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道德,大可以讲,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见解,头头是道,众说纷纭。即便是古时圣人
及现代关专家学者的意蕴与理解也不尽然相同,
孔子曰:
“ p>
志于道,
据于德。
(
《论语
·
述而》
)
”
,
将
“
道
”
喻为理想的人格或社会背景,
“
德
”
则喻为人之立身根据与为准则,仁义为道德的重要
内容,称之为仁义道德。老子则曰: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 物莫不尊
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
·< /p>
五十一章》
”
,将
“
道
”
喻为事物
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而对道之认
识则称为
“
德
”
。可见不同的人,
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不尽相同。
这 些不是这里阐述的
问题,因为道德本身就不能够仅以文章来加以阐释,顿悟。
在此,主要思考的 是网络里人们应该操守的基本道德,其中包含为人道德、思想道德、
行为道德、职业道德
等。网络尽管虚拟,应该有其严格的运行规则,更应有其铁的纪律。然
而,对于网络中的
一些道德问题,不仅使亿万网民无奈,
也使负责网络运行的众多公司、组
织及具体操作者深感头痛而感概万千。相关道德问题,即便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与生活中,
人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使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都难于制约而无可奈何,
< p>已经成
为社会病态。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
人们基本上 还能够自我克制而相对在道德层面,
不敢过于
放肆,
起码 讲不敢在公开场合去直接指名道姓指责或者羞辱某个人。
但是,
在网络里则大不< /p>
同,
不少人们却将的现实中的一些压抑心情或者得不到的虚荣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
而自己又不具备,
不可能长期冒充) p>
而尽情地发泄,
并有意识通过多种无道德言行的发泄来
满足自
己的虚荣之心而实现精神上的虚幻满足等病态现象,
层出不穷,
无所不奇,
丑态百露,
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令人厌恶,却又麻木。
人们似曾忘记,
尽管网络虚拟,
却也是一个社会缩影,
人们在网络中的活动是完全能够 p>
暴露自己的真实思维与心灵境界,
能够表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不可否认,
虚幻网络需要各
种观点与声音并存,
但必须 在严格遵守网络运行规定基础上
(其中包含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及规章制
度),积极主动地认真操守自己的道德规范。
那么究竟应该操守什么样的基本道德规范呢?本人认 为主要应该在言语与行为上注意,
只要做到这两点,职业道德等也会随每个人的道德变化
而变化。
1、言语规范。在网络里,完全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也可以胡说,包括不懂
装懂、借典装脸、借机充大等。但应该在三方面注意,一是无论自己究竟水平多高,境界多
远,多么不凡,都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姿态,善意出现,包括助人或者批评,却不能借机以教
训或者指责的方式出现,无论是商讨还是评论,都不应该;二是不应该将古、今人的文章、
< br>理论以及成果不加以消化而抄袭、照搬、稍饰、演化而窃取变为自己的言词、理论或观点,
如果必须使用时,必须阐明出处;更不能有意或者无意去伤害、损毁他人的名誉与人格,无
论是撰文、消息、引用、转载、评论等方式也不能允许,这是最基本的为人道德;三是无论
从事任何语言行为,
必须对该语言所代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熟知,
起 码应该基本清楚,
特别
是在对他人进行评判时必须做到,
不能自己还没有搞清楚人家表述的意义?自己也不大熟知
那方面的知识,起码还没有完全
清楚,而以
“
智者
”
面面俱到予以表现,更不能讥 讽与挖苦。
< p>2、行为规范。主要指活动形式具体的表现,包括引用、转载、转贴、发表文章与图片
等隐含的内容与影响效果。
正如我多次谈到,
而且是网络客观存在的需求, p>
网络需要各种文
章与图片等。但是,
无论是谁,
在发表任何东西时,应该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发表这个材
料?究竟有无价值?要达到
什么目的与效果?不能仅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
不能无思维而大
肆宣泄,
应该懂得不重质量只求数量,只求门面不求实质,迟早要被淘汰,
一切都必须要有
利于健康、和谐,有积极意义与价值。特别是转载、转贴时,更要注意其内容与意义,在转
载或转贴后更必须说明出处,
实在说不清楚的也应该简单注明来自网络还是报刊等;< /p>
在发表
文章又需要配置图片增加效果时,
选用的图片必须说 明来源,
更要注意选用的图片含义必须
与文章内容相符或者相近,
更不能粘贴不健康的图片,
也不应该粘贴与文字内容这不相干的
图片。
其实,
做到并做好这两点并不难,
只是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
或者说是完全有意识
的故意行为,
真不知是何故?无论是现实,
还是网络,
无论你有多少名字,
真也好,
假也罢,
原本不属于自己的,
无论如何伪装也不可能变为自己的,
其实都不 可能改变真实的你
――
自
己,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
他则还是他。人们需要精神满足,但也应该获得有
“
道
”
,空
虚而非
“
道
”
无
“
德
”
得到的精神满足最终只能使原本快乐精神 生活变得凄凉。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
之道理,在网络里照样适用,其蕴 含不难理解。只有学会并懂得尊
重他人,方会获得到尊重,诚愿人都能够自珍、自爱,更
要自重。否则,你非你,我非我,
他非他,乐哉?痛哉?悲哉?
………… …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是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 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
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和
成才目标的实现。
因此, p>
当代大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快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
造型人才。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
,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 做人,
树立崇高理想,
培养高尚情操。
以此为核心, p>
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
围绕培养社会主
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
加强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
社会主
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
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建立市 场经济过程中,
拥有
“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 p>
和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
< p>的政治品格,
显得尤为重要。
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 p>
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从更高层次上要求,
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政治、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pdf
下一篇:学生党员如何体现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