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 卷
时量
:90
分 钟总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p>
(
每小题
3
分
,
共 p>
36
分
: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选错的或不答
的得
0
分
)
1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
B
.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
,
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
C
.我们
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
D
.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2
.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B
.研究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
,< /p>
飞船可视为质点
C
.研究奥运冠
军郭晶晶的优美跳水动作时
,
可把郭晶晶视为质点
D
.研究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 /p>
3
.关于时间和时刻
,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火车站广播道
:
从广州开往北京的
T16
次列车将于
< p>11点
50
分到达本站
1
号站 台
,
停车
12
分钟
, p>
请旅客做好登车准备
这里的
11
点 p>
50
分是指时间
B
.第
4
秒末指的是时间
C
.上午第一节课从
7:50
开始上课
,
这里的
7:50
是指时刻
D
.在有些情况下
,
时间就是时刻
,
时 刻就是时间
4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
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m
,然
后落回到抛出点
O
下方
25m
的
B
点,
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规
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
1
A
.
25
m
,
25m
B
.
p>
25m
,-
25m
C p>
.
65m
,
25m
D
.
65m
,-
25m
5
.
某物体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为
x
?
36
t< /p>
?
6
t
2
,
式子中单位为国际单位,
那么
物体在几秒后停下来(
)
A
.
1
s
B
.
2
s
C
.
3
s
.
4
s
6
.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
2
,那么开始刹车后
2s
内与开始刹
车后
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
p>
1
:
1
B
.
3
:
1
C
.
3
:
4 <
/p>
D
.
4
:
3
7
.一子弹刚击中木块的速度为
< br>800m/s,
经历
0.2s
后
穿出木块
,
刚穿出的瞬时速度为
500
m/s,
则
子弹穿过木块的加速度是
(
设子弹射入木块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子弹在木块内可认为在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
)
A.
-
1500m/s
2
B.
-
3000 m/s
2
C.1500 m/s
2
D.3000 m/s
2
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物体(
)
A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
.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
.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
方向相反
9
.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所有
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
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
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
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
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
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
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
.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
.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
.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10
.甲、乙两车沿某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移
-< /p>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p>
.
t
1
时刻两车相
距最远
B
.
t
1
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C
.
0
到
t<
/p>
1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一直小于甲车的速度
p>
D
.
0
到
t
1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
度
11
.
从某一高度相隔 p>
1s
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
不计空气阻力,< /p>
则在空中任一时刻
(
)
A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
来越大,甲、乙两球距离也越来越大
B
.甲、
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但甲、乙两球距离保持不变
C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但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D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甲、乙两球距离也保持不变
p>
12
.屋檐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
5
滴正欲滴下时,第
1
滴刚好落到地面,
而第
3
滴与
第
2
滴分别位于高
1m
的窗子的上、下
沿,如图所示,
g=10m/s?
,则此屋檐离地面的距离为<
/p>
3
A
.
2
.
< br>2m
B
.
3
.
0m
C
.
2
.
5 m
D
.
3
.
2m
二、多项选择题<
/p>
(
每小题
4
分<
/p>
,
共
20
分
p>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有
2
个正确选项
,
全部选对
的得
4
分<
/p>
,
选不全的得
2
分
,
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
分
)
13
.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
A
.运
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
.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值一定减少
p>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不一定
大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p>
所以重力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
D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
也可能在物体外
15
.如图所示的位移
—
p>
时间
(
x-
t
) p>
图像和速度
—
时间
(
v -
t
)
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
乙、丙、
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0
~
t
1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大于乙车通过的位移
4
C
.
0
~
t
2
时间内,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
0
~
t
p>
2
时间内,丙、丁两车在
t
2
时刻相距最远
16
.某质点以加速度的大小为
9.8m/s
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则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都是
9.8m/s
B
.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9.8 p>
倍
C
.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 末的速度增加
9.8m/s
D
.第
1. 0s
末,第
1.5s
末,第
2.0s
末的速度之比为
2
:
3
:
4 < /p>
17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 图象提供的信息可
知
2
A
.
p>
6s
末乙追上甲
B
.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
C
.
8s
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且离出发点有
32m
D
.在内与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
(1
题
,
共
12
分
,
将正确答案 填在答卷的相应位置
)
18
.在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的
实验中:
(
1
)本实
验中,除打点计时器
(
含纸带、复写纸
)
、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
码、导线及开关外
,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______
.
(
填选项代号
)
A
.电压合适的
50 Hz
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
< br>2
)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
.先释放小车
带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
5
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
如图给出了从
0
点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
0
、
1
、
2
、
3
、
4
、
5
、
6
都为
计数点.测得:
x
1
=
1.40 cm
,
x
2
=
1.9
0 cm
,
x
3
=
2.38 cm
,
x
4
=
2.88 cm
,
p>
x
5
=
3.39
cm
,
x
6
=
3.87
cm.
那么:
p>
①
3
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
v
3
=
_____<
/p>
,大小是
________m/s
,
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a=_______,
大小是
_________m/s
2
.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②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f=49Hz
,
但是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
那么由此测量计算
< br>出的加速度值比实际值偏
_______
.
(填
“
大
”
或
“
小
”
)<
/p>
四、计算题
(
共
3
小题
,
共
32
分
.
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
有数< /p>
值计算的题
,
答案中必修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 p>)
19
.
(10
分
)
从离地面高
h=
< br>500m
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
g
=
10m/s
2
,求:
(1)
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
落下一半位移的时间;
(3)
最后落地前
180m
所用时间
20
.
(10
分
)
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
(
如图所示
)
,以提醒
后面驾车
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
30 m/s
的速度向前
驶来,由于夜间视线
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
60
m
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
0.6
s
,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
5
m/s
2
.求:
(1)
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
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
撞.
6
21
p>
.
(12
分
)
p>
如图
,
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训练
2×
100m
接力赛跑.己知甲、乙两运动员的起跑过
p>
程可看成加速度大小为
2m/s
2
的匀加速运动
,
且经加速后都能达到并保持
p>
v
m
=8m/s
的
速度跑完
全程.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
=18m ,
乙在接力区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
,
在
甲乙相遇时完成交接
棒
,
假设接棒动作
不影响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
1
)在某次练习中
,
甲以
v<
/p>
m
=8m/s
的速度跑到接力区前端
p>
s
0
=12m
处时
,
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
求
此次练习中交接棒处离接力区前端的距离
;
(
2
)为了取得最好成绩
,
需要乙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
,
则甲应在距离接力区前
端多远时对乙发出起跑口令
?
100m
全程的最好成绩(从甲起跑开始
< br>,
至乙到达终点的总时间)是多少
?
< br>他们跑完
2×
(
3
)
若接力区的长度只有
L
’=9m,
则他们的最好成绩又是多少
?
甲应在距离接力区
前端多远是
对乙发出起跑口令
?
(
此题不考虑碰撞影响
)
参考答案
1
.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关于参照物
的理解: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要先选择一个标准,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
物是假定不动的,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不能选择被
研究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
平时说话不提参照物,
往往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 p>
同一被研究的物体,
所选参照物不同,
运 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
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A
< br>、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选地面,也可以选其他物体,此项不正确;
p>
B
、本句话描述的是月亮在动,如果没有云朵作为参照,是感觉不到
月亮动的,所以是以去
为参照物,不能选择月亮本身作参照物;
C
、五星红旗升起,是相对于旗杆在动,所以以旗杆为参照物,
是正确的;
D
、杨利伟感觉舱内物体
静止,这是相对于飞船而言的,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是
7
动的,此项不正确.
故选
C
.
<
/p>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人们总习惯
于把自己的周围环境当成参照物,这是不对的.
2
.
B
【解析】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
把乒乓球看成质点,因为看成质点的话,就没有旋转可言了,所
以
A
错误.研究神舟七号绕地球的公转时,神舟七号的大小对于神舟七号和地球间的距离
来
说太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神舟七号看成质点,所以
B<
/p>
正确.研究奧运冠军郭晶晶在空
中的翻转时,不能看成质点,把奧
运冠军郭晶晶看成质点的话,也就不会翻转了,所以
C
错
误.研究车轮的转动是,不能把车轮看成质点,因为看成质点的话,就没有转动可言了,所
p>
以
D
错误.故选
B
.
【点睛】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
积
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3
.
C
【解析】
A
.
11
点
50
分是指某一瞬间,即为时刻,故
A
错误;
p>
B
.第
4s
末就是
第
5s
初,指的是时间点,即为时刻,故
B
错误;
C
.上午
第一节课从
7
:
50
< br>开始上课,这里的
7
:
50
p>
是指时刻,故
C
正确;
< /p>
D
.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时间是指时间
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
一段距离,故
D
错误。
点睛: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
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
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4
.
D
【解析】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