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
2012
在
山西
各专业招 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东南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
--
文科
专业类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生物医学工程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工与制药
物理学
工商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经济学
能源动力
土建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临床医学
交通运输
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机械
测绘
数学
生物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14
606
608
599
605
601
600
601
601
600
600
616
603
601
608
609
601
602
603
603
603
608
617
613
630
599
606
603
602
604
606
600
604
631
608
601
614
613
604
604
603
605
603
6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东南大学
在
山西
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东南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
--
文科
专业类型
生物工程
数学
物理学
自动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临床医学
软件工程
工商管理
化工与制药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14
627
622
622
625
612
628
619
617
624
621
623
626
631
618
619
614
629
630
629
632
612
635
630
624
628
631
625
627
637
621
626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东南大学
在
山西
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东南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
--
文科
专业类型
数学
经济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自动化
工商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软件工程
化工与制药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生物工程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582
606
597
596
594
593
592
588
586
586
579
576
573
572
572
563
577
585
615
603
599
609
597
594
590
586
609
582
584
583
574
581
563
577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东南大学
在
山西
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东南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
--
文科
专业类型
土木工程
经济学
生物医学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城市规划
交通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交通运输
测控技术与仪器
建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自动化
化工与制药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勘查技术与工程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18
599
598
598
596
595
595
607
607
609
611
611
611
612
614
615
617
619
605
605
591
621
601
600
605
602
599
598
623
607
620
627
620
611
619
620
617
626
623
616
610
591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物理学
软件工程
数学
科学教育
生物工程
环境工程
599
600
601
592
593
601
602
605
603
592
594
602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东南大学
2008 p>
在
山西
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东南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
--
文科
专业类型
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交通工程
医学影像学
数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物流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
化工与制药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景观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工程力学
土木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
金融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程管理
建筑学
软件工程
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临床医学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会计学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587
596
623
623
561
593
602
608
586
578
611
577
599
600
585
593
573
609
596
584
598
602
605
609
607
641
582
587
604
562
569
574
588
608
637
623
561
608
609
616
602
578
627
578
599
600
585
606
573
610
600
584
602
602
605
620
611
645
603
587
609
563
569
57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东南大学
2013
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3
年普通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着
“公平竞争、
公
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结合
2013
年 招生工作
的实际情况,东南大学制定本章程。
一、学校概况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
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985
工程”和“
211
< p>工程”重
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
5880
亩,建有四牌楼、九龙
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以“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而广
受赞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
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 堂。
1921
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
文先生竭力倡导,
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
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
学者、专家荟萃东
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
1928
年学校
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
为全国高校之冠。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
学 校文理等科迁出,
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
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
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
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p>
1988
年
5
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 每年
6
月
6
日(原
国立东
南大学校庆日)。
2000
年
4
月,原东南大学、 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
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
育人之道,
积 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
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嚼
得菜
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
於至
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
实、
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
卓越
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
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法
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
研究型大学。
二、办学特色
1
75
个本科专业,主要 依托
5
个一
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
1 5
个二级学科),
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包括
11
名院士、
33
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 授、讲座教授、近
600
名博导在内的
2500
多
名教师的辛勤耕耘,形成了丰富的专业办学资源。各专业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和大类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基础上,以二级学科口径为主,按照专业内核要求,精炼教学内容,
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主干课程(群);按照灵活专业适应的原则,构建专
业方向课程,形成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学校共有
23
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40
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7
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
11
个
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14
个专业入选国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正在建设
12
个国家级工程实
践教育中心,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人才,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
培养计划”专业
1
个,并承担了“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18
项改革荣获近两届国家教 学成果奖。
2
、注重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先进。充分利 用我校以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
大学的优势,按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
合的理念,以
“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
凝炼专
业主干,灵活专业适应”的总体思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