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延安,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p>
也是新中国的摇篮。
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周恩来等曾
在这里度过了最为艰苦的
13
个春秋。七月骄阳似火,我们在学校的
领导和组织下来到延安,开展为期四天以《青春九十年,报国勇争先》为主题的
暑期实践活动,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延安精神,
感受改
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全新气息。
一、延安大学校史馆
校史馆是一
个微缩的学校历史的展览,
7
月
14
日我们来到延 安的第一站便
是参观延安大学校史馆。
延大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 风雨历程,
是中国共
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从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
件件文物、
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把我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
再次感
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
魄、
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
革命家的风采,
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 /p>
高尚情操。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
在中国革命史、
党史、
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是多所学校的前身,
为中国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
年
1
月
13
日,中共中央 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
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
的希望。
1941
年至
1942
年,敌后人民抗< /p>
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
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
成为 时代的杰作,
无数革
命能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
在参观延大校史馆后,我感受到延安大学自创建以来一路分分合合的艰难,
也为老一辈革
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时代依然努力为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而感动。
同
时,我
们也真切地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
,这里走出了
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
在和平年代,
这里是风巢龙渊,
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二、杨家岭革命旧址
随后,
我们步行至延大附近的杨家岭革命旧址。
一直以来都是听 说过这样一
个地方,
而不知道它的来源,
这次有幸得以一 见。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
1938
年
11
月至
1947
年
3
月期间的住 处,当年这里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
此地也是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
首先参
观的是中央大礼堂
——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
走进礼堂从那一排排摇
摇欲坠的椅
子和颜色不复存在的摆设可以看出会址到现在还保持着当年的现状;
同时,
从那些发黄的图片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会议的盛况,
大部分人员从四面
八方赶来汇聚在这小小的礼堂内只为新中国的美好的未来。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
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在导游的带领下,
我们也走进了毛泽东等领导
人的旧居,
这里的一砖一瓦,
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看着这些老一 p>
辈革命领导人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
是狭小、阴暗、简陋 的窑洞,然而他们就是
在这里他们创造了中国奇迹的十三年,
让我们不仅 为之感慨和自豪也受到深刻的
教育与影响。
你能想象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 洞里,
毛泽东完成了
《新民主主义论》
等一系列光辉的著
作,这是多么的令人佩服与感动。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我深入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工
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我们钦佩不已,
如今我们拥有 更好的环境怎么还能不珍惜
呢,
也有责任与义务将这种精神用心铭记代代 传承。
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
才会
换来我们今天能够在安
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三、枣园
15
日早上,我们 一行人来到枣园参观学习。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
8
公里处
的枣园村,
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
为中 央社会部驻地,
遂改名为
“
延园
”
。
1943
年至
1947
年,这里是中共 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毛泽东
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
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
窑洞面向西南,
共分
5
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
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
为两孔石窑洞,
左边是办公室,
右边是
寝室。
随着导游走进这里的一间间屋室,
看到那一幅幅画卷与图片,
还有那一件
件安静的摆放的遗物,
奋斗的生活,
再现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
浴血奋战的真实场面。
在这里
毛泽东 以
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
战争学,
他用哲学思 维,
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
革命战争的特点、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战术、
中国革命根据地、
中日双方进行战
争的国情
、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
一系列著作,
p>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在参观中认真地聆听着每
一段历史的详细讲解不愿落下一丝细节,
思绪好似也被拉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峥嵘
岁月中,
真切的感受到当时的场景。
枣园,
中共中央在 这里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 团结,
和平建国,
同国民党顽固
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老一辈革命
家铜像,
这些铜像启示我们应该时刻
不忘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作风
,
时代在变也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意义,
而在
新的时代里我
们仍应不忘革命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
贡献。
< br>四、张思德广场
枣园参观之后,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张思德广场。< /p>
广场上树立着张思德的雕像
及一块巨大的刻着毛泽东所作《为人民服务》的
石碑。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一
直记在张思德心中,
他一 生也都在为此奋斗。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在发生崩
裂
的炭窑中,
他也毫不犹豫地舍己为人,
将生还的机会让给队员,
自 己英勇牺牲,
年仅
29
岁。毛泽东说,人总要死的,但死 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
山还要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迪人汑的
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
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 山还要要重的。
毫无疑问,
张思德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
们可以感受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那份对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赤胆热心,更感动于那为
人民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得高尚节操。
在广场上,我们进行了发言和宣誓活动,研究生院
梁瑞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而梅永刚老师则带领党员重温誓词,
我们实践团 全体成员举行了志愿者宣誓,
也
不忘此次延安之行的意义和我们的使命。
五、王家坪
随后,
我们参观的是王家坪革命旧址 。
据说,
王家坪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叫牡丹坪,后因一
位王姓人家将多数地方买去,遂改名王家坪。
1937
年
1
月至
1947
年
3
月,王家坪是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下一篇:延安旅游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