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农业大学
2017
年硕士《社会学概论》考试大纲
< p>一、绪论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与历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研究意
义。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
一章、第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br>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3、社会学发展的基 本历程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观点及其分类
2、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3、社会学研
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社会学的
方法论
2、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3、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技术
(四)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1、社会学学科地位的演变
2、社会学与其他社 会学科的关系
(五)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p>
2、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二、社会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
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功能,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重点掌握“社会唯
名论”
与“社会唯实论”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
版)第三章、第二章。
(一)社会的概念
1、社会的基
本定义
2、社会的特征
3、社会的构成要素(孙本文的社会四大
要素论与杨心恒的社会三要素论)
4、社会的功能
(二)社会学
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2、个人关
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
3、血缘、地缘与业缘的角度
三
、文化
本章要求掌握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把握“文化中心主义”与
“文化相对主义”
等不同文化模式评价倾向的基本观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文化堕距”理
论、“文化震惊”理论及“边际文
化”概念。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
版)第四章。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特性
(二)文化的类型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
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 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
1、文化特质
3、文化模式
(四)文化的功能
(五)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1、文化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主义
3、对两种文化模式评价取向的评价
(六)文化理论及相关概念
1、文化堕距理论
2、文化震惊
3、边际文化<
/p>
四、人的社会化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化的概念、类型、条件与主体,
把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功能,掌握有关社会化
机制与过程的主要理论。相关知识点参
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五章。
(一)社会化的含义
1、社会化的定义
2、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二)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
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四)社会
化理论
1、有关“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1)库利的“
镜中我”理论(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4)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过程“八阶段”理论
2、有关社会化过程的理论
(1)生命历程理论(2)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六)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p>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
3、代差 p>
五、社会角色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社会角色的类型
,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及社会角色扮演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调问题。相关知识点参见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六章。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 br>1、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2、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
3、角色集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 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 现性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4、角色距离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
六、社会互动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 行为”
的特征、类型以及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
新修》(第三版)第七
章。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1、社会互动的含义
2、社会互动的理论
(1
)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5)交换理论(6)
本土方法论
(二)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1、社会互动的情境<
/p>
2、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三阶段说(2)芝加哥学派的
四阶段说
3、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1、社会互动的维度
2、社会互动的类型
(四)
集合行为
1、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2、集合行为的理论
(1)梅尔瑟的基本条件说(2)塔尔德的模仿理论(3)勒朋的感染理论
(4)紧急规范论(5)匿名理论(6)控制转让理论
3、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七、社会群体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
用过程及初级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相关知识
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八章
。
(一)社会群体概述
1、社会群体的定义与一般特征
2、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
3、社会群体的类型
(
二)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p>
3、群体内部关系
4、群体领导与决策
(
三)初级社会群体
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1)初级社会
群体的研究的发展(2)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3、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 br>5、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1)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2)初级群
体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八、社会组织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组织
的含义、
类型与结构及社会组织管理理论,
重点掌握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p>
我国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对策及组织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第十
章。
(一)社会组织概述
1、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与构成要素
2、社会组织的分类
(二
)社会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p>
3、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
与对策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1、组织管理的含义
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
论(3)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3、组织管理方式
(1)家长制管理
方式及其特征
(2)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3)组织管理中
的官僚主义问题
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分层
与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把握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及当前社会分层研
究的主要内
容,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
版)第十一章。
(一)社会分层概述
1、社会分层的定义与
标准
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3、阶层、阶级与社会不平等
(1)阶级、阶层的一般涵义
(2)社会不平等
(3)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 br>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2、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1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2)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三)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p>
1、分层的方法与标准(1)分层的方法(2)分层标准
2、层内关
系与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3、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1
)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含义(2)结构弹性分析(3)多元分层结构与个人多重分层地位
(四)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1、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
2、改
革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3、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 br>(五)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的含义
2、社会流动的类型
3、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4、社会流动的功能
十、社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