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导言:
1
、调查缘由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
改变
,
呈现出新的特点
,
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 题。因此
,
在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
帮助大学生 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调查时间及方法:
2014
年
7
月
20
日—
28
日,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 /p>
3
、调查对象及范围:济南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当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东方文
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
文化
共同交织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
的群体,在中
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的宏观背景下,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
固树立社会主义,是当
代大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元文化并存使我们的社会
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也存在一些
矛盾和冲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
共识”,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
求,也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1.
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首 要因素,也是
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经济体
制上
的转变引起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
/p>
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困惑。
2.
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
展,但是不良的文化产品,也直接对大学生
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快速而直接
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文化现
象。特别开放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长期
接触网络未经过滤
的消极信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粗
制滥造、
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作品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
/p>
3.
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
等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青年学生成为受益者。同时,
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大
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但是如今就业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市场渗入的权利
、金钱因素
引起他们个体价值取向的调整,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
4.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人成长的起点。 作为孩子成长
的自已所学校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影
响也
是非常明显的。
5.
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
果。大学生
的人生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映,也表现出他们作为自身
观念的反映。大学生
自身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
等等都影响着自身价值观念的
形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必然形成
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
依
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
层面,包括四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向导,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就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
观,就打
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总之,理论、理想、精神和道德这
四个方面,使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在意识形
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综合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多元文化是全球化带来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的调查详细报告题目参考.doc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