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X
毕业 典礼上的演讲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X
届毕业生们:
首先,我衷心祝贺同学
们毕业。虽然我也毕业于清华,不过你们能把施一公
称为院友,而我,只能称他为校友。
十天前,生命科学的饶毅教授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做毕业典礼演
讲。
我感谢王宏伟院长邀请经济学的我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毕业典礼讲话,给
p>
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听到在清华比在北大更热烈的掌声。更重要的是,它也
让我可以来展现清华与北大的各自风格:饶毅的讲话,我很难超过他的诗意;我
的讲话,只能志在胜出逻辑。不过,我的讲话长度一定会超过他讲的
3
分钟。< /p>
经管学院与生命学院,一个位于校园东南,一个位于校园西北,在清华园
里
面,都是有趣故事比较多的学院。我们两个学院都很年轻。在我入学进校时,清
华园里不但没有这两个学院,甚至连经管系和生物系都没有。如今,这两个学院
都已桃李满天下。我和施一公教授先后在美国大学执教多年后回国。两个清华本
科毕业生回到母校,分别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这在工科传统
见长的清
华,成为文科和理科建设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应该就是你们说的“
C
位
< p>
出道”吧。我们两个学院都锐意改革,遥相呼
应,尤其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上,
都成为学校的试点学院,在清华教育体制改革历史上留
下痕迹。
我的生命科学知识十分有限,因为我是在“文革”中念的中学
,那时物理课
叫做“工业基础”,化学课叫做“农业基础”,生物课叫做“生理卫生”。
今年
是我走进清华,成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
1977
< p>级本科生的40
周年。我当
时读的是数学专业,没有
上过一门生物学课。我现在的一点点生命科学知识是被
饶毅教授科普的,所以如果讲错了
,也是北大教授的问题。我从他那里知道了,
在
19
世纪 ,
一个神父在修道院里种豌豆,
成为了遗传学的开山鼻祖。
在 p>
20
世纪,
一个博士生和一个博士后,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
验室,写了一篇不到
1000
个
英文单词的论文,用的还
是别人的实验数据,做出了生命科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
最伟大的发现。
别小看这点科普,它对我在经管学院推动教育改革富有启迪。这个学期,我
推动邀请了你们学院的杨扬老师,为经管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新开设“生命科学
简史”课,深受同学欢迎。我去听过她的课。那次她讲免疫,不仅讲了从接种牛
痘到发
现青霉素的历史,还讲了疫苗引发的副作用,副作引起的疫苗抵制,抵制
造成疾病的死灰
复燃,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在
21
世纪此类
问题会越来越多,值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探讨。除这门课外,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