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2
年吉林省公务员《申论》甲乙级标准预测试卷
(2)
(教师版
)
试卷题量:
1
题
试卷总分:
100
分<
/p>
试卷限时:
120
分钟
测评
/<
/p>
引用码:
5om0slu
一、申
论试卷
1
、
一、注意事项
1
.本试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
100
< br>分,考试总
时限为
150
分钟。
2
.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
按照
“
申论要求
”
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3
.
请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
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或用铅笔
作答的,一律无效。
4
.不准折叠答题卡
!
二、给定资料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但是财富分配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成果没
有实现均衡共享
却日显突出。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居民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城乡
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等不断扩
大。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初次分配
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
1995
年的
5
1
.
4%
下降到
2007
年的
39
.
7%
,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
重已从
1992
年的
< br>68
.
6%
下降到
2007
年的
52
.
3%
。
今年全国
“
两会
”
最重要的任务是审议批准
p>
“
十二五
”
规划。
中央
“
十二五规划
”
< br>建议明确提出,要提高
“
两个比重
”
,即提高居民
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
“
两个同步
”<
/p>
,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
生产率提高同步,并将
“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
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的满意度却没有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出现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贫富差距有所拉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人差距拉大。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
1000
人,百万富翁
300
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
5000
万人没有解决温
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
最贫困的
20%
的家庭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
< br>4
.
27%
,而富有的
20%
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的
50
.
24%
,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
富差距之首的美国。
二是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
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
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
。
三是行业差距拉大。近年来,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
的收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文化、教
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
。从工资统计上看,差距在
1
倍到
3<
/p>
倍之间。若考虑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
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
资外收入和住房等非货币收入,那么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
四是地区差
距拉大。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已接近或超过
4
:
1
.
东南沿海地区与
贵州、甘肃省等省份的差距更超过
7
倍以上。巨大的收入差距成
为近年来
“
孔雀东南飞
”
的重要原因。
2
.
p>
2010
年
4
月<
/p>
28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
等,作为今年改革的十大重点之一进行部署。这
些举措对于消除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十分
关键。
2010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出台意见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
会
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
“<
/p>
削减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根在破除垄
断。现在国家的政策正逐步到
位,前景令人期待
!”
他说,除了引入竞争机制,还需要建立国
有企业的分红机制,将超额利润用
之于国、于民,而不能任其自肥。
管住企业高管的
“
天价年薪
”
,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一环。
财政部印发的《金融类国
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
< br>为税前
280
万元人民币。
“<
/p>
限薪令
”
出台后,中国铝业、武钢集团等
国有大型企业高管层表示带头减薪。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
部门纷纷跟进,要求金融企业
高管切实
“
管
”
好自己。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高管高薪问题源于制度缺陷,既需
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
结构和内部薪资制度,不能仅限于
“
道德层面
”
的约束
。除高额正式薪酬外,各种高管职务消费、隐性消费数量惊人且不透明,
极具随意性,为
全社会所诟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有效监管,堵住
“
灰色收入<
/p>
”
和
“
灰色消费
”
的漏洞。
3
.收入差距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收入差距的成因是否公平。按照道理来说,如果消
除了行业垄断,而且劳动力市场也
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行业问收入差距不会太大。如果你
观察到行业间收入差距,那唯一的原因应该就是不同行业雇用的劳动力
本身就具有不同的
教育和技能,从而有不同的生产率。但我们发现,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即使将教育、经
验这些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排除在外,行业因素仍然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且,
由行业问不平等造成的收入差
距也在扩大。这就说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
不仅如此,自上世纪
90<
/p>
年代以来,相对于其他各种扩大收人差距的因素,行业间不平等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且这
个趋势
主要就是由一些具有国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引起的。具体来说,
“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
和
“
金融、保险业
”
这两大行业相对
于其他行业来说收入越来越高,成为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来源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数据,仅仅将这两个收入较高的行
业样本去掉,行业因素对于收入
差距的贡献就大大下降。这说明,要控制行业问收入差距,就要从降低行业进程的壁垒人手。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要进入那些高收入行业,除了教育、经验这些 因素之外,拥有
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父辈具有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
就更加让人觉得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公平的。
经
试卷链接:
/t/
1/4
云测库,
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过了
30
年市场化改革,越来越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去纠偏,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走向公平竞争的
市场经
济。歧视性的户籍制度和日益扩大的行业间不平等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不公平的体现
,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上世纪
30
年代
< br>前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了公平就业法案,并且勇敢地向垄断动刀,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公正性, 并对后来西方国家
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当年的发达国家相比,今天中国所面
临的抉择没什么两样。
4
.中国自
古就有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
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
主义,挫伤了人们的
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
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
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
公的现象: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数据显示,
2007
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
5
7
.
5%
,比
1992
年下降
10
.
8
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
偏低。据统计,从
1997
~
2007
年的
10
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从
53
.
4%
下降到
39
.
74%
。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
断地位轻而易举
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
p>
符。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
“
小金库
”
,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
货币性福利等。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
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
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
表现。
5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
论专家还是草根,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公共平台还是私人空间,收入分配改革都是一个炙
手可热的话题。但表面的喧嚣之后,却隐藏着另一种真实。新华社主办的《嘹望》新闻周刊最近刊文指出,< /p>
“
一些基层干部认
为,中国人的心理承受
能力是强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还是处在可承受的范围,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甚至有干部认为,
现在收入问题只是在企业内部与资方有些矛盾,很难形成大规模事件。
”<
/p>
基层干部认为国人心理承受能力强,和垄断国企反对让利,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内心里
并不把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当作多大
个事儿。不得不说,这是当下既得利益者一种普遍的心
理。虽然他们时不时也会惊呼
“
仇富
”
,也会在接连的诡异事件面前感
叹
“<
/p>
怎么得了
”
,可一旦需要他们做出调整,
表现节制,乃至让渡部分权利时,他们又会漠然置之:没什么大不了,出不了大乱
子。<
/p>
国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以致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不是就出不了大乱子
?
中央高层对此有清醒认识,温家宝总理在
今年
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就曾这样说过,
“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
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
至政权的巩固。
”“
社会的稳定
”“
政权的巩
固
”
,在我们的既得利益者心目中,这难道还不是大事吗
?
究竟需要怎样的霹雳才能惊
醒他们呢
?
国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前进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它,或者明明看
到了也装作没有看到,看到了也
不以为意。漠视收入差距扩大势必积聚巨大的社会风险,它的直接后果是,任何旨在缩小国民
收入差距的行动都将被
“
潜消
”<
/p>
,使喧嚣终归沉寂,从而让翘首期盼
“
收
入新政
”
的人们失去耐心。
6
.倡导
“
共同富裕
”
的中国如今正面临着一种尴尬:一方面,
60
余年的发展已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各国为之赞
叹;而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忍受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痛楚。
尤其是在国际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收入分配问题更加凸显,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也成为全国两会代
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
但在社会层面上面临着社会公平问题的困扰,特别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些
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问、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了社会的不
公平,使和谐社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宁夏区委会主委孙
贵宝说。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
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等于
1988
年、
1995
年、
2002
年、
2007
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居民
收入
调查:从
1988
年至
2007
年,收入最高
105%
人群和收入最低
105%
人群的收入差距,从
7
.
3
倍上升到
23
倍。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三位农民工代表之一的朱雪芹说,
p>
“
共同富裕
”
是<
/p>
2
亿多农民工群体的迫切希望,解决不好会带来
< br>一系列问题。
她说,随着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时间跨度拉长,第一代农
民工在城市不仅只是打工,其中有不少在城市里完成了第
一次创业。与此同时,农民工的
第二代
——
完全出生在大城市里的
“<
/p>
新生代农民工
”
群体人数日益增加,随之
而来的社会保障问
题涉及方方面面。
“
比如欠薪追讨、子女教育、住房、职业病防护等,都需要进行维权。
”
< br>她说。
中国社会历来就有
“
均贫富
”
的传统,因此财富分配的不均等很容易诱发社会不满情
绪,影响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已成
为摆在执政者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
同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过去靠投资和出
121
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而拉动消
费,治本之
策在于提高购买力。这也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劳动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推动医疗、养老、教
育、住房等领域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降低人们在这些领域的支出负担,消除
后顾之忧。
孙贵宝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行业垄断等都体现了制度
安排的不公平,其结果导致社会分配的不公正。
“
为了保持社会
稳定与和谐发展,就必须按照平等的原则,清除社会分配中的人为性制度障碍,使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
p>
让社会各类成员各得其所。
”
他说。
7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
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截至
2
月<
/p>
14
日
8
时,在
2011
年
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
,
“
个人收入
”
以
9476
票暂居第三。目前,共有
12195
人次参与有关
“
个人收入<
/p>
”
的调查,其中
42%
< br>被调
查者目前个人平均月收入为
1000
~
3000
元,
37%
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感觉非常不满意。对于改善收入分配迫切需要解决
< br>的问题,
51%
被调查者认为是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
/p>
50%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行业收入差距过大,还有
39%
被调查者认为是劳动
者的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
的比例不断下降。对于
2011
年收入预期,
< br>315%
被调查者表示会与去年持平;对于收入增加手
段
,
22%
的被调查者希望是银行利息,
14%
被调查者表示为股票收益。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
201
0
年的两会调查中,贫富差距
以
350
73
票排在第五位;
2009
年的两会
调查,收入分配以
71897
票排在第四位。从历年调查来看,
有关民生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
是民众所关注的热点。
有网友
指出,临时工与正式工待遇差别过大是收入分配中矛盾最为尖锐的。事业单位搞改革,编制内外待遇差距过大,不
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此外,行业之间收入差别太大,严重的不合理。
试卷链接:
/t/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