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金钱观及理性消费的调查报告
———
以
xxxxx
为例
【摘要】
金 钱观是指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的总和,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部
分。金
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和人生价值观紧密相连的。金钱是为了适应商
品交换
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逐渐发展而成为财富的象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历史作用,认为金 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
的,并为人类所服务,人类应该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
的奴隶,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
去创造财富,获得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依靠剥削掠夺的
不劳而获,是可耻的。金钱在
促进商品交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金钱并非万能的,世
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更珍贵
的东西
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对于整个社会
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
了巨大地改变,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数金钱观的改变,而作为青年中的风向标,大学
生的金钱观尤其具有借鉴意义,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方面,研究大学生
的金
钱观是时代客观的需要,这反映了当代青年主体的走向,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身
心发展也
具有不可言喻地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及理性消费,对于大学生的行为的
支配作用愈发
的明显。本文通过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互联网为平台来发放问
卷,通过前期的宣
传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到调查中,同时会与其他问卷调查所获得
数据进行比对,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在处理金钱与学习,职业,爱情及社会生活人情消费等
不同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分析。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总体上
是正确的,消费观总体比较理性,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还有部分不足。国家应加强对大学
生金钱观的教育,同时大学生要有自我约束与自我要求,促进自身价值修养的正确培养,
以此来带动社会健康价值观与理性消费观的树立。
关键词:大学生
金钱观
理性消费
【正文】
调查时间:
4
月
5
日
~5
月
5
日
调查地点:
xxxx
调查对象:各地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络调查问卷以及查阅相关数据资料
调查目的:通过这一个月时间,对各年级大学生的金钱观及消费观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增
加对大学生金钱观与消费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金钱观、消费观。为引
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提供参考数据。
调查人:
xx
调查分工:
1.
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去收集相关 信息。
2.
汇总问卷,收集并整理信息。
3.
利用所得信息,书写报告及制作
ppt
。
4.
上台演讲
ppt
< br>我们小组在
xxxx
范围内发放了网络问卷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 p>178份
,
重复率为
0
。 p>
内容主要包括对金钱的总体认识、怎样消费、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等。
一、大学生金钱观与理性消费的总体概况
当前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书
< br>籍、电脑、考证等),人际交往(社团聚会、男女交往)三大方面。对于我校大学生
每月生活费,
54.49%
集中在
500
—
1000 ,28. 09%
集中在
1000-1500
,少数
7.87 %
在
500
以下与
9%
集 中在
1500
以上。
从总体上看,我校
大学生的金钱观是积极向上的。例如,约
84%
的大学生认为
金钱在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中有
45%
的大学生认为“钱越 多越
好”,但仍有
49%
的大学生认为“钱够用就好”, 钱是必要,但不能代表一切。“对
于看待一个人的社会能力,不能仅看他的赚钱能力,还
要取决于服务社会的能力”赢
得
95%
大学生的认同。< /p>
88%
的大学生在得到零花钱之后,会计划消费,理性消费。当
零用钱有剩余的时候,
87%
的大学生会选择储蓄。
由此可见,我校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正确的金钱观。他们无论是对金钱的总体认
识上,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要求基本
一致。但是,从调查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在金钱观和理性消费问题上存
在着模糊认识。如,在回答“得到零用钱之后”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立即花掉”
或“
花完跟同学借”;有
43%
的大学生缺乏储蓄的习惯;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为钱
可以涉险”等问题存在。
二、大学生金钱状况的比较研究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金钱观
在接受调查的
大学生中,有各个年级层。在综合数据分析后,大二大三年级层的
大学生的金钱观略优于
大一大四年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
特点有关。一年级的大学生
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上,主要消费在社团聚
会与社会交往方面和添购大学生
活用品方面上。而二、三年级应该是大学生思想等各
-
-
-
-
-
-
-
-
-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