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
,
可以说
,
有时候直接决定着我们的
命运
!
然而随 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
念却在下降,
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
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
的道德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以下是我们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内对本校学生做< /p>
了有关道德问题的调查报告
.
据调查发现
80%
的人认为自己的道德观一般
,
仅有
10%
的人认为自己的道德
观好,另有
1%
的人是认为自己道德观差的!另外有
79%
的学生觉得诚信影响自
己的就业,但也有
10%
的人认为太老实则更影响就业!
在“公共场合看到别人不
遵守秩序,自己尊不遵守秩序”的问题上
76 %
的人选择的是看情况和随主流,只
有
15%
< p>选择的是遵守,还有更少的人选择不遵守。
这反应在当代大学生中并不是 p>
没有道德素质,
而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太浅薄,
意志不够坚 定易受周围环境影
响,从而形成跟风的情况。在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上,
30%
的同学对考试作弊表
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
同学占到
60%
认为为了高分,可以
理解这种行为,
p>
认为作弊比补考好。
甚至还有
20%
的同学认为作弊没 什么大不了,
也曾经作弊过。
从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 弊问题虽然都有正确
的认识,
但仍然因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 与认同。
这一问题反应大学
生在对于自己切身利益和被现实学业所迫的情
况下表现的不够诚信和坚决。
有
15%
的人会在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钱时主动退还多找的钱,
而
40%
的 人则
不会退还多找的钱,
45%
的人则会看当时的具体情 况而定,大多数时候还是不会
退还。
在经济高数发展的今天网络变得越来 越普及,
在上网方面有
70%
得人每天
都
会上网在网上寻找各类信息,
20%
的人则不是每天上网大多是由于条件的限制。
10%
的人则会视情况而定,从不上网的人几乎没有。对于个人的发展,
20%
得人
认为思想道德比知识更重要,
40%
的人认为思想道德和知识同样重要,
30%
的人
< p>则认为思想道德和知识根本没有关系,
甚至有
10%
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两者的轻
重关系。在人流拥挤的十字路口
40% p>
的人会等待红绿灯,安全地走斑马线。
15%
的人从来不会等
待红绿灯,
20%
的人也只是偶尔而等待红绿灯,
也许是看心情吧 。
25%
的人则是随主流,大家走的的时候就一起走。另外过半学生存在 作弊行为在
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大学生一般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 /p>
如集体主义、
爱国主
义、遵纪守法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
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现象。如出现考试
作弊、网络道德失范等。调查中,当被问到“考
试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也决不
会作弊”
,
回答
“是”
的占
43%
,
“不一定”
< p>的占42%
,
持
“否定”
态度 的占
16%
。
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会出现作弊行为。<
/p>
在有关网络聊天时是否注意文明用语问题上部分选择不注意,
选择看情
况,
这反映在对于没有舆论监督的情 况下,
大学生容易缺失文明。
然而在一些问
题上,
有大部分人选择那些模糊的答案,
体现他们对道德观意识的浅薄和不确定
性。
“当别人在言语上中伤了你时怎么办”上,大部分人选择了“一笑了之”和
“看心情”
,极少人选择“以牙还牙”
。在关于对我国道德现状的 认识方面。大部
分人都认为我国公民道德现状的认识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我国公民道德
水平
“一般或较差”
,体现出大学生对我国道德水平的不满足和要求改变 的情况。而
在问题
“你认为决定青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p>
上,
大多数人认为是
社会环境和家庭陶冶。
所以社会整体道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道德观。
纵观现状,
我们进行了综合与分析,认为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体状况是:
(
1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 /p>
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
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
< p>奉献精神以
及优良的中华美德,
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 为进行鞭笞,
而对于自
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
在学习生活上,
表现为缺
乏人与人之
间的协作精神,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
缺乏团队意识;
在对社会和他
人方面,则表现为缺乏奉献精神。
(
2
)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
< p>
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
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但由于
各种传统的道德观、
市场经济的道德观、
民族的道 德观、
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
并立的影响,
这种多元化的 选择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
也往往会出
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
乱问题。
(
3
)道德信念缺乏
< br>一些学生反对任何道德约束,
主张随心所欲,
放任自由,
对 待社会所提倡的
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
在道德信念、
< p>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出“无动于衷”
,
对于学习先进认
为无用,
这些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
“常德”
的无知、
对“美德”的麻木,对“失德”的无视。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念淡
-
-
-
-
-
-
-
-
-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