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高校学生如何防诈骗
保卫科:
p>
随着高校校园日益
“社会化”
,
诈骗案件在高 校时有发生,
其案件发案率仅次于
盗窃案件。诈骗案件是指以假冒、伪造
等欺骗手段、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
法,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诈骗案
件的一般特点是犯罪分子冒充身份,
编造谎言,流窜犯罪,重复作案。诈骗分子往往习惯
了在大学生身上打主意,凭着
三寸不烂之舌,
靠耍嘴皮子、
编造谎言、
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主动交出自已的财物。
一、诈骗的常见手段
诈骗案件作案手段简便,
既不像盗窃案件那样需要破坏工具,也不像抢劫案件
那样采取暴力侵袭。诈骗分子实行诈
骗的手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假冒身份,寻机作案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
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
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
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
财物到手后即逃离。
2
、
投其所好,< /p>
引诱上钩: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
< br>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王某为找工作,经过
人托人再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们儿钱某,
钱某称
p>
只要
交
800
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
,谁知钱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3
、
真实身份,
虚假合同:
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 同诈骗的案件,
近几年有所增加。
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
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
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
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
骗。
案例
:
某同学接到这样一条信息:
“钱还没打吧?那张银行卡磁条坏了,
就打这
个账号吧!
#############
< /p>
刘强”
,该同学以为是房东提示她交房租,就按信息账
号汇
出人民币
1
万多元。
这是常见的手机短
信诈骗,骗方利用普遍撒网,重点捞鱼的方式,对有汇款业
务,又疏于核实的一方,设下
骗局。
二、防骗常识
假的真
不了,
无论骗子手法怎么狡猾,
只要保持一份谨慎的心理,
仔细听 其言、
观其行,是可以揭穿骗子的假面具的,具体说来,可以从骗子的身份、语言、行为
三方面去识别:
1
、
如何防止受骗。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决不为骗子们的花言巧语所
迷惑,也不为蝇头小利而动心,不要企图从别人的“施舍”
、
< p>“照顾”中获得实惠,
也不轻易地让自己的钱财在无缘无故当中落入他人之手。
p>
3
、
善于识别骗子反常和不合常理的言行。
骗子在骗到钱之前的所有言行,
可能
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
,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瞎编的。骗子在“演戏”过程中,会不
经意地表现出一些反常或不
合常理的言行,同学们如果善于把握,就可以识破其假
面目。诈骗案中还有比较典型的是
“语言”反常。
(
1
)诈骗分子的表情 特点。第一,由于骗子说的是假话,做的是假事,必然是
做贼心虚,提心吊胆,有的会面
红耳赤,肌肉不舒展。第二,出于其生理机制发生
变化,使得声带不正常,特别是在初次
见面谈话和将猎物弄到手时,往往是语音短
促,音色混然,声调低沉,发出轻微的不易觉
察的声音。
(
2
)诈骗分子的语言特点 。第一,他们的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口齿伶俐,能说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防诈骗活动策划
下一篇:提高防骗意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