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大学 >

施一公 西湖大学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10:41
tags:效果评估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曾苏民)


2003


年第


3




168




F

oreign

Languages

< p>and

Their

T

eaching


2003

,



3


Ser ial



168


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 估


蔡小红

 

方凡泉


(

< p>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东广州

 < /p>


510421


)


  

摘< /p>

 


:


口译质量评定涉及到多方面 的因素


,


诸如口译工作的本质

各种不同要求的任务

口译译员的主观努力

原语


发言人与现场听众的客观反馈以及评估的目的等

本文拟 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定义定位


,


以便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口译活< /p>


动中的相互关系


,


为质量评估的研究提供 尽可能全面

客观的参数


关键词


:


口译质量评估


;


口 译任务


;


译员的主观努力


;

< p>
客观效果


  


Abstract

:

The

evaluati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nvolves

factors

incl uding

,

am

ong

others

< p>,

essence

of

interpreting

< p>,

variety

of

task

requir e


2


ments

,

effort s

exerted

by

the

interpret er

at

w

ork

,

commen ts

and

feedback

from

the

speaker

and

audience

,

< p>and

aims

of

the

evaluati 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vance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ose

factors

and

interpreting

through

analyzing< /p>

and

redefining

the

meaning

and

func


2


tions< /p>

of

the

said

factors

in

a

bid

to

present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poss ible

parameters

for

research

on

quality

evaluation.


K< /p>

ey

words

:

evaluation

< p>of

interpreting

qualilty

,

task

of

interpreting

,

interpreter



s

efforts< /p>

,

objective

effect


中图分 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04

-

6038


(


2003< /p>


)


03

-

0041

-

05


究提供尽可能全面、

客观的参数。


1.


引言


口译的质量评估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


国对外交流的迅猛发展


,


口译活 动日益职业化。人们对口译


实践、

培训质量的科学界定与客观评估的要求 越来越迫切。


然而


,


无论是长期占主流 地位的

“准、

顺、

快”

传统标准

< br>(


1987


年由李越然在

“翻译通讯”< /p>

正式提出


)


,


还是近几年 提倡的掌


(


详见钱伟

握翻译

“灵 活度”

“口译的灵活度”


,1996


(


4


)


:24


)



新标准


,


围绕质量问 题的讨论大都局限于从经验出发的思辨


性、

规约性的观点


,


不仅缺乏系统严谨的理论根据


,

更无客观


的实证数据支撑。在国外


,


对口译质量标准的探讨由来已


久。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借助跨学科的相 关论述拓展了研


究的领域


,


探索出一些 新的理论模式和评估办法。可惜大都


带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


不是忽视译员的主观努力与口译服务


对象对效果的反馈两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便是无视各种口译


任务的不同 要求。因此迄今为止


,


还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质


量标准与评估方法足以提供令人信服的结果。


我们认为


,


口译质量评估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


诸如口


译工作的本质、

各种任务的不同要求、

口译译员的 主观努力、


原语发言人与现场听众的客观反馈以及评估的目的等。以

往的研究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质量标准


,


就是因为未能通盘


考虑以上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定义定位


,


以便


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口译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


为质量评估的研


2.


口译性质与口译评 估的定义


2.

1


口译性质的定义


口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


其实质不是单纯地实现语


际之间的语码转换


,


而是要忠实地转达 异语双方的交际意


图。

因为一来语篇作为传达信息的载体


,


“任何不完全受


句子语法约束的< /p>


,


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


胡壮麟


,1994


)


,


二来语篇作为特定情景下的交际事例


,

< p>
附着


(


Nord

1991

:


明确的交际动机


,


“交际互动过程的语言体现”


(


Wilss

1982

:

12


)


,


所以

“语言交际总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


112


)


。法国释意派在分析了字、

词、

句、< /p>

话语等级的翻译后断



,


前几个等级仅仅是是语言转码翻译


,


只有充分体现讲话


人的

‘欲言’

的话语语篇才是交际翻译


(


Lederer

1994


)

语篇


分析理论则有更进一步阐述


,


认为既然意义是通过语言结构


得以实现


,


那么翻译的内容、

信息、

概念的对等就只能建立在

< p>
语篇和交际的层面上


,


且译员工作借助的对象不仅 是语言或


言内因素


,


还得依赖包括情景 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内的言外因



(


张美 芳、

黄国文


2002


)


。简而言之


,


作为沟通跨文化交际


的桥 梁


,


口译活动只有在话语语篇这个层面展开

,


才能完成


其本质性任务


,


实现其终极目标。


2.

2


口译 质量评估的定义


质量评估的定义


:


作者 简介


:


蔡小红


(


1951

-


)


,


副教 授


,


应用语言学博士


,


研究方向


:


心理语言学


,


口笔译理论与实践


方凡泉


(


1954

-


)


,


教授


,


翻译学硕士


,


研究方向


:


口笔译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


:2002

-

10

-

< p>11


?


4

1


?


口译质量评估一般指对口译活动质量高低、

优劣的衡


量。

然而构成翻译质量的成分很复杂


,


既指译语 产出、

传输


的质量


,


也 包括现场的公众反映及由此达成的交际效果。且


不同的评估目的、

评估模 式还会改变评估的成分比例


,


使

“翻

< p>
译质量”

或专指译员的翻译能力


,


或倾向公众对服务的反馈


,


或两者兼备。


质量评估的种类


:


口译质量评估有成果评估与过程评估


两大类型。口译成果评估包括质量评定与效果测量


,

< br>前者仅


指译员的译语质量


,


后者 为口译服务对象对口译效果的客观


反馈。口译过程评估主要是对译员在工作中

< p>
,


心理语言运


用、

心理因素影响、

认知知识活动的了解


,


例如译员掌握职业


技能、

运用技能、

发展技能、

认知负荷协调等情 况。当今译界


不少专家学者


(


例如法国 的丹尼尔?

吉尔


,


美国的朱得安?



)


认为


,


要想客观评价口译成果


,


必须借助口 译过程评估。


质量评估的标准


:


综合古 今中外涉及口译质量评估的标



,


大致 可以归纳有以下几个基本指标


:


(


1< /p>


)


可信度


:


主要 指译文信息转达完整、

准确


,


忠实于原


文内容


;


(


2


)


可接受度


:


主要指译 语表达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切到位

< br>,


遣词造句贴切


,


发音清楚


,


听众容易接受


;


(


3


)


简明度


:


主要指发言人的风格、

说话方式能在译语中


准 确反映


,


译语简洁明了


;


(


4


)


多样性


:


主要指译员适应不同口音


,


明悉不同题材


,


了解不同专题的发言


,


并表达自如清晰的程度


;


(


5


)


迅捷度


:


主要指译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应付难题


,



时转达交流双方的信息


,


能综合发言人的思 路


,


概述或简译


原语发言


;


(


6


)

< br>技术性


:


主要指译员必须掌握的相关技巧


,


诸如职业


举止、

交流艺术、

应急策略、

洞悉跨文化差异、

控制交际场面



,


以及译员必须熟悉的有关设备的技术


,< /p>


如麦克风的运用、


不同语言的声道的调节、

耳机的 应用等。


众多的实证研究结果


(



B


ü


hler

Hildeg und

1986

,

K

urz


Ingrid

1989

,1992

,

Lydia

Meak

de

Trieste

1990

< p>,

G

ile

Daniel

1990

< p>,


K

opczynski

A.

199 2

,

Shlesinger

M.

1992

,

AIIC

1992

,



1998

,



)


表明


,


在以上


6


个标准中


,


最重 要的是信息的

“可信


度”

。而最具争议的恐怕是

“可接受度”

。因为此标准不仅涉


及译员抓住语篇整体意义结构< /p>


,


既能避免原语干扰


,

< br>又能以


译语还原原语语篇结构的能力


,

< br>还关乎译员明晰不同的口译


任务


,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

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


因此有专



(



Roda

P.

Roberts

1984

,

Jean

Delisle

1992

,

Ch ristiane

Nord


1991

,

R eiss

et

Vermeer

1984

,

Jean

Vienne

1998


)


又把此项标准


定为译员的翻译能力指标


(


traductionnelle


)


。如果说前一能 力


主要指译员的翻译水平


,


后一能力侧 重的应该是其交际水


平。

“多样性”

复杂之处在于


,


任务不同


,


不仅指 发言题材、


题相异


,


更包括服务对象、

服务方式、

服务情景迥然。比如交


际口 译与会议口译就属于两类差别较大的口译任务。因此


除译员的个人努力外


,


现场服务对象的反馈、

交际效果的实


现程度也应纳入测定评估之中。实践证明


,


翻译的成果往往


只有满足听众的期待才被认可。


然而应当清楚的是

< br>,


口译任务要求虽不尽相同


,


但 可观


察的变量却离不开以上


6


个标准< /p>


,


只是指标的权重会随着具


体情况发生变 化而已。


质量评估的目的


:M

oser


2


Mercer

Barbara


(


1996

:45


)


认 为


,


倘若把口译当作艺术品来鉴赏


,< /p>


就得像评价参赛作品一样


;


如果当它为艺 术工作


,


就得对它进行艺术批评


;


可要是当它


为产品


,


就得重视在特定外部条件下它的产量与质量。如此


类推


,


评估目的诚然是评估模式的决定因素。集大部分专家


学者之所见


,


口译质量评估的目的可归为


3

< p>


:


(


1


)


为口译培训所用


;


(


2


)


为职业实践服务


,


包括雇用单位对口译任务满意度


测定、

译员职 业晋升、

竞争筛选、

等级评定等


;


(


3


)


以口译研究为目的。


很显然


,


各类评估目的肯定有不同的侧重点


,


也就会借


助不同的标准权重比例和评估方 式。例如培训阶段应当同


时重视对口译成果与过程的评估


,


实践中考察口译工作的满


意度应主要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

< p>
,


而进行专门研究时则要侧


重对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等。


质量评估的模式


:M

oser


2


Mercer

Barbara


(< /p>


p.

47


)


把评估模


式分为评估


(


evaluation


)



测量或衡量


(< /p>


measurement


)


< p>评价判断


3


个类型


(


assessment


)


:


要想了解自然状态下


(


或现场口译


)< /p>



译的质量


,


需 借助评估手段


;


以科研为目的


,


分析语言实验室


条件下的口译成品


,


需使用测量手段


;


而在教学培训中


,


要跟


踪学员对口译技能的掌握情况则要依靠判断评 价的手段。


迄今为止


,


无论那种类型< /p>


,


口译质量评估模式一般都采


取定性分析 与量化数据互补的方式


:


量化旨在采集各指标的


具体数据


,


以提供确凿的例证


;


定性则着重分析现象


,


定出质


量等级。模式有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之分。在中国


,

< br>较具代


表性的有胡庚申


(


199 3

:101

-

108


)

< br>探讨的口译效果评价法


:



场观 察法、

自我鉴定法、

采访征询法、

记录检测法、

回 译对比


法、

模拟实验法、

考核评定法和

“ 信任”

模型法


;


鲍刚


(


1998

:


249

-

< p>263


)


拟订的

“口译竞赛评估表”


;


厦门大学外文系提出


的考核打分模式


(


林郁如、


Leong

K

o


主编


1996

:3

-

4


)


;


台湾辅


(


2000

:160


)


等。在国外


,


仁大学的杨承 淑提出的

“扣分法”


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考核评定模式、

里昂第二大学


D.

G

ile


的公 式推算模式、

比利时


Marie


2


Haps


职业翻译学院


Hugo

Ma r


2


quant


以自我评估为主的

“教学评估范式”

模式


(


M

od


è


le

de

la


p


é


dagogie

par

l



exemple


)


,


还有各国官方机构运用的标准考核


模 式


(


如英国的


NVQS

,


澳大利亚的


TRIST

,

加拿大、

日本的官


方标准考核等


)


。到目前为止


,


中外各大组织机构、

< p>职业翻译


学校进行职业筛选、

晋升等评估时


,


多借助以专家学者组成


的评委


,


采取考核评定的模式。应当指出的是


,


较之 其他职


业活动


,


口译显得更加可能并且 非常必要让译员进行自我评


?


4

2


?


估。

个中道理很简单


,

< p>
其一


,


译员作为异语交际的媒介

< br>,


可谓


唯一洞悉双方意图者


,< /p>


对交流过程的顺畅、

阻滞及其原因应


当非常敏感< /p>


,


话语产出时的自我监控体系、

交际者的现场反< /p>


馈都给译员提供了自我评估的优越条件。其二


,

< br>自觉进行自


我评估是译员圆满完成任务、

提高口译能力的重要因素 。口


译现场情况复杂


,


任务经常随着语 境、

专题、

听众等各种因素


起变化


,


译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


,


不断调整 策略


,


调动相关知


< br>,


才能适应现场交际的需要。一场口译任务中


,


总有得意


的佳作和遗憾的败笔


,


只有译员最了解其中的原由


,


如能及

< br>时进行自我评估


,


总结经验


,< /p>


定能从中得益。当然


,


自我评估


还应当有明确的技能意识、

质量标准、

职业规范作指导。


应的主要是演讲人一方


,


其语音、

讲话语气、

风格、

语域范畴、


交际意图等。译员因各种 原因漏译的信息可以稍后补充


,



致中 断现场交际


,


但也可能因无法察觉两方的互动关系而失


去纠错的机会。由于两种交流程式的差异


,


导致 交际方式、


交际期待等方面产生区别


,


致使任务要求不尽相同


,


由此可


见一斑 。


3.

3


交际语境的差异


另外


,


交际语境的差异也会给口译任务提出不同的要


求。例如日常交际应以

“联谊沟通、

一般交往”

为 典型特征


,


语言表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际间的交流方式、

日常性的话


题内容、

口语化的语体表达、

及时 性的沟通反馈。科技翻译


则以

“展示成果、

研讨学术”< /p>

为专业交流特征


,


语言特点表现

< br>3.


口译任务


为语体上口语与笔语结合、

语气上论证与商榷交织、

语式上


口译任务各异


,


要求自然也不尽相同


,


因此往往导致评

宣讲与演示互补、

词语上行话与术语贯通。而谈判交涉则以


估标准权重比例的改变。

据理力争、

慎言善辩”

为典型


,


语言特点表现为交涉注重攻


3.

1


交流方式的差异


心斗智、

言语讲求策略技巧、

措辞突出准确规范、

行文强调合


例如 从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的信息传送方式的差异上

理合法


(


胡庚申


,2000


)


。如果违 反语境要求


,


交际就会产生


分析


,


同为会议翻译


,


同 传的使用一则为节约时间


,


二则为缩

误差。例如 闲聊时长篇大论、

引经据典


,


容易使对方反感< /p>


,



短发言者与听众的时间、

< p>空间交际距离


,


便于交际信息及时、

为是在 卖弄学识


;


研讨会上太多使用生活用语让人觉得非职

< p>
迅速传达。因此与交传相比


,


同传更注重传译的< /p>

“迅捷度”

业化


;


太讲求言语策略


,


太咬文嚼字又有故弄玄虚

< br>,


治学不严


迅捷不仅指话语启动与语速

< br>,


更关乎传译是否能紧跟原语意

之嫌


;< /p>


谈判桌前或学究气十足


,


或言语唐突、< /p>

咄咄逼人


,


都会


层或意段 。而交传由于要不时中断发言人的讲话


,


明显占据

导致交际失败。作为译员


,


特别要注意的是翻译时语境经常< /p>


交际的时间与空间


,


译员因要以发言人身 份现身发布译语而

会转换


,


尤其是交际翻译


:


对话可能从见面寒暄开始


,


以问候


成为听众聚焦的目标


,


因此

“简明度”

技术性”

中 的演讲艺

聊天拉近关系


,


接着展开观点性的陈述


,


进而进行学科探讨


,


术、

个人的职业形象、

举止风度更受关注。

得悉双方研究 重点后转向合作意向谈判


,


经各自申述


,


利益


3.

2


交流程式 的差异


分析


,


力争双赢


,


达成初步共识


,


最后就要遵 从规范


,


讲究措


交际翻译与会议翻译的 不同之处在于


,


交际翻译呈双向


,


慎重的拟订会谈结果与合作决定。译员必须紧跟整个过

或多向交流程式


,


亦即对话式交流


,


翻译时译员必须频繁交


,

< br>且每一阶段的翻译都要准确无误


,


必要时还要适当调整< /p>


换使用两种工作语言


,


但译员可以适时控 制交际场面。比如

原语中不符合语境的话语


,


以 保证整体交流的顺利进行。


要求讲话人重复话语、

解释难点、

< p>放慢语速、

甚至转换话题。


3.

4

< br>交际语篇结构的差异


交际翻译中异语交流的双方可能潜在着很大的背景差异、

语境的差异往往使交际语篇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



言变体


(


如语音、

用词等


)


和语域


(


如外交辞令、

俗词俚语、

既然翻译是在语篇 层面展开的


,


译员必须对讲话人在不同的


常用语等


)


差异。会议翻译则多为单向交流程式


,


或称独白

语境中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

因此 形成不同的语篇结构反应


演讲式交流。与其他西方语言不同


,< /p>


中外会议交流也经常要

敏捷


,

并能迅速决定与原语语篇对应的译语语篇。


借助


A



B


两种工作语言


,< /p>


只是每种工作语言都以长篇演讲

上文口译性质定义中强调了语篇的一大重要 因素便是


的形式发布。会议翻译时译员无法控制交际场面


,


只能紧紧

特定语境中的交际功能


,

< br>语篇主要有下列功能


:


叙述、

描写、


跟随发言人的语速、

思路与话题


,

< br>所幸的是这样的单向交流

说明、

指示、

制约等


,


各功能借助独特的言语体以适应特定语


使交际的背 景差异、

语言变体差异及语域差异降到最低


,


境的交际需要。叙述、

描写功能倚重叙述性言语体


,


说明功


为听众只能听发言人演讲


,


直接加入发言交流的机会很少。

能突出论述性言语体


,< /p>


指示功能以介绍性言语体为主


,


如此


从交际理论分析


,


交传中的对话使异语交流 双方频繁地转换

等等。而

“不同功能的语篇中


,


信息单元的价值取向是不同


角色


,


从听话人变为讲话人


,


再从后者还原为前者。译员不

的。

叙述功能语篇的信息单元总是与动作、

活动有关


,


描写


但要听懂两方的话语、

揣摸其 交际意图、

洞悉其可分享与不

功能语篇的信息单元与性质、

属性有 关


,


指示功能语篇的信


可分享的背景知 识


,


还要不时地使用两种语言适时实现适度

息单 元常常是一个个步骤或事实


,


说明功能和制约功能语篇


(


李运兴


2001

:85


)


的交际效果


,

< p>
否则一方的话语传输受阻或错误


,


交际即被打

的信息单元大都是一个个的概念和事实”


断或误导


,


且后果即时显现。幸好译员可以现场观察双方的

当然

,


在实际交流中


,


语篇常常呈现为 多种交际功能的集合


表情反应


,


能及时 采取补救的办法。而会议翻译时译员须适


,


或 称混合体

“因此


,

,


对语篇功能 的判断的基准往往是看


?


4

3

< br>?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10: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6214.html

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