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教
案
系
别:
建艺系
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
授课班级:
建艺系
1305
、
1306
班
主讲教师:张
泉
2014
年
下
学期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
课程
)
教案编写时间:
2011
下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代码
课
时
36
总课时:
30
课时
理论课:
30
课时
实
训:
课时
其他:时事
6
课时
公共课
(
·
)
基础课
(
)
专业课
(
)
技术基础课
(
)
专业选修课
(
)
公共选修课
(
)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要参考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资本论》
中国共产党各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江泽民同志系列讲话
胡锦涛同志讲话
温家宝总理讲话
答记者问
长沙理工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精品课程网站
p>
湖南大
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精品课程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等网站理论文
章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中国 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了解中国
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
奋斗,
艰苦创业,
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
自觉性。
教学重点、
难点: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注:
1
、本页内容针对所讲授课程的总体情况填写;
2
、预留版面不够可另附页。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
课次
)
总
第
课时
授课题目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
1.
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具体过程;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p>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
: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内容: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
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当时的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为什么要照搬)
一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 敌视中国,而苏联
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二是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
成就和二
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3.
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1956
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
直接导火线: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波兰事件、
匈牙利事件
。
基于此,毛泽东于
1955
年底在党 内首先提出了如何
以苏联经验为鉴,探索
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重要问题。
从
1956
年
4
月
1966
年
4
月,
是开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成
果
1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 p>
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论十 大关系》报告
正式提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任务。讲话指出,要正
确处理十大关系,即: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
办法来发展重工
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
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
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
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
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
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
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
关心群众生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
前提下,扩大地方
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
极性;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
,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
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
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中国和
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
资
本主义国
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
概照搬
.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后五条属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目的是为
了
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 p>
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成果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
956
年
9
月的中共八大提出了改在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及根本 任务
1.
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
2.<
/p>
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和原则:
< p>
政治思想
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团结—批评—团结”方针,坚持说 服教育、讨论
的方法;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
/p>
的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
面的利益;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
矛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
领域的矛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p>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的矛盾: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 的前提下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之间
的矛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成果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国家工业化问题的探索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②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③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