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德国弗莱堡大学2009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2 20:52
tags:申论真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

-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凌濛初)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09

年四川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申

论》试卷



(满分

100

时限

150

分钟)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 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


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


2

.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

40< /p>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

.仔细阅读所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1



2



3



4





核分人



二、

给定资料


(1)2009

3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


告》中 强调“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今年


“两会”上最热烈 的话题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


610

万人。 加上

2007

年和

2008

年没有就业的

250

万大学生,今年共有

860

万大

学毕业生要找工作。

但根据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

3

7

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预测,


今年大概只有

300

万学生能找到工作,这就意味着有

560

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 /p>


不能就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扩大。根据相关报道,从今年起,每年将有

6 00


多万大学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令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就四川而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今年全省

87

所高校有毕


业生

28.1 8

万人,其中研究生

1.82

万人,本科生

12. 93

万人,专科

(

含高职

)


13.43

万人。加上历年遗留下来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 生远远


不止这个数。


(2)

针对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的严峻现实,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找不到


工作,

不仅会直接威胁社会稳定,

更会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对知 识、

对公平的


信念,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专家的话绝非危言耸听 。且看下面的事实:


据重庆市招办 有关人士透露,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

2009

年四川公务员考试

< br>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人数虽有所增加,

但却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们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 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读书‘无


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

如 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

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


钱。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县招生负责人称,

这些放弃高考的考生多数是农


村学生。

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他们通过考大学跳出“农门”,

大学毕业后找个好


工作,

改变家庭环境。

如今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

家长会不无伤感地问孩子:

“花


那么多钱供你上大学,你连个工 作都找不到,读大学有啥用啊!”


2009

3

7

日,广州市雷电 交加,大雨滂论,难得的供需见面会在华南


师大的田径场上轰轰烈烈地举行。某媒体记者 正在采访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巡视员文传道。此时,一名红衣服、圆脸蛋的姓林的 女生突然闯入,含泪逼问


教育厅官员:“到哪都投不出一份简历,难道去农村当教师都这 么难吗?”“为


何当初要培养那么多大专生

?

今天对我就 是赶尽杀绝的感觉。”原来,该姓林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女生是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大专应届毕业生,

读了

5

年英语师范专业 ,

英语


过了六级,

即将拿到教师资格证。

上午,

她顶着滂论大雨在若干个摊位前走了三


四个小时,

一份简历都没有投出去。

她逼问教育厅的官员:

本来在就业形势比较


严峻时,我们愿意去为农村奋斗,可是人家连收简历的机会都不给。


(3)

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 ,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没转变是一


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这种客观情况是存在的。 比如今年

3

22

日在成都某高


校举办的双选会上,

一家以饲料

(

预混料

)

动物保健品等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企业,


拟招聘

20

名销售人员,

其喊出的口号是“挑战年薪

6

——

10

万。

”可记者发现,


前去 填表的只有几个人。而成都的某餐饮服务公司拟招

10

名服务员,月薪只有


1000

元,可前来报名者却有

100

多人。又如省红十字会招聘普通员工,投简历


的长龙足足排了

3 0

米长。看到这种情况,记者不无感慨地说:当今的大学生是


“宁愿留城 端盘子,不愿下乡挣

10

万。”毕业生自己也说:“长期跑农村,没


多大前途。”


关于大学 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的问题,一位人大代表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调整观念说了许多年 ,为什么始终难以实现?”“到中国高校走一走就不难发


现,

今天的大学 生恐怕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为现实的阶段。

金融风暴来袭,

曾在名

< br>校被普遍认为‘没追求’的公务员马上炙手可热,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不可谓不


快。

但在中国城乡、

地区差异较大的情况下,

期望大学生轻易放弃留在 发展前景


明显更优的大城市,恐怕??不切实际。”


(4)2009

3

29

日,

四川省第十届高级人才交流会在成都小 南街

99

号省


人才交流中心举行。

会上,

有关单位提供了年薪在

5

万元以上的企业、

高校职 位


上千个。

成都一家

IT

公司招聘界面设 计师,

要求工作经

2009

年四川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验最少

4

年,

学历为本科以上。

另外一家煤炭产业集团招聘


矿长,年薪为

20

—< /p>

40

万元。其开出的条件是,所录人员必须“懂技术,会管理,

创效益。

”但就现场报名的情况看,

“达到要求的不多,

他们 最缺乏的是专业知


识。”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针对这种情况,新华社以《打破大学生 就业“经


验”瓶颈》为题。发表了这样的评论:“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要求‘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可以理解,因为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用


人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

对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既不公平,

还可能 影响在校学生


的学业。

”“高校应当通过调整专业、

课程 设置,

使教学尽可能地与社会需求接


轨,同时重视扩招后的学生实习问题 。”


(5)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女 大学毕业生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

在“两会”


期间,大连医科大学校长提 交了一份《关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提案》

。提案中


说,

2007

年大连

13

所高校

745

名女大学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严


重”或“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受歧视者 占毕业女生总数的

47.8%

。这些女大


学生就业中遇到 的主要问题有:

(

)

机会上的不平等,

即一些用人单位打着单位


“女性比例比较高”、

“工作岗位需要适 应长期出差的员工”等幌子,

把女大学


生拒之门外

;(< /p>

)

标准上的不平等,

即有些用人单位对男生和女生 实行双重标准,


故意提高女生的录用标准,把女生排挤出去

;(

)

薪酬上的不平等,即有些用人


单位让女博士生 拿男硕士生的工资,让女硕士生拿男本科生的工资等等

;(

)< /p>


益上的不平等,如有

67%

的用人单位提 出了性别限制,还有的单位明文规定女性


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孩子

;(< /p>

)

行业上的不平等,

如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只有教育 、


卫生、人文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才适合女性等等。


(6)

面对大学生就业艰难的“瓶颈 ”,持续多年的高校大力扩招受到了广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而强烈 的攻击。中国高校的扩招始于

1999

年。当时,有关部门为了提高国民的


整体素质,

决定将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于 是开始扩大高等


院校的招生计划。

就专科生而言,

199 8

年全国招生为

115

万,

1 999

年却招了


145

万,净增

30

万。到了

2003

年,专科毕业生净增

67

万。而就研究生招生看,


2003

年为本科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 峰年,为了缓解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国家


决定研究生扩招

35%

2004

年,国家决定再扩招

22%

。到 了

2005

年,我国在校


研究生人数已超过

100

万。

2009

年,为了缓解本科生的就业压力,研究生的 招


生人数又有所增加,达到

475000

人。这种扩招, 让许多高校实现了“研究型大


学”建设的梦想,同时也使研究生的质量严重下滑,研究生 在社会上迅速贬值。


对于扩招可能 给就业带来压力,

2003

年就有专家建议高校放慢扩招步伐,

< br>注重培养质量,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可是,几乎没有任何高校接受建议,不但


继 续扩招,

而且盲目跟风,

开设了一大批听上去时髦,

却不需要太多 硬件设施的


专业。一些专科学校更是借势专开本,更改校名招揽生源。


然而,

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就洞察到了 高校扩招给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早在


2006

5

10

日,温家宝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根 据高校当前的实


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这样做,有 利于集


中必要的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

有 利于集中精力,加快学科专业


结构调整,

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

有利于逐步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从而实现高等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部门也曾意识 到盲目扩招会给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

于是责令各高校


做好毕业生的就 业指导工作,

并规定学生的就业率要与当年的招生计划挂钩。

< br>了完成规定的就业率,

各高校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

有的高校要求毕业生 必须


拿就业协议来换毕业证

;

有的高校要求导师解决研究 生的就业问题

;

还有的高校


出面与企业签订学生就业的假 聘用合同??经过各种各样的权力运作之后,

在中


国的教育界出现了一种 怪现象:

大学生就业越困难,

高校公布的就业率越高。


种就业率反就业难而行的怪现象已经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了。

所以,

< p>温家宝总


2009

3

< p>月

13

日在答日本记者问时严厉指出: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

不仅


关系到学生的生计,

还“关系他们的尊严”,

各级政府要百倍重视,

“不可掉以


轻心。”


面对高校混乱的招生现象及盲目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 ,

也有人辩解说,

大学


生就业难是受国际形势、

经济周期、

大学生就业观念、

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

验等各方面影响,不是扩招惹的祸。


(7)

在“两会”期间,还有代表呼吁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充分的就业数据库和


对毕业生的去向作跟踪调查。特别是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各高校都做得较差,


所以经常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到位。

据有关报纸透露:

有一个分到某乡村中学任


教的女生,

其校长为了贷到一笔款项,

被校长派去与当地 信用社主任“搞公关”。


还有那些到公司的毕业生,

在“不加班就走人,

不努力就走人”的铁规下,

劳累


过度,英年早逝,川大毕 业后到某公司工作的一个研究生便是这样过劳死的。


(8)

在大学生就业的寒冬里,

也有一些通过自强不息

< p>2009

年四川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的奋斗改变自己命运 的人。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文译平


和西南交大的研究生朱炜都出生在 极为贫困的偏远山村,

但他们都凭着自强不息


的精神,

文 泽平在广东四会市办起了生猪养殖基地,

在老家达州建起了巴蜀五星


假日 文化培训学校

;

朱炜在四川师大读本科时做了

20

份兼职,

创建了四川师范大


学创业联盟。

2008

年,他们两个都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2 20: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3560.html

2009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