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7
卷
第
6
期< /p>
2014
年
12
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p>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Liaoning
V
ol.
37
No.
6
Dec.
2014
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路径
栾培新
1
p>
,
王宇飞
2
(
1.
鞍山师范学院
党政办公室,
辽宁
鞍山
114007
;
2.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24
)
摘
要:
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经
验的理论升华。从当前中国大学生中所存在
的
“道路不自信”
< p>问题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其中原因,
提出国家高度重视、 p>
高校教育引导、
大学生
自我教育,
以及优化网 络教育环境等举措,
以坚定大学生的
“道路自信”
,
培养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
格接班人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践行者。<
/p>
关键词:
大学生;
道路自信;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p>
A
文章编号:
1674-1048
(
2014
)
06-0621-05
DOI:10.13988/ng.2014.06.012
自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
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以来,
理论界便掀起了对这一主题的研
究热潮。据知网数据统计,
仅
2012-2014
年,
公开发表的相关理论文章就近百篇,
公开出版的专著近
10
部。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对道路自信来源的研究、
对道路自信内涵及相关理论问 题的研究、
对
“三个自信”
关系的研究,
以及对道路自信培育路径的研究等。本文将这一理论研究热点放到当前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去考察,
结合到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才中去研究,
力求在坚定大学生群体道路自信 的科学举
措和路径方面有所创新和发现,
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当前有关 p>
“道路自信”
的相关理论研究。
1
重要性 p>
毛泽东曾说过:
“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
在革 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
“
道路关乎
[
1
]
党的命脉,
关乎国 家前途、
民族命运、
人民幸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p>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
2
]
代化国家。
”
这就深 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也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坚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并肩负起把
“中国道路”
不断发展创新的使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坚定大
学生对
“中国道路” p>
的自信、
对
“中国道路”
的践行、
对其 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
“中国梦”
的实现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
。
1.1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前提
道路自信是对于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热切期望,
是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正确性的主体认同,
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 就的充分肯定。它作为存在于
人头脑中的一种实践动力,
对于人们的实践 起到激发、
选择、
导向和调节的作用。大学生增强道路自信,
为在新的历史阶段践行
“中国道路”
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动力 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开放性、
时代性特征。它不是一 成不变的,
需要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规律,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群体,
他们肩负
收稿日期:
2014-09-23
。
基金项目
:
辽宁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专项项目编号
(
JGZXQDB040
)
。
作者简介:
栾培新
(
1969
—
)
,
男,
山东蓬莱人,
副研究员。
·
622
·< /p>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7
卷
着道路的发展和创新的使命,
只有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
才能更好 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当前国际社会对
“中国道路” p>
产生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
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果大学生不能 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具有准确的认识、
科学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心,< /p>
就很可能与
“中国道路”
背道而驰,
更谈不上走好< /p>
“中国道路”
。因此,
只有坚定大学生道路自信,
才能永葆道路的发展动力和生命力,
为
“中国道路”
的践行
做好准备,
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前景 更加广阔。
1.2
实现
“中国梦”
的必要 条件
实现
“中国梦”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坚 定道路自信是实现
“中国梦”
的基本精神气度。
在
“寻梦”
“
追梦”
“
筑梦”
的历史进程中,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
[
3
]
议闭幕会上,
习近平总书 记再次提到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p>
可
见,
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梦”
。昨天的梦想,
“
雄关漫道真
如铁”
;
今天的希望,
“< /p>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明天的现实,
“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都会有理
想和追
求,
都会有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也会有志向和期盼,
也会有自己的 夙愿。对于中华民族而言,
实现
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
“中 国梦”
;
对中国人而言,
个人的夙愿只有和
“中国 梦”
紧密相连,
才能真正得以实
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富有理想和激情的时代,
大学生也是具备着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潜能的群体。 他们
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紧密相连。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
会好。共圆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当 代大学生作为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
有所
创造和
有所前进。
1.3
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中国道
路”
具有不封闭、
不停滞的时代特色,
体现人的求真发展、
开放发展本色。大学生坚定道路自
信,
意味着能让自己有足够的 创新和发展精神,
更好地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建议和创新实
践,
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发展意识,
释放自由发展能量,
实现个人 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也 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更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
求。
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
能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
明确自身成长和发 展方向,
蓄积拼搏
进取的前进动力,
这对于将大学生群体 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具
有重大现
实意义。
2
道路
“不”
自信的表现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新中国建国
30
年以后,
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当前巨大的国
内社会变革转型和纷繁复杂的
国际形势中,
大学生的
“道路自信”
不断地受到各种挑战,
表现出时而信心
满满,
时而摇摆不定的状态。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认识不到位,
对
“中国道路”
< p>本身
认识不清所导致的。
2.1
思想政治认 识不到位,
价值观偏差大
当今世界,
文化冲突日益凸显,
特别是西方国家频频利用各种渠道对中国发展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
形态渗
透。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国蔓延的时候,
当代大学生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 /p>
惕性,
在学习和接受部分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
他们的世界 观、
人生观、
价值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负
面影响。加
上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
使得大学生能够轻易地从不同途径获取大量良莠不齐的信
息。而作为社会中生命力最为旺盛、
思想与行为容易多变或是出现偏差的一些大学 生,
在人文精神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