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徐矿大学岳荣论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2 10:55
tags:

-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彭定求)






青春与时代交响


----

浅谈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诗







学生姓名:

岳荣


业:

汉语


级:

2010


号:

20










1




70年代后期迄今,

是当代诗歌发展 的第三个时期,

亦称为

新时


期诗歌

1

978年改革开放后,一大批经受磨难的诗人 加入了


的合唱, 加上改革开放又引发了一场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变革,


自80年代起先后出现了

归来者诗群

”“

朦胧派诗群

”“

新边塞诗


”“

新生代诗群

以及建国前就有的

九叶诗群

”“

七月 诗群

舒婷、


天琳、 李小雨、梅绍静、翟永明等女诗人的成批崛起,形成了群落众


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

新时期诗歌

的崭新气象。而校园诗歌在


这个时期也获得了爆发式的疾速发展

寻其发生、

繁盛的根源,< /p>

不仅有


着极为复杂、

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

也存在着诗歌本身寻求突破发展


的强烈要求,

而大学生群体因为敏感激扬 的个性特色与诗歌本身气质


的相近相通,

便成为了那场诗歌潮流的最积极 的探索者和最出色的创


造者。

他们的创作对当时的校园诗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直至现在也


深深的影响着现代诗歌的创作者。

< /p>


本文分为六节,首先从对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的总印象入手,对校


园 诗歌进行整体概括,然后通过对它的发展、繁荣以及诗歌创作、刊


物、

特 点和最后退潮的原因分别对校园诗歌进行阐释来分析在八十年


代校园诗歌的发展历史。< /p>


字:


校园诗歌

罗继仁《芒种》









1





------------------------------------------------- --------------------------------



第一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 诗歌的看法及总体印象

--------------------------



第二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 诗歌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 的创作盛况

-------------------------------------- ------



第四节

八十 年代对形成大学生诗潮有贡献的刊物

--------------------------- -----



第五节

八十年 代校园诗歌的新特点

---------------------------------- ---------------



第六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潮后来退潮的原因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1








根据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

中国现当 代诗歌也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即中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从五四新文化 运动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


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 歌,

1949

年以后迄今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一、中


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历史发展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流派


胡适是中国现代诗歌最早的开拓者,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得到了广大进 步文化


界的热烈反响,白话诗很快流行,形成了一个

初 期白话诗派

,主要代表作家是


文学研究会成员。鲁迅、 周作人、冰心、朱自清、刘半农、李大钊、陈独秀等与


胡适一起,致力于对旧诗的否定, 属于开创阶段。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只可


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郭沫若的《 女神》则堪称新诗的革命先行和纪念


碑式的作品。以郭沫若为代表,

涌现 出了一个星光灿烂的新的诗群:

曾一度醉心


于象征手法的穆木天、冯乃超 、王独清,

狂飙

式的高长虹、柯促平,

璎珞


的戴望舒、

施蛰存,

以及

湖畔

诗人 、

暴风雨的歌者等,

带着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在时代风云 的感召下,加入了

革命文学

的行列,致力于新 诗的创造,走上了战


斗的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上述诗风不同的是主张

< p>“

音乐美、绘画美、建


筑美

的新月 诗派,其主要代表是徐志摩和闻一多,提倡新诗格律化,影响较大。


新诗进入

< p>20

世纪

30

年代,臧克家的《烙印》《罪恶的黑手》,艾青 的《芦笛》


和《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等发扬着现实主义战斗传统的诗篇特别受 欢


迎。

接着卢沟桥的炮声迎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诗歌时代。

中国当代诗歌是现代诗


歌的合理延伸,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风貌


1.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是当代诗歌进程的第一时期。


激励战斗与建设的

战歌

和正面颂扬新社会的

颂歌

大量涌现。

闻捷、

公刘、


邵燕祥、

李瑛、

严阵等一大批来自生活第一线的青年诗人和

跨 时代

的老诗人郭


沫若、艾青、臧克家、冯至、田间等一 起演奏着新时代、新建设的交响乐章。


2.60

年代初至

70

年代中叶作为第二个时期,是当代诗歌的暗淡期。


诗人们不得不以空疏的激情来宣释流行观 念。

当代诗歌带着明显的危机进入


长达十年的

文革

时期,

诗与诗人同人民群众一起经受了劫难。

但是地火依然运


行,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流露着忧思与激愤,期待着春 天的到来。


3.70

年代后期迄今, 是当代诗歌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亦称为

新时期诗歌

< p>。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一大批经受磨难的诗人加入了

归来

的合唱,加上改


革开放又引发了一场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变革,

80

年代起先后出现了

归来者


诗群

”“

朦胧派诗群

”“

新边 塞诗群

”“

新生代诗群

以及建国前就有的

九叶诗群

”“


月诗群

,舒婷、傅天琳、李小雨、梅绍静、翟永明等女诗人的成批崛起,形成


1



了群落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的

< p>“

新时期诗歌

的崭新气象。




第一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的看法及总体印象



大学生校园诗歌活动,在我国近百年来一直有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


1917

2

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 p>,标志中国现代诗歌诞生起,


新诗就始终伴随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左右,成为大学 生们最青睐的表现新思


想、新观念,传达青春情感的文体,校园诗人也成为推动新诗发展 的生力军。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大学即非常活跃的校园诗人闻一多、朱自清、卞之琳、

何其


芳等,后来都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

可以说 ,

校园诗歌是与现代欧风美


雨的输入以及青春、理想、

浪 漫的个体苏醒紧密相随的,

它演绎着大学校园中最


美丽动人的青春故事。

回首上世纪

80

年代的大学校园文化,除了那在 远隔

20


多年后还依稀可感的昂扬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

再就是那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最


繁盛灿烂最狂飙突进的诗歌大潮在大学校园内产生的激烈 震荡,

以及大学生诗人


们在那场诗歌大潮中创下的历史性成绩。整个

80

年代,那是沸腾而激荡的诗的


时代。与整个社会的现代思 潮的崭新洗礼、

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相呼应,

作为思


想活 跃、

感触敏锐的大学生们,

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那场诗歌大潮最活跃的弄潮者。


他们不仅以众多不同凡响的诗作成为推动潮流者,

而且遍地开花,

< p>组织起一个个


诗歌社团、创办了各种诗报诗刊、举办朗诵会、研讨会等各式各样的诗 歌活动、


出版编辑诗集诗选,以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新诗潮的发展和流变。即使在

80


年代最受欢迎的综合性文学期刊,如《飞天》

《芒种》以 及后来的《诗潮》等,


也都积极为大学生诗人们敞开大门,

开设了众多诗 歌专栏,

留下了他们激扬的青


春诗行和深刻的诗歌脚印。那些诗作带着青 春的畅想、挟着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


以及关注社会民生的强烈情感力量,

不仅在当时社会造成了轰动效应,

成为思想


解放运动的一 部分,

而且也使这场诗潮影响深远,

直至今日在一些人的心里依然


余波未平


第二节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的发展状况


校园诗歌与新诗发展一样,在十年

文革

中形成了巨大的断裂。直到

70


代末,

才获得了爆发式的疾速发展。

寻其发生、

繁盛的根源,

不仅有着极为复杂、


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

也存在着诗歌本身寻求突破发 展的强烈要求,

而大学生群


体因为敏感激扬的个性特色与诗歌本身气质的 相近相通,

便成为了那场诗歌潮流


的最积极的探索者和最出色的创造者。 当时,仅以辽宁为例,辽宁大学、东北大


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建工学院、辽宁中医学 院、沈阳师范学院等,几乎各所


大学都成立了诗社,有的是学院组织的,有的是各系成立 的,

各自都拥有一大批


校园诗人。当时校园诗歌活动也非常活跃,

经常举办诗歌座谈会和朗诵会,

每场


的演讲和朗诵,宽敞的阶梯 教室几乎都座无虚席。再从东北三省看,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师范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学院等,都


已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学生诗人团队,涌 现出像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


苏历铭、贺平、杨川庆、陆少平、潘洗尘、郭力佳、阎 月君、高岩、刘兴雨、董


学仁、

林雪等一大批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校园诗 人。

《芒种》

及后来的

《诗潮》


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2 10: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3052.html

岳荣论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