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
年级
_______
班
_____
组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
__ ____
评分
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p>
1
分,共
50
分)
< br>(一)
A
型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的一个答案,将答题纸上的相应 字母
涂黑)
1
、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
、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E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2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统一的
D
、平衡的
E
、恒定的
3.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
、心肝脾
B
、肺肝肾
C
、肺脾肾
D
、肝脾肾
E
、心肺肾
4
、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卫气
B
、营气
C
、宗气
D
、元气
E
、水谷之气
5
、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膀胱
6
、先有肾水 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
的传变称为:
A
、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C
、相乘
D
、相侮
E
、相克
资料
.
.
7
、不属五脏正确的在志是:
A
、心在志为喜
B
、肺在志为忧
C
、肝在志为怒
D
、脾在志为意
E
、肾在志为恐
8
、称“将军之官”的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9
、指出下列内容哪项不对:
A
、女子七岁肾气盛
B
、女子二七天癸至
C
、女子五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D
、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
E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
10
、天癸的产生,是取决于;
A
、肾中精气的充盛
B
、元气充沛
C
、肾阳的蒸腾
D
、肾阴的濡养滋润
E
、肾之纳气
11
、与足太阴经起点相接的是:
A
、足阳明经
B
、足太阴经
C
、足太阳经
D
、手阳明经
E
、手太阳经
12
、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A
、足太阴经
B
、足太阳经
C
、足少阳经
D
、手太阳经
E
、足阳明经
资料
.
.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指导下确定的治法:
A
、滋阴
B
、发汗
C
、养血
D
、益气
E
、扶阳
14
、何脏输精于皮毛?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5
、阳偏衰的病理是指;
A
、阳气虚衰,阳的机能减退热量不足
B
、脏腑机能减退
C
、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D
、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E
、阳气受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16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紊乱
C
、气血淤滞
D
、水液潴留
E
、痰浊壅盛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所主?
A
、呼吸运动
B
、宗气的生成
C
、皮毛的润泽
D
、水液的吸收
E
、宣发卫气
18
、哪两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调节方面:
A
、肺与肾
B
、肝与肾
C
、肺与肝
D
、肝与脾
E
、脾与肾
19
p>
、治疗血瘀、吐血病症时常酌配补气、行气、降气等药物的依据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能宁气
资料
.
.
20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互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补正经不足作用的经脉是;
A
、十五别络
B
、奇经八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筋
E
、十二皮部
(二)
B
型题(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每个问题只能选出一个与其
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的字母涂黑)
A
、手太阴
B
、足太阳
C
、足太阴
D
、手少阳
E
、足阳明
21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足少阴经前是:
22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足厥阴经后接:
A
、比较
B
、演绎
C
、类比
D
、试探
E
、由表知里
23
、据 “藏精气”和“传化物”的不同而分脏与腑属以上哪一种思维方法:
2
4
、以“釜底抽薪”治上部热象,属以上哪一种思维方法:
25
、由咳嗽、恶寒、发热而知病位在肺属以上哪一种思维方法:
A
、实热证
B
、虚寒证
C
、阴阳两虚证
D
、真寒假热证
E
、虚热证
26
、阴阳互损形成:
27
、阴盛格阳形成:
A
、小肠
B
、膀胱
C
、胃
D
、胆
E
、三焦
28
、主受盛化物的是: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