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国家承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2 11:19
tags:

-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于立)


2003

——2020


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战 略指导思想


学校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

1902

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


学堂。

1905

年改称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14

年在两江初级师范学 堂旧


址上创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

年在国立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部


分学科的基础上成立国立东南大学,

1923

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


入东南大学。

1927

年国立东南大学与河海工科大学等八所专科以上公


立学校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

年改称江苏大学。同年又改称为


国立中央大学。

1949

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办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

年国


立南京大学改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另一源头为创办于

18 88


的汇文书院。

1910

年汇文书院 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私立金陵大学。


1951

年私立金陵大学与创办于

1913

年的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914

< br>年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

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 /p>


院系调整时,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系等系

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


福利组、南京 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建立南京师范学院,院址设在


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1984

1

月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

1996

年进


入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2000

3

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整体


并入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南京师范大学庆祝了自己的百年华诞。


校区分布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园面积 近

3100

亩,分布在三个校区(随


园校区、紫金校区、 仙林校区)和一个办学点(后宰门办学点)。设在


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上的随园校区(< /p>

396

亩),坐落在清凉山下,有


东方最美丽的高等学府

的美誉,集古典园林之精华,积淀着极为丰< /p>


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坐落在紫金山下的紫金校区(

204

亩 ),旁临玄武


湖,朴实厚重,正发展成为学校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地处南京东郊的仙


林校区(

2500

亩),作为国家

“211< /p>

工程

标志性建设成果,已成为江苏


省面向

21

世纪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示范性窗口。


师资队伍南京 师范大学是全国地方院校中首批具有整体教授审定权的两


所高校之一,现有

1300

多名专任教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博士


生导师

118

人,硕士生导师

450

< p>人,高职教师

762

人。


学生规模

目前在校本、专科生

21900

余名,在校研究生

3200

余名,在


读成人教育学生

15000

< p>余名,留学生来自

122

个国家或地区。


办学条件我 校现有教室

376

个,座位数

34194

个,面积

78179

平方米,


生均教室面积

3.6 2

平方米。学生宿舍

192649

平方米,折合标准床位


28096

个,生均宿舍面积

6.5

平方米。校内 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


60274.8

平方米。校系图书馆资料室总面 积

36700

平方米,生均面积为


1.7

平方米。校级图书馆现有藏书

250

万册(件),各院系资料室现有书

< p>

60

余万册,总量

310

万册(件 ),居江苏省第三位,生均藏书

143.7


册。图书馆实行了全流程计算 机管理,并提供国际通用的全开架借阅一


体化服务。现有运动场总面积

1 35128.51

平方米,其中,风雨操场(室


内运动场)面积

32854.23

平方米;有一个上下两层的综合体育中心。全


校 建筑总面积

74

万平方米。


教学机构设有文学院、公共管 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


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生命


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金陵女子学院、中北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高等


职业技 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共

24

个院(系)。

< br>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


(文学、教育学、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8

个,硕士学 位授权点


61

个,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


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流动站

5

个。目前已有


国家重点学科

3

个(地图学与地理 信息系统、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


等);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1

个(道德研究所);


有江苏省重点学科

13

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法学理论、马克思主


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基 础心理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英语


语言文学、新闻学、音乐学、基础数学、 理论物理、自然科学、动物学


等);有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资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医学生


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等);有省级工程中心

1

个(信息 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国


家文、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各

1

个。


设有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音乐教育研究


所等

50

多个研究机构。此外还拥有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


训南京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 师资培养培


训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基地、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


心、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


知 识产权人才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与研究基地。


南京师范大学有涉及

8

个学科门类的

65

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成人继续

教育本科专业

42

个,专科专业

31

个。自学 考试本科专业

7

个,专科专业


5

个。


二、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形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br>国际形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为:


1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 术革命迅猛发展,使高等教育在内容和方


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出

21

世纪的现代大学。


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并促使大


学的功能发生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承型转向知识 创新型,由相对封闭


象牙之塔

转型为全方位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现代高


等学府。

< p>
3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教育的


要求也就相应提高,这就推动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4

、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不断加深,高等


教育的国际化成为 时代潮流。


国内形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为:


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教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办学体


制、投资体制、招生 体制、就业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等还将产生巨大变


化。


2

、我国加入

WTO

,促使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大循


环,进而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高层次化两个方向


发展的进程。


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高校将


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国内将会出现在国际上居于一流行


列的大学。


(二)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深刻变化


1

、从发展的结构和规模来看,面临

精英型

大 众型

普及型

的转


变。


2

、从功能来看,经历从教学

教学和科 研

学研产一体化的过程。


3

、从内容来 看,面临

以人文教育为主

以科技教育为主

人文与科技


教育融合

的转 变过程。


4

、从学习的途径、方式来看,经历

向过去学习

向现在学习

向未来


学习

的三个阶段。


5

、 从办学模式来看,世界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加深,突破


区域封闭,走向全球开 放。


(三)我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


1

、通过

九五

< p>“211

工程

建设,我校正从一所普通地方性高等师范学< /p>


校,向综合性的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转型,初步形成了涵盖师范教育的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框架和专业格局,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也已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 学科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新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学科平台


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除了传统的 师范特色、人文学科特色需要继续坚持


之外,其它鲜明的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创建。


2

、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人才培养的层次


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声誉日渐提高,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例


如在创新思维、自主性学习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充分,文理


相通、理工交融的 程度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3

、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明显提 高,拥有了一批国家和江苏省科研


基地,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宏观视野不够开阔,科 学研究的前沿意


识不强,学科交叉的综合项目意识、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也比较弱,科< /p>


技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4

、学术队伍建设取得 显著成效,引进了院士和一批特聘教授,提高了


学校的学术层次,研究生导师和具有博士 学位的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


但整体队伍的结构配置还不是很合理,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 ,才能适应


未来现代化大学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中青年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可持续后


备力量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有基本队伍的素质也亟待提


高,与面向世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创办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有一流


的教学和科研学术 队伍,也要有一流的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科技开发


队伍,还要有一流的管理干部队伍和 学工队伍;


5

、在办学模式改革方面虽然不断创新突破,但从总体上说, 还是过于


依赖政府,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意识不强;管理体制重心偏高,带有一定


的科层式政府化色彩;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属性、服务属性和产业属性的


认 识比较滞后,经营大学的意识尚未真正形成;在教育国际化发展方


面,也缺乏主动进取姿 态。


对策和思路:


1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科 学的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


2

、以提高内涵提升层次为主攻方向,努力实 现新的办学目标;


3

、遵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按照世界现代大学 的理念,全面强


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服务社会和国际文化交流桥梁五大< /p>


综合办学功能。


4

、强调体制竞争的核心地位,按 照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学


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5< /p>

、努力把握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寻求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6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体南师大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指导思想

< br>我校今后

20

年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趋


势,主动适应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教育现代化建设需


要,努力实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积极投入< /p>

科教兴国

科 教兴省


伟大事业,坚信一个

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增强四个

意识

:国际竞


争意识,教育创新意识,办学经营意识,生存 忧患意识;坚持四条基本


方针: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以内涵提高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 的方


针,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实行五大发展战略:人才兴校战


略,一体两翼战略,结构优化战略,校 区协进战略,保障先行战略;进


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 实、艰苦奋


斗,争取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把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使我校成为国家和江苏省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


国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成为我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主干渠


道,进入我国高等 教育的第一方阵。


第二部分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战略目标


我校

21

世纪初期的战略 目标是:用

20

年左右的时间,切实增强综合办


学实力, 努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把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


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大学 。


1

)高水平发展文、理、工学科群落,使部分重点学 科达到或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地理、文学、教育等学科稳固保持在全国十名以内,生


物、数学、法学等学科稳固保持在全国二十名以内,并力争排名更加靠


前,其他学科在全国五十名前后(工科要进入百名以内),力争学校综


合实力在全国高 校排名

40

名左右。


2

)高水平构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立三个教育大平


台:一是基础教育大平台 ,宽打基础;二是专业教育大平台,拓宽专业


面向;三是个性教育大平台,让学生自主构 建个性鲜明的知识能力结


构。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形成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 素质的


创新人才成长的多样化模式体系。


3< /p>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完成从以教学为中心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


的转变, 尽快实现学、研、产三足鼎立,协调发展。


4

)形成鲜 明的办学特色,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也有一定


的知名度。

5

)实现三个

一流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创造科学研


究的一流成果,提供对社会产 生重要影响的一流服务。


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 背景下,把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起


来,致力于培养精英人才和国际性人才,办学层次 在本科以上。

2020


年,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达到

1< /p>

1.5

。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


办学。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家教师教育的重要


基地,成为国家留 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全日


制本科继续教育,为国家和江苏省构 建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体系承担相


应的责任,作出必要的贡献。


7

)学科带头人中,有

10

2 0

名具有或接近院士水平的在国内和国际


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 p>

8

)办学体制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除


了争取并用好政府提供的资源,还要争取并用好社会资源。要把所有

< br>权、产权与办学权适当分离,创造新的办学模式。


二、办学规模

< br>——

十五

末,自然规 模:

24500

人,分别为:公办本科生

17000


(不含公有民办

4000

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p>

5000

人(其中博士生

700


人,硕士生

4300

人),教育硕士和其他专业学位学员共

1500

人。留学


1000

人。折合规模约

33000

人。继续教育规模:

15000

人。学位点情


况:

十五

末,一级学科博士 授权点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5

个,硕士


85

个,博导

160

人,硕导

700

人。队伍情况:按生师比

16

< p>1

,专任教


师约为

1900

人。科研 人员

2000×25%=500

人。教学科研人员总数

2400< /p>


人。教职工总数

4000

人左右。其中固定编制人员占总数 的

75%


——

201 0

年,自然规模:

26000

人,分别为:公办本科生

< p>15000

人,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7500

人(其中博士生

1500

人,硕士生

6000

人),教


育硕士和其他专业学位学员约

2000

人。留 学生

1500

人。折合规模约


38000

人。继续教育规模:

20000

人。学位点情况:

十一五

末,一级


学科博士授权点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60

个,硕士点

110

个,博导

220


人,硕导

870

人。队伍情况:按生师比

16

1

,专任教师约为

2350

人。


科研人员约为

600

人。教学科研人员总数

3100

人。教职工总数

5000

人左


右。其中固定编制人员占总数的

75%


——

2020

年,自然规模:

28000

人,分别为:公办本科生

15000

人,< /p>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9000

人(其中博士生

2000

人,硕士生

7000

人),教


育 硕士和其他专业学位学员约

2000

人。留学生

2000

人。折合规模约


41000

人。继续教育规模:

2 0000

人。学位点情况:

2020

年前后,一级


学科博士授权点

1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90

< p>个,硕士点

160

个,博导

320


人 ,硕导

1200

人。队伍情况:按生师比

15

:< /p>

1

,专任教师约为

2550

人。

科研人员

650

人。教学科研人员总数

3200

人。教职工总数

5500

人左右。


其中固定编制人员占 总数的

60%


三、校区布局


— —

仙林校区(约

2500

亩)为我校主校区及校部所在地,主要用 于培


养研究生和重点本科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新校区的硬件优势,重点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2 11: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3148.html

南京师范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