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细胞的能量供应
和利用
单元抽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
图为某植物处于
25
℃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
坐标图。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
)
A
.
a
p>
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
.
b
点时该植物的
< br>O
2
产生量为
N
1
C
.
d
点的呼吸速率大于
b
点
D
.
c
点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2
.
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br>.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
.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
/p>
D
.线粒体产生的
CO
2
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
4
层脂双层
3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
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
.水果贮藏在
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p>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p>
4
.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
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5
.
如 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X
、
Y
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①、④过程都产生
[H]
p>
C
.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
生氧气
6
.
对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将
5g
新
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
CaCO3
以后,迅速研
磨
B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
复划
2
~
3
次
C
.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
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
.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7
.
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 转化过程是(
)
①
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
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8
.
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 离情况。不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p>
.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9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
O
2
和
H
2
O
B
< br>.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
[H]
的场所分别是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
.图中(三
)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 br>.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1
0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催化甲→ATP
过程所需酶与酶
1
空间结构不同
B
.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
RNA
基本单位之一
C
.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
.
ATP
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 过图示整个过程
11
.
如图为 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
成立的是(
)
p>
A
.横坐标是
CO
2
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
.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
CO
2
浓度,乙表示较低
CO
2
浓度
p>
C
.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
乙表示较低温度
D
.横坐标是光照强
度,甲表示较高
CO
2
浓度,乙表示较低
CO
2
浓度
12
.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p>
A
.
ATP
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全部来源于细胞呼吸
B
.细胞呼吸一
定发生在细胞内,并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C
.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D
.细胞呼吸一定有氧气和水的参与
13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
A
.酶的合成最初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
B
.酶适合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长期保存
C
.酶降低活化能的多少与酶活性的高低有关
< br>
D
.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最好选淀粉酶做实验
14
.
以下与生物体内“能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
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B
.细胞
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C
.光合作用中也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D
.
ATP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 化能
15
.
小麦种子萌发时会 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
适温度为
30
℃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
20
℃和
30
℃培养箱中培养
4<
/p>
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
3
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
50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
是
(
)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p>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16
.
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
酶参与 的过程是
...
A
< br>.叶绿素吸收光能
C
.
C
3
的还原
B
.
CO
2
的
固定
D
.
ATP p>
的形成
17
.
如图 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p>
.
T
a
时,酶活性
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B
.
T
0
时,淀粉酶为淀粉的水解提供
的活化能最多
C
.从
T
a
→T
0
< br>的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逐渐提高
D
< br>.
T
b
时是保存淀粉酶的最适温
度
18
.
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 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
量。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p>
.释放的
O
2
是在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B
.光照
强度为
15klx
时。光合作用
1h<
/p>
产生的
O
2
量是
200mL
C
.在光照强度为
5~20klx
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
应的速率变大
D
.当光照强度大于<
/p>
25klx
时,制约
O
< br>2
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
CO
2
浓度
19
. p>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
A
.不产
生
CO
2
C
.在线粒体内进行
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Ca
2+
浓度(
%
)
呼吸强度(
CO
2
mg·h
)
发芽率(
%
)
-1
B
.必须在有
O
2
条件下进行
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20
.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
Ca
2+
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团队在黑暗和适宜条件的情况下进
< br>0
0.67
54
0.1
1.08
74
0.2
1.36
87
0.3
1.64
93
0.4
1.56
88
0.5
0.93
68
0.6
0.88
62
1.0
0.33
17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钙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必不可少
<
/p>
B
.在一定
Ca
2+
p>
浓度范围内处理油菜种子能提高发芽率
C
.在实验过程中,处理的油菜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可能增加
<
/p>
D
.用不同浓度的
Ca
2
+
处理油菜种子,均可提高呼吸强度
21
.
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
C
3
和
C
5
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
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对这一环
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
A
.突然停止光照
< br>B
.突然增加
CO
2
浓度
C
.降低环境温度
D
.增加光照强度
< br>22
.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
.给花盆松土通气是为了促进根细
胞无氧呼吸
B
.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增
加酒精在肌细胞中的积累
C
.阴天时
可增加人工光照来保证大棚作物产量
D
.新疆葡萄含糖量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昼夜温差小
23
p>
.
图甲表示
A
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
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
A
植物光合速率在不
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
CO
2
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
点与
< br>C
点相比较,
C
点
时叶肉细胞中
C
3
的含量;
B
点与
C
点相
比较,
B
点时叶肉细胞中
C
5
的含量依次是
A
.高、高
C
.低、高
24
.
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淀粉酶失活的是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
.在
0
~
4
℃
下保存酶制剂
B
.低、基本一致
D
.高、基本一致
< br>B
.将酶溶液的
pH
维持在
p>
2
D
.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
p>
25
.
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③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④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有的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⑥人体细胞中的
CO
2
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③④⑥
D
.②⑥
二、多选题
26
.
< p>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蓝细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原核生物
C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都是自养生物
D
.都是需氧型生物
27
.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
CO
2
的场所也不同
B
.新疆
瓜果一般更甜的主要原因是新疆的土地更肥沃
C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加
ATP
、
< br>NADH
和
CO
2
后,可以完成暗反应
D
.
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
CO
2
供应,植物
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
28
.< /p>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组温度条件均不
< br>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
< br>错误的是(
)
A
.在
t<
/p>
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
.在
t
时刻降低丙
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
.若甲组温度低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高于乙组温度
D
.若甲组温度高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高于甲组温度
29
.
科研小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 七幼苗进行温室沙培,测定两植物
O
2
吸收量随光照强度
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假设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三七的呼吸速率小于云南松
p>
B
.云南松比三七更适宜在弱光环境下生长
C
.与
D
点相
比,
B
点时云南松
C
< br>3
的消耗速率较低
D
.
D
点表示三七和云南松的叶绿体产生的
O
2
量相等
30
.
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p>
ATP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B
.
ATP
由腺嘌呤
、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C
.机体在运
动时消耗
ATP
,睡眠时则不消耗
AT
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所需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
三、非选择题
31
.
已知蓝色氧化态的二氯酚靛酚
(DCPIP)
接受氢后变
成无色还原状态的
DCPIPH
2
。研
究者
利用离体叶绿体,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种类
叶绿体悬浮液
DCPIP
A
试管
1
mL
B
试管
-
C
试管
1
mL
D
试管
-
0
.
5 mL
0
.
5 mL
0
.
5 mL
0
.
5 mL
5 mL
4
mL
5 mL
0
.
5
mol/L
蔗糖溶液
4
mL
光照条件
上层液体颜色
光照
无色
光照
蓝色
黑暗
蓝色
黑暗
蓝色
(
1
)自然
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
_______
,这些
氢在暗反应的
_______
过
程中被
消耗。
(
2
)研究者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
___
,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
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
A<
/p>
和
C
试管的比较可以说明氢的产生需要<
/p>
______
;设置
B
< br>和
D
试管的目的是说明
DCPI
P___________________
。
A
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
__
。该现象能不能持续稳定发生?
____________
。
32
.
< p>生物界的糖绝大部分最终来源于光合作用。科学家开发出了“人工叶绿体”,模仿植
物的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科学家制作“人工叶绿体”时,首先提
取菠菜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然后将其和一种命名为
CETCH
循
环的反应系统一起包裹在同细
胞大小相近的油包水液滴中。
回答下列问题:
< br>(
1
)构建“人工叶绿体”时,加入类囊体,从而实现光
能转变为
________
中的化学能,供
CETCH
循环所用。因此,类囊体膜又称为
______
__
。
(
2
)“人工叶绿体”中的
CETCH
循环
实现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与植物细胞叶
绿体中的
__
______
类似,但得到的有机物却有差异,可能原因是参与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
p>
等过程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不同。
(
3
)“人造叶绿体”膜的磷脂分子排布和细胞膜存在差异,这
是因为
________
。请绘制
“人
造叶绿体”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布示意图
________
。
p>
33
.
下图为橡胶树的光合作用过 程图解,其中
I
、
II
及
①~③
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
A
~
C
代表物质,
< br>C
3
表示三碳化合物,
C
5
表示五碳化合物。请回答:
(
1
)图中
过程
Ⅰ
表示的是
______
。
(
2
)物质
A
是
______<
/p>
,需要消耗物质
A
和
B
的生理过程
③
是
______
。
(
3
)研究人员为探究某砖厂排放的废气对周边橡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
不同距离处分别
选取
10
株橡胶树,测
定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p>
实验结果表明,与砖厂距离越小,橡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越
____
__
,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橡胶叶片中
______
,减弱了对光的吸收。
34
.
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变示意图,图中①~ ⑥代表物
质,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
)光合
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
____________(
结构名称<
/p>
)
,该结构上存在叶绿素,提取叶
绿素的
试剂是
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
场所
)
。
(
2
)植物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
__________(
填写图中标号
)
中,通过暗反应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于
______
_________(
填写图中标号
)
中。
(
3
)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
彻底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
[H]
,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该阶
段是在
______
中进行的。上图中③参与反应的场所是
p>
__________
。
35
.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图甲 表示某植物的净光
合速率的日变化,图乙表示适宜温度时该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
率变化,请回答下
列问题:
(
1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活
跃的化学能是在叶绿体的
__________
上完成,
CO
2
固定和还原在叶绿体的
__________
中完成。在叶绿体中
C
3
化合物除了进一步合成糖类
外,还必须合成<
/p>
__________
化合物使暗反应阶段持续进行。
(
2
)图甲中,
5~7
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在类囊体薄膜上生成速率加快的物质
有
__________
(至少答两个);
13
时,光合速率明显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
。
(<
/p>
3
)图乙中,高光强条件下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低
p>
CO
2
浓度
___
_______
(填
“
高于
”
或
“
低于
”
)低光强条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4
)据图甲、乙可推测,在温室中栽种作物,除了控
制适宜温度外,还可以同时采取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措施来提高其产量。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 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
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某植物处于
25
℃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
坐标图。
a
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因此
N
1
代表呼吸速率;
ab
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
吸速率;
b
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d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A
、
a
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影响
,还受
O
2
浓度等因素的
影响,
A
错误;
B
、
b
点时该植物的光
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而呼吸作用的
O
2
< br>消耗量为
N
1
,因此植物光
p>
合作用产生的
O
2
产生量为也
N
1
,
B
正确;
C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
b<
/p>
、
d
三点的呼吸速率是相同的,
C
错误;
D
、
c
点时对应的光合作用无法确定是否达到最大
值,因此不一定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D
错误。
故选
B
。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
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
确判断图中各点和线段的含
义,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
查。
2
.
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叶绿体 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凹陷形
成嵴,因
此二者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A
错误;
B
、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br>,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
中
,
B
错误;
C
、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其性状既受自身
DNA
的控制又受核
DNA
的控制,
C
错误;
D
、线 粒体产生的
CO
2
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
利用时穿过的膜层数最少,只需穿过
2
层线粒体
膜和
2
层叶绿体膜
,
共
4
层磷脂双分子层,
D
正确。
故选
D
。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
,
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明确知
识点后
,
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
.
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考
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酶的分布:
【详解】
A
、无氧呼 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
应,
p>
A
错误;
B
p>
、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
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强度也很低,
B
错误;
C
、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C
错
误;
D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
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
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D
正确。
故选
D
。
4
.
B
解析:
B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
,
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A
正确
;
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
构
, p>
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
pH
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
B p>
错误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
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
,
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
少数是
RNA,C
正确
;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
但易
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D
正确
。
5
.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③
是
CO2
固定,
X
是三碳化合物,
①
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Y
是丙酮酸,
A
正确;
B
、
①
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
[H]
,<
/p>
B
正确;
C<
/p>
、
①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②
是
C3
还原过程,发生于
叶绿体基质中,
C
错误;
D
、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D<
/p>
正确。
故选
C
。
6
.
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将
5g
菠菜叶需要去掉茎脉,剪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
水乙醇、石英砂、
CaCO
3
以后,迅
速研磨,
A
错误;
< br>B
、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重复
p>
2
﹣
3
次,每
p>
次等上一次干以后再重复画,
B
错误;
p>
C
、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不能摇晃,
C
错误;
D
、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
D
正确。
故选
D
。
7
.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动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
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为
乙醇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
程中发生的;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发生在植物细
胞,形成淀粉和纤维素,也可
以发生在动物细胞形成糖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
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动植物细
胞都能发生。故选
C
。
8
.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纸层析的原理,溶解度
越大扩散速度越快,与滤液细线的距离越远,故甲、乙、丙、
丁分别是叶绿素
b
、叶绿素
a
、叶黄素、
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的是丁,
C
错误,
ABD
正
确。
故选
C
。
9
.
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
[H]
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
为二氧化碳、大量的
[H]
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
的内膜上,
[H]
和氧气结合,形成
水
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
-
-
-
-
-
-
-
-
上一篇:备战专升本要具备哪些条件
下一篇:大学物理竞赛选拔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