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研究 ——以四川高校为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2 00:37
tags:

-

2020年12月12日发(作者:危和)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 2019, 9(5), 491-50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e



/10.12677/ae.2019.95082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MOOC


—Taking Sichuan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Xiaolin Xiong, Chunmei Zhang, Qian Jing, Yijia Liu, Jingrui Li, Fan Y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ugust 7


th


, 2019; accepted: August 22


nd


, 2019; published: August 29


th


, 201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haring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form, and know-


ledge sharing has become a feature of the modern era. MOOC is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gh- 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is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


dents’ use of MOOC, to understand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are effective in receiving knowledge


of MOOCs, to reflect th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MOOCs, and to discuss and research on them. Ac-


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we will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OOC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MOOC.



Keywords


MOOC,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Effectiveness, College Students




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研究


——

以四川高校为例


熊肖琳,张春梅,敬

千,刘伊葭,李晶瑞,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

2019

8

7

日;录用日期:

2019

8

22

日;发布日期:

2019

8

29

< p>



文章引用

:

熊肖琳

,

张春梅

,

敬千

,

刘伊葭

,

李晶瑞

,

杨帆

.

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研究

[J].

教育进展

,

2019,

9(5):


491-500.

DOI: 10.12677/ae.2019.95082


熊肖琳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新形 态的同时,知识共享也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慕课


作为拥有大量优质学习资源的在线学习 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传播,有利于知识的共享。本文将通


过对大学生慕课使用的现 状研究,了解大学生对慕课知识接收是否有效,反映慕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展开 讨论与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慕课平台的改进提出建议,增强慕课


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关键词


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大学生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Open Acces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 经济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掀起了知识共享,即在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通过知识


的传递产生的一种行为。

2008

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

·

西门子和斯蒂芬

·

唐斯以联通主义的


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首次提出

MOOC

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

cM OOC

类型的课程

[1]

2012

年,慕课在


美国的空前发展造就了

“慕课之年”

截至到该年

11

月,

Coursera

注册者来自

196

个国家,

人数超百万。


在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于

2013

年率先加入

Cou rsera

edX

等慕课平台,在教育部大力推


动下,

2019

年,中国上线慕课数量达

1.25

万门,学习人数增至

2

亿多人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

< p>
达到

1291

门,目前已有

1000

余所高校开设慕课。


1.2.

文献综述


慕课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研究慕课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学者拉斯


韦尔提出的在传播过程中的

5W

模式,

笔者发现慕课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其独特的

5W

要素:

Who &


To whom

:面向社会大众;

Says What

:将知识碎片化进行教学;

In Which Channel

: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


介;

With What Effect

:实时动态的效果反馈。慕课的

5W

传播 模式体现了其开放、大规模、交互性等特


点,为知识传播提供平台。

< /p>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以慕课为主题,对其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内,大多数对慕课 的研究


集中在“高校学习”、“教育模式”、“教学质量”等方面,聚焦于慕课在高校的 应用及效果反馈

[2]


邵源春

[3]< /p>

、尹晓钧

[4]

等多位学者提到慕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 传播与共享,认为高校应利用


慕课开放性教学优势,加大教学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促进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国外,对慕课的研


究主要是

“远程学习”

“在线教育”

等,

聚焦于慕课的技术支撑及理论建构< /p>

[2]

例如

Dilmeire Sant’Anna


Ramos Vosgerau

等学者提到在封闭 的虚拟学习环境和开放的慕课环境中,建议利用技术作为调解、互动


和对话过程的支持< /p>

[5]

,建立模型以促进用户间的交流。以上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研究思路与 方法



DOI: 10.12677/ae.2019.95082



492


教育进展


熊肖琳



的参考。


综述以上研究,

笔者发现过去学者们对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研究较少,< /p>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

观察法、


实地调研等方法,关注慕课知 识传播过程的有效性,以四川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影响大学生慕课学


习有效性的因素 ,探讨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慕课平台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问卷编制


本次调研问卷编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 段采用文献研究法,以“慕课”为关键词,通过

CNKI

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百余篇,查


找关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相关资料,同时收集关于互联网时代下学习 方式转变给知识传播带来


的影响的相关新闻报道,总结问题,为问卷设置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部分四川高校学生进 行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慕


课学习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观察身边同学利用慕课学习 时的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确定问卷三个


维度为基本情况、学习行为描述、使用慕课学习 感受,并细化各个部分的因子,从填写者基本信息、慕


课使用情况及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 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内容如

1

所示。




Figure 1.

Closed questionnaire design


1.

封闭式问卷设计


2.2.

样本分布


本次研究发放线上问卷

300

份,线下问卷

560

份,共

860

份,回收有效问卷为

842

份,有效回收率


< p>97.91%

。调研针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样本涵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 学、四川师范


大学、成都大学等共

11

所院校,调查样本 基本信息如

1

所示。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1.

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 ,立足问卷整体,通过探


索性因子分析提取问卷数据的主要成分,检验问卷数据所得因子 与问卷设计因子之间的一致性;其次,



DOI: 10.12677/ae.2019.95082



493


教育进展


熊肖琳



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 析,将问卷各个变量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数据结果,并对


结果进行集 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频数分析。



Table 1.

Composition of survey samples


1.

调查样本构成


调查内容


性别



985/211

大学


学校

一本大学


二本大学


大一


大二


年级


大三


大四


248


165


农学及其他



130



501


209


249


384


210


219


专业


工学


医学


法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教育学


128


59


46


98


202


70


选项



样本数量


341


调查内容

选项


理学


样本数量


109


2.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确定问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本 研究借助

spss19.0

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本次研


究样本数量为

842

,大于

100

,且 问卷题数为

19

,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量与问卷题数之比大于

5:1


的条件;

其次,

对问卷各变量进行了

< p>KMO

Bartlett

的检验分析,

如< /p>

2

所示,

KMO

检验系数大于

0.5


sig.

值小于

0. 001

,各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强,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Table 2.

Test of KMO and Bartlett


2.

KMO

Bartlett

的检验


KMO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近似卡方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df


Sig.


0.989


120644.578


2080


0.000


< p>
方差贡献反映了因子包含信息量的多少,如

3

所示 ,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

4

个因子,公共因


子的最高方 差贡献率为

77.060%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87.532%

说明提取的因子与问卷编制设计因子相


似度高。本次问卷分析提取的主要成分为:因子

1

:包括得知慕课渠道、网站选择 、学习课程数、学习


时间、考试分数等,概括为慕课学习行为描述;因子

2

:学习效果、使用感受、期望改进,概括为使用


慕课学习感受;因子< /p>

3

:包括年级、学校、专业,概括为基本情况;因子

4

:性别,属于基本情况。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慕课使用基本情况


在大学学习中,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过 慕课,在被调查的

842

名大学生中,有

742

名 大学生使用过慕


课,占比

88.1%

,有

100

名大学生没有使用过慕课,占比

11.9%



DOI: 10.12677/ae.2019.95082



494


教育进展


熊肖琳



Table 3.

Factor variance contribution table


3.

因子方差贡献表


解释的总方差


初始特征值


成份


合计


1


2


3


4


50.089


4.197


1.538


1.071


方差的

%


77.060


6.457


2.367


1.648


累积

%


77.060


83.517


85.884


87.532


合计


50.089


4.197


1.538


1.071


方差的

%


77.060


6.457


2.367


1.648


累积

%


77.060


83.517


85.884


87.532


合计


47.497


6.590


1.722


1.087


方差的

%


73.072


10.139


2.649


1.672


累积

%


73.072


83.211


85.860


87.532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 br>大学生得知慕课的渠道大多数为课程要求和他人推荐,分别占比

36.6%

28.9%

;通过浏览器、报刊


杂志等推荐、自己发现 、其他渠道的占比分别为

13.9%

17.5%

3.1%

,如

2

所示。




Figure 2.

What are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you learned


about MOOC?


2.

您得知慕课的渠道为?



3

可知,大学生使用过的慕课学习平台大多集中在

MOOC

中国、中国大学

MOCC

、网易公开

< p>
课、慕课网和爱课程,分别占比

16.9%

15. 9%

11.4%

22.2%

18.7%

;其他慕课学习平台分布较少。




Figur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OC platforms have you


used?


3.

您使用过以下哪些慕课学习平台?




DOI: 10.12677/ae.2019.95082



495


教育进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2 0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2976.html

慕课知识传播有效性研究 ——以四川高校为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