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新型校园贷诈骗案件浅析高校大学生网贷治
安问题及对策
由新型校园贷诈骗案件浅析高校大学生网贷治安问题及对策
< p>
XX
年下半年,开发区分局枚乘路派出所先后接到辖区多所学校多
名学生报警称被熟人利用身份信息办理校园贷,贷款所得全部被
诈
骗。民警通过循线经营、伏击守候,成功先后告破了高诗伟诈
骗
案、杨肖等人诈骗案。但被骗学生的款项仍无法追回,该种类
型的
新型校园贷诈骗案件仍处在高发态势。随着新学期
的来临,
此类案
件仍有高发态势,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及
全社会的高度重
视,并采取
对策加以防范疏导。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
(一)大学生分期网贷人数翻倍递增。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中不良观念的影响,特别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侵袭,大学生
随
机消费、冲动消费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甚至将网贷消费
视为
一种校园时尚。
XX
年以来,全省各地高校陆续接报大量因学
生网
贷产生
的纠纷警情案件,以淮安大学城所在地的枚乘路派出
所为
例,仅今年上半年,该所就接报此类警情
60
余起,涉及高校
学生
203
余人,金额达
p>
280
余万元。
4
月初,枚乘路派出所就此
情况印制
了
< br>5
万余份问卷调查,对辖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 <
/p>
所高校在校
生开展是否办理过网络借贷的主题调研。调研显示,<
/p>
约
1
万名学生
< br>笫
1
页共
13
< br>页
表示曾办理过网络借贷,大部分学生用于购买手
机、笔 记本电脑、
名牌用品等。目前,高校学生屮参与网络借贷
和分期购物的人数仍
呈增加态势。
(二)
分
期网贷“高利贷”形式愈加隐 蔽。
XX
年以来以趣分
期、爱学贷、分期乐、我来贷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品牌迅速成
长
起来,融
360
发布的《<
/p>
XX
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
显
示,截至
4
月市场上出现<
/p>
80
家正规分期平台,近
60
家成立于
xx
年。大致可分为三
类: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
生购
物需求
,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第二类为单纯的
P2P
贷
款平
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
第三类是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部分网贷或分期购
物
网站原理如出一辙,即购物网站在接到学生订单
Z<
/p>
后,首先从
借贷
公司借钱,然后
再去品牌供应商或者线上的零售商处拿到学
生订购
的货
品,再以分期付款(包含有服务费)的方式销售给学
生,购物
< br>网站从屮基赚取进货的差价,又赚取放贷的利率差。和
分期付款一
年的银行信用卡
7%
以下的年利率相比,校园
贷的一年
息一般高达
20%
—
30%,
甚至更多,远远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数
倍以上。所
以,大学生分期贷款二高利贷。但是,利息被忽悠成
p>
“服务费”之
后,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这实际上就是成本非常
高的贷款。
(三)
部
分人员利用网络借贷进行违法犯罪。由于大学生网
络借贷手续便捷,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便可下款,部分社会
人
员利用该这一条件陷阱进行违法犯罪骗取学生钱款。主要形式
有以
笫
2
页共
13
页
下几种:一是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帮忙贷款,拿到贷款
< p>后不知
去向。
XX
年
5
月
1
日,淮安南京林业大
学南方学院学生
周某某被
其朋友高某等人以帮其办理网
络校园贷款不需要还钱为
由,骗取周
某某办理了活力贷
、优分期
U
基金、优分期手机分期
三笔贷款,共
计人民币
1
p>
、
2
万余元,周某某获得
< br>6000
元好处费,高某等人将剩余
款
项占为己有。周某某在被贷款平台不停催款后发现被骗。
二是帮大学生成功贷款后,冒用大学生的身份继续贷款。
XX
年
1
月
22<
/p>
日,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吴某报警称,
xx
年
4
月份
通
过一个姓王的男子办理了大学生贷款,事后发现该男子未经本
人同< /p>
意继续以其名义在诺诺镑克等网站多次办理贷款累计达
< br>3
、
5
万元。
三是利用网上虚假借贷公司进行行骗。
xx
年
12
月
3
日,中
国
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杨某在百度上搜索“大学
生创业贷款”,检
索到
一家无需抵押的公司,后杨某加
了对方
QQ,
对方介绍了公司
贷款周
期、利率等信息,并传真过来一张贷款合同书,要求杨某
缴纳
3000
元保险金。杨通过支付宝转账后,对方又
以信誉不足要
求再转
8000
元,杨某又通过支付宝转了对方,后对方要求再转
9000
元,杨某产
生怀疑,电话咨询上海银行本部,发现该公司为
冒牌贷款公司,银
行根本未开通此项业务。
二、新型校园贷的特点
笫
3
页共
13
页
(一)
利
用熟人作案。与以往单纯的扫码注册校园贷不同,
老同学、老朋友以帮忙完成注册任务,单纯注册账号为由要求被
害
人录音、上传身份证照片,注册账号。许多被害学生对注册的
网站
及账号的用途甚至都不知情。
(二)
以
小额佣金作诱饵。在校大学生一般涉世未深,却有
勇于“创业”的心理,嫌疑人借此利用小额的佣金吸引在校大学
生
的兴趣。同时,一些网贷平台为了推广市场,给予一些优惠奖
励,
比如在微信朋友圈集赞,可以提高贷款额度等,而大学生喜
欢使用
微信等通讯软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些网贷平台很
容易被广
大大学生熟知并使用。
(三)
赃
款难追回。就
XX
年淮安大学城内发生的校园贷诈骗
案件近
70
起,破案仅
2
起,涉案金额分别为
6000
元、
9
万元,
均
已被嫌疑
人挥霍一空,无法追回。虚假贷款网站服务器均设在
国
外,被骗款项也无法追回。
三、大学生为何热衷于网络借贷
(一)源于攀比心理盲目超前消费。大学生借款主要有三种
用途:一是学费和生活费;二是创业;三是消费。但目前校园贷
主
要流向第三种,其屮不少是超前消费。面对逐渐增加的诱惑,
不少
学生抱着“别人有的东西,我也想有”的心态而开始超前消
费、进
行超过自身合理承受能力的消费。由于互相攀比心理较<
/p>
强,校园借
贷轻易借钱给他们,无形屮更加剧了他们的消
费欲
望,刺激了超前
消费。与此相悖的是,学生的自主
还款能力又较
弱,一旦偿还岀现
笫
4
页共
13
页
困难,又不求助于家长,很容易把借款学生推
向困境。 据《
XX
年
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
显示,面对达到一
定金额的消费产品,
在具备可分期消
费选择的前提下,
61%
的大学
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
款进行消费,选择一次性消费的仅占
39
%
。
《
XX
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中,显示当自己钱
不够时愿意选择分期付款的占
71%,
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
选择
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二)学生申请信用卡难度大额度低。虽然现在不少银行都
开通了校园贷或者学生信用卡业务,但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网络
分
期付款来购买商品。大学生为何要借助校园网贷呢?民警调查
发
现,学生信用卡申请难度大、额度低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根据
银监
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
机构不
得向未满
18
周岁的学生发卡;向经查已满
18
周岁无固定<
/p>
工作、无
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
还款来
源,第二还
款来源方应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
/p>
xx
年,中国支付清
算协会印发
《银行卡业务风险控制欲安全管理指引》通知,进一
步 要求在发放
学生信用卡之前,发卡银行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
< p>源,取得第二还款
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愿意代
< /p>
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
料,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
不少银行为了防控风
险,即使发放给学生信用卡,也将额度控制<
/p>
在
500
元到
< br>1000
元左
右
,
使学生无法进行一系列高消费。
(三)借贷公司虚假宣传误导学生。从食堂周围、校园广
笫
5
页共
13
页
场
,到厕所墙上、
ATM
自动取款机,从大海报到小广告,各种网
贷广告遍布校园各个角落。部分网贷公司宣传“为学生量身打
造,
无抵押贷款,凭学生证、身份证,免息当天实时放款”、
< /p>
“月息低
到
0
、
99%
、最高可借
5
万
,当天可到账”,内容介绍
十分清晰醒目
且极具诱惑性
。但在此背后却暗藏猫腻陷阱,学生
一旦屮招便难以
脱身。
一是虽然是免息,但以种种理由加收服务费。江宁大学城某
< p>校
学生张某通过分期网贷平台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后来发现比
< /p>
实体
店价格贵
600
元。
分期网贷虽然没有利息,但每个月要另外
加收
78
p>
元服务费,算下来比实体店贵
1500
余元
。
二是号称是低息,但实际是高利贷。网贷公司广告中一般以
< p>月
息
0
、
99
—
1
、
< br>99%
为诱饵转移学生注意力,实际年息则高达
10-3
0%o
《
xx
年上半
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显示只有
52%
的平
台明确公布逾期后果,其中逾期后每日利率在
1%
的平台为
58%,
每
日利率
3%
的为
11%,
对大学生而言利率相当高。以某平台的产
品
“趣白条”为例,借款
3000
元,借款期限
< br>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对应的
年利率分别为
2
4
、
0
%
、
1
7
、
5%
、
1
笫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
上一篇:防诈骗主题班会课教案
下一篇:超星《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版期末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