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连
大
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大连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13
年
11
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根据 p>
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培养能在企、
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并具有国际化视野
和创
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着“专
业基础平台化、专业技能
流程化、个性培养模块化”的教育主线,提
出了“四知四能”的培养目标,即具备管理、
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
管理知识,有一定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在企、
事业单位及政府部 门从事人力资
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图
1 “四知四能”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构建了
< p>“3+1”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即学生前
3
年接受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规格培
养,培养主体以学校为主,以
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主线;第
4
年实
行弹性培养,以企
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拉动,将学生的课程集中
1
四
能
四
知
?
创新能力
研究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
/p>
?
管理能力
?
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
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前
9
周,
从第
10
周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 业实习,
积累大量的实践技能,毕业时能够实现“角色零距离”上岗,真正实
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围绕“3+1”的培养模式,
积极 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p>
构建了科学的理论课教学和实践
教学体系,
形成了人力资源管 理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
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
除了教学和科研牵动外,
还通过全程导师制、
科研综合训练、各种
竞赛活动、社团活动,依托国家素质教育基地及
学生工作室等创新平台、
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目
的;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协同
,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和动力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邀请业界导师 或企业人力资源专
员到校讲座,
以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探讨校企合作协同培 养应用型人才
的创新路径。
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由专业负责人牵 头申报、
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地
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现已获批
立项。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达到了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
实践能力的目的,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
1:注重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实践培养体系
< /p>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体现了
“课程模块方向 清晰、
课程间逻辑合理、
多元授课方式结合、
多种考核方 式并举”
的特色教
学模式。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
除了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开设公共基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 p>
础课和相关的学科基础课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平台课,
还按照人力资
源管理流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
在任选课中,
以五个培 p>
养模块的设计为特点,
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
拓宽学生的知识 结构和
扩大知识面,
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专业课
程的建设方面还注重职业性的特色,
要求学生尽快取得 相关的职业资
格认证,已毕业的
2010
级
31
名学生中,已有
24
人取得了人力资源
管理师三级资格证书,2011
级已有
20
人通过了考试。
企业在人才招聘、
选拔和应用过程中非常看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的动手能力,因此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
更强
调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
养,所以
实践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至关重
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专业
改革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
实践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2:科研促进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p>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挥专业教师中青年博士比例较高、
科研能力
< p>较强的优势,
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思路。
从大一入学开始就
给每位学生分配了负责创新教育、
实践教学环节、
科研及 论文研究的
全程学分制导师,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状态并进行创新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并注重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
在课
堂上及时用前沿知识更新教学内容,
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学年论
文和课程
综合设计等环节,引导学生加强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
练;
另外, p>
结合导师科研项目,
加强学生科研思路及实践技能的训练,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 p>
建立科学合理、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
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
专业注重学生考研工作的前期引导、
中期指导及后期辅导的过程
管理,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师制工作机制》的相关要求
,学分
制导师以一对一方式开展考研指导。
目前,已毕业的甘焕玲、谢丽 丽
同学分别考入中央财经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两所
211
重点大学攻读硕
士学位,2011
级
7< /p>
名学生已报名参加
2015
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
试。
专业特色
3:提升学生素质,打造“三位一体”特色教育
在素质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
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
任感
、使命感、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能力要求方面,除了培养与
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还
注重培养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
等职业发展能力;
在知识结构 培养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尤为
突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实现专业
培养目标需要的管理学、经济学、
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
掌握法学基
本知识,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了
解本学科
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并做到通晓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成果,
还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做到了四年英语不断线,
除了前两年开设的大
学英语以外,
大三开设了
《管理英语》
,
大四开设了
《英语口语强化》
等课程,
同时鼓励教师使用 外文教材或给学生介绍外文参考资料,
为
学生拓宽国际化视野奠定良好的
语言基础。
另外,
考虑到当前信息化
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 p>
时代的大环境,还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提高学生计算
机操作
能力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实景平台的熟悉程度。
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
养目标出发,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建 立分层次、
相互衔接、
科学系统的
“五个三”
(即三个实践课堂、三种技能培养、三类师资要求、三种考核方式、
三种效果评价)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三个实践课堂
三种技能培养
三类师资要求
三种考核方式
三种效果评价
实验课指
导能力
大赛指导经验
基本软
件使用
综合评价
校内实验室
上机操作
能力
组织协调
能力
职业化能力
p>
校内大赛与
活动
校外实
践基地
实验报告
网上反馈
校外兼职
企业教练
实验操作考核
.
师生座谈
图
2 “五个三”实践教学体系
(
1)三个实践课堂:
搭建了
“校内实验室,校内大赛与活动和
校外实践基地”
三类实践课堂。作为管理类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能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收集相关信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各种竞赛活动、
参与各种社团和协会,
注意锻炼各种管理能力、
学习
能力、
创新能力,
以此提升就业竞争力。< /p>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
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用友杯
ERP
国家级大赛、
大学
生
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企业管理国际挑战赛、
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大赛、英语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屡获佳绩,
共获殊荣
106
< p>项,其中
国家级
14
项,省级
13< /p>
项,市级
15
项,校级
50
项,院级
14
项。
本
5
-
-
-
-
-
-
-
-
-
上一篇:交通运输类特色院校大学综合分析
下一篇:打造创新教育特色名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