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年
10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 理
一、单选题:共
25
题
1
.
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
区位的是
A.
服装加工
【答案】
D
B.
有色冶金
C.
汽车制造
D.
软件开发
【解析
】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A
项
服装加工的主导区位是劳动力导
向型故
A
错。而
B
有色冶金的主导区位是动力故
B
错。而
C
项的主导一般多以市场为
主故
C
错。
D
的主导区位是技术导向,故
D
对
2
.
科学家最近发现,
距太阳
4.
2
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
比邻星相距约
700
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
1000
倍。完成下题。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
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C.
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行星适宜居住的条件,
可以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分
析:
日地距离及昼夜交替的周期决定地球上适宜的温度,
而此题材料重在描述 比邻星的
强度及宜居星与比邻星的距离,
它们的距离远近直接决定了宜居 星地表的温度,
而温度
是星球上是否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故选
A
。
而其他选项均与星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
故不选
B C D
。
3
.<
/p>
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完成问题。
B.
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D.
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A.
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中污染大气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方位的布局。
A
< br>项的主
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
当主导风向为北风时工业区污染居住 区,
故
A
错。
B
项主导风向
为东南风和北风,当北风时工业区在居住区的上风向,故<
/p>
B
错。
C
项的主
导风向为东南
B.
②
C.
③
D.
④
风和东北风,
当盛行东南风时,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上风向故错。
只有
D
项符合,故
选
D
。
近年来,
p>
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
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
用地指标
(
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
地
)
,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
衡。完成问题。
4
.
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C.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5
.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B.
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D.
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
①②
【答案】
4
.
A
5
.
B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4
.
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乱占耕地,
A
对。
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快发展,故
B
错。根本目的不是区域的协调发展,故
C
错。而
D
项
明显不是目
的,故
D
错。
5
.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故①错,能够优化土地资
源的空间配置,故②对,并且提高了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故③对
,土地资源是无法进行
区际流动的,故④错,故选择
B
项。
6
.
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农业发展水平
【答案】
B
B.
城镇分布
C.
原有铁路走向
D.
地形地貌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是
重要因素
,而社会经济是决定性的因素,科技是保证。我国高铁技术水平高,所以自然
条件不在是
影响高铁选线的最主要因素,故
D
和
B
错。农业不是该区域经济的主体,
所以不选
A
。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数量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所以为了城镇
之间的高效联系和经济的一体化而修建高铁,
而高铁运输需求大且速度快, p>
很好的促进
了沿线城镇经济和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故选
B
。
7
.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
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
问题。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p>
3S
技术的应用:要确定水库的具体位置需要
GPS
具体定位,而
对数据具体的分析需要
GIS
最终分析得出结论。故选
B
。
3S
技术指的是
RS
和
GPS
和
GIS
,故排除
C
和
D
p>
,而
A
中的
RS<
/p>
技术主要是对一片区域的地理事物的信息数据进行
的搜集,而
p>
GPS
主要是对点的事物的具体定位,所以
A
错。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
“
垃圾洲
”(
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
)
分布示
意图。完成问题。
B.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8
.
“
p>
垃圾洲
”
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2011
年日本发生
“3.11”
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
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
西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答案】
8
.
C
9
.
C
【解析】
8
.
主要是来自陆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会排放大量的固体垃圾,
垃圾通过径 流带至海洋,
故选②,
这些固体漂浮物又通过海水的运动即洋流被带至同 一海区,
形成垃圾,
故选③。
9
.
这些漂浮物所在海域的洋流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形成的风
海流,故漂向东北。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
“
林海雪原
”
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
“
< br>风吹草低现牛羊
”
的景
观。完成
问题。
10
.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11
.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
海拔
【答案】
10
.
C
11
.
D
B.
热量
C.
土壤
D.
水分
【解析】
10
.
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所以首先应确定地理位置,该地处于<
/p>
大兴安岭的东侧,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
C
。
而
A
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故
A
错。
B
答案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故
B
错。
D
答
案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
植被,故
D
错。
11
.
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由沿海
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甲地的自
然景观主要为森林带,
乙地的为草原带,< /p>
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而引起的水分
的差异,故选
D
。
A
和
C
明显不对,
故排除。
而
B
选项热量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而引起
的,故
B
错。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
(
相对于
1971
-
< br>2000
年平均值
)
变化图。完
成问题。
12
.
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00
—
1910
年
B.1910
-
1940
年
C.1940
—
1975
年
D.1975
-
2010
年
13
.
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br>
A.
纬度较高
【答案】
12
.
D
13
.
C
B.
海拔较低
C.
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D.
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解析】
12
.
此题考查概念
“
距平值
”
及坐标图的识读。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一定时间曲线
距平值上升最大的,故选
D
。而其它时段的气温距平
值几乎没有变化,故不选
A
、
B
、
C
。
13
.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 br>:
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而北半球气温变
化较大的原因是陆地面积较大,且人类活动较多,
故选
C
。而
B
的说法明显不对故排除
B
。
此题是北半球与全球相比故
A
不对。
而森林覆盖率大会使温度变化小故不选
D
选项。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
比。
下图为我国
2005
-
2014
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问题。
14
.
图中
信息反映了
A.
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B.2010
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 br>
C.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
/p>
D.2010
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15
.
我国于
2015
年开始实施
“
全面二孩
”
政策,预期
2025
p>
年比
2014
年
A.
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
C.
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
【答案】
14
.
C
15
.
A
B.
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D.
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解析】
14
.
此题考查的是坐标图识读和抚养比概念。由图可知总抚养比
2010
年之后呈上升趋
势,故
A
p>
错。
2010
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受人口自
然增长的影响,故不选
B
。老年抚养
比
呈上升趋势,
主要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有关,
故选
< br>C
。
2010
年后总抚养
比的变化也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故排除
D
。
15
.
全
面二孩政策放开,
会使出生率上升,
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多,
所以少 儿抚养比上升,
故
A
对。
下表为
2014
年我国三省
(
市
、区
)
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问题
16
.
影响
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农业发展水平
B.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工业发展规模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7
.
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p>
A.
高新科技
【答案】
16
.
D
17
.
A
B.
交通状况
C.
自然资源
D.
人口规模
【解析】
16
.
影响表中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数据是人均
GDP
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而它们又反映
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故 选
D
。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海比辽宁高,
但经济发展水平却低,
故不选
B
。
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故
A
错。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并不能反
映工业规模的大小,故排
除
C
。
17
.
由图表可知,
上海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p>
故排除
C
项。
而上海科技先进, p>
经济发达,
高新技术是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