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
1
、专业历史沿革(含专业开办时间、发展历史、历年本科招生规模(年代、专业名称、招
生人数等)
、名称变更等)
自动化专业
原名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1953
年由王懋鋆教授负责筹建,
1 954
年开始招
收本科学生
(学制
4 p>
年)
,
是我国最早创建该专业的
5
个高 等学校之一,
现为国家特色专业,
也是浙江大学在自动化领域的第一个专
业。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并适应当时国家 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
本专业多次
易名。
1958 p>
年改名为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
1972
年改名为工业企业自 动化专业,
1977
年改名为工业自动控制专业,
198 5
年改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94
年改名为工业
自动化专业,
1999
年改名为自动化专业。
< /p>
本专业覆盖了系统学科、
自动化学科和电工学科,
是我国从 工业化跨入信息化社会的急
需专业之一。
本专
业的具体发展历史以及历年的招生规模见表
1
。
表
1
年代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专业名称
工业企业电气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工业企业自动化
工业企业自动化
工业企业自动化
工业企业自动化
工业企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自动控制
招生人数
50
71
71
34
55
62
49
50
93
63
63
57
31
29
29
60
38
47
82
61
64
69
89
87
1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
、专业现任负责人介绍
韦巍,教授
颜钢锋,教授
3
、专业建设现状
(
1
)专业设置的学科归属
工业自动控制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自动化
91
97
63
80
73
87
86
74
90
109
86
64
105
76
102
92
110
120
90
90
90
90
90
90
2006
年教育部组建
2 006-2010
年各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
/p>
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下设置了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 学指导分委员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
导分委员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 指导分委
员会
6
个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其中自动化专 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应了自动化(工科,
专业代码
080602
)本科专业。
(
2
)专业的学科依托
本专业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系
< br>统分析与集成”
浙江省重点学科,着重培养能在自动化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 、计算机技术与
2
网络技术、信息
获取与处理、先进制造技术、系统工程等宽广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研究、开
发、运行和管
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
气工程和系
统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宽广基础理论,
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显著特点。
本学科拥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
1981
年)
、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
点(
1981
年)和“系统分 析与集成”硕士点(
2001
年)
。
< p>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研究目标明确,相对稳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并反映学科前沿,
且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
大系统集散控制与监控
?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
图象处理与信息融合
?
交、直流传动控制控制技术,高精度快响应伺服控制技术
?
工业节能技术等
(
3
)专业的产业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
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工业企
业电气化”
,
截至
2007
年全国已有
393
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自动化专业 。
随着国家不同发展阶
段的需求,
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名称 多次改变、
专业内容不断调整。
但在专业培养目标上,一
直坚持宽口径“通才”培养,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从而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
一直供不应求。
据国家人事部有关统计预测,
未来几 年内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
8
大类:
以电子技
术、
生物工程、
航天技术、
海洋利用、
新 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
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
国际贸易人才、<
/p>
律师人才。
上海市教育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 会的发
展,今后
10
年内,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的 变化。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
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
6
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
间技术、海洋
技术。
6
大技术可形成
9
大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 、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
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这
些新技术和人才需求的背后,
都有自动化专业的背景。据
2000
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科就业率统计:电工类为
86.2%
、
< p>仪器仪表类为
90%
,这个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随着国家在工业化、 现代化方面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几年内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形势是非常看好的。
393
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自
动化专业,
培养大量的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 /p>
的需求量很大。
(
4
)专业毕业生出口情况
< p>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通信、计算机、电子商务、电气工程、电力工
程、交通、金融、机械以及轻纺等广泛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决策
工作。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每年有
50
%左右毕业生通过免试保送或 考试攻读研究生,部分
优秀学生可直攻博士学位。
除了攻读本专业硕士研 究生以外,
还可以攻读其他相关学科,
深
受培养单位欢迎
。至今已累计毕业学生
3500
余人。
表
2
毕业生就业一览表
专业年级
毕业人数
一次就
业率
深造人数
深造比例
工作人数
工作比例
(读研、出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