)
价格的稳定性;
均衡状态所隐含的资源利用
效率;
讨价还 价以及求解均衡的算法等。
其中,
最核心的是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
的相关研究,包括肯尼斯·阿罗(
Kenneth Arrow
)
、杰拉德·德布鲁(
Gerard
Debreu
)
、莱昂内尔·麦肯齐(
Lionel M cKenzie
)等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证明,
在一组相当宽泛的条件下
,
可以实现市场均衡。
不同的学者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
所
要求的假定条件有一定差异,
区别主要在于有的条件严格,
有的条件宽松。
概
括起来,在不同学者的模型中,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所有市场都
是
完全竞争的,即: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单个家
庭或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交易费用为零;信息是完全的。二是,每
个家庭既是产品需求者,
又是投入品供给者,
收入来自他们供给的要素,
且收入
全部用于消费,
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 最大化。
每个家庭的效用函数
都是连续的,
且无差异曲线 凸向原点。
三是,
每个企业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
的供
给者,
它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且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不
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四是,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没有中间产品。
p>
更进一步而言,在
20
世纪
50
年代,肯尼斯·阿罗(
Kenneth Arrow
) p>
、杰
拉德·德布鲁(
Gerard Debreu
)
、莱昂内尔·麦肯齐(
Lionel McKen zie
)等人
利用
20
世纪上半叶相继出 现的
Brouwer
不动点定理和
Kakutanii
< p>不动点定理,
以及拓扑学和凸分析方法,
经过严密推理,
< p>在具有一般性的公理假设条件下证明
了均衡的存在性,使得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
的手”发展成为一套精细化的理
论框架,进而使得均衡分析成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分支学科
分析的理论范式。
三.对一般均衡理论研究阶段的划分
为了文献梳理之便,
有必要对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阶段进行划分。
而划分理
论研究阶段历来都有很多标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安
德鲁·马
-
-
-
-
-
-
-
-
-
上一篇:关于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模板】
下一篇:学生会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