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
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
(
讨论稿
)
一、专业概述
我国的正规英语教学发端于两
次鸦片战争之后,
伴随
“洋务运动”
的兴起和清廷日益频
繁的外交活动而诞生。其标志为
1862
年建立的我国第一所新式 学校京师同文馆,创办时仅
开设英文馆,招收
10
名学生 ,主修英文,兼学英美史地、万国公法,以及格物、数学、化
学、天文、航海等课程。<
/p>
1902
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英语专业学制为五年,课程
分三大类:英文课程;普通课程(伦理学、中国文学、中外史地、数理化、生理卫生等)
;
专门课程(交涉学、理财学和教育学)
。
< p>
民国时期的高等院校大多设有英国文学系,
或在外国文学系下设英文专业,
主要培养外
国文学教学和研究人才,专业教育偏重文学,课程多为英美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欧洲
文学史一类专业知识课,不单独开设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
课。
20
世纪
40
年代解
放区兴办的英语专业情况有所不同,
1941
年建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以及 p>
1945
年在张家口
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外文系的英
语专业,
都有培养英语翻译的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讲究精
选实用,突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
新中国成立
前夕,全国共有
50
余所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由于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
的变化,
1952
年高等院校开展大规模院系调整,撤销和合并 了大多数学校的英语专业。
50
年代中期英语专业又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
此后的二十年中,
我国的英语本科专业教育主要
集中于
三类高等院校:
1
)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系;
2
)综 合性大学的外文系;
3
)师范院校的
外语系。
但仍基本保持了各自的特色。
外语院 校重
视“听说”能力训练,语言技能课门类多而细,以培养口译人才见长;综合性大学的
英语专
业侧重文学和语言学,强调英语“读、写”能力的训练和文学修养的提高,培养了
较多专业
研究和笔译人才
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注重打基础,
突出英语教学法,
主要为中等教育培养
英语教师。三类院校的英语专业
也都为全国大专院校输送了大量英语师资。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英语专业受到普遍而又持久的重视,专业设点和办学规模空前
发展。<
/p>
80
年代成立了全国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
19 92
年更名为教学指导委员会)
,
推荐
和
组织编写优秀英语教材,
制定英语教学大纲,
对各类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
1998
年教育部推出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 p>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
探讨了新世纪外语专< /p>
- 1 -
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
业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2000
年由教育部批准实施的
修订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的总 体设计和课
程设置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同时又依据大纲要求,
< p>在全国逐步实施专业英语四、八级笔试和
口试。
20 04
年起分批对英语专业开展教学评估。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多年高速发展,
2008
年全国已有近一千所高等院校
开设英语专业,
在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数已达 十几万人,
为此有必要制定英语专业规范,
以保
证全国英
语专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发展。
英语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学,
相关学科是历史 、哲学、政治、教育学、经济
学等其它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科。
主干学科 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法,
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的一部分。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
熟练英语语言技能、
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它相关专业知识,
能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翻译、教学、管理
、编辑、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不同学校可根据需要,<
/p>
在高年级阶段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
如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 br>英美文学、英语笔译和口译、外事英语、师范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旅游英语、法律
英语、科技英语、医药英语等等。
(二)培养规格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制
为四年,
授予学士学位。
不同学校可根据学科定位和和社会
需求,在研究型、应用型、研究
/
应用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但一般都 应达到下列
要求
:
素质结构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
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
较强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
方法、
求实创新精神、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能力结构要求:
应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 能力、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
力、
与海内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
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路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运用
专业知识
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知识结构要求:
应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扩大知识结构,使之包括第二外语、计算机和网
- 2 -
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
p>
络信息技术应用、中外文文献检索、
方法论、
研究方法和论文 写作等工具性知识
文学、历
史学、哲学、伦理学、艺术、政治学、外交学
、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
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以及数学、
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三、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一)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总体框架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体系构成 。
通
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
体育、实践训练等知识
体系;
专业教育包括英语专业技能、
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包
括思想教育、学
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二)专业知识体系
英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综合教 育是一个完整体系。英语专业
教育的全过程强调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既要 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又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
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把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英语
专业技能:
主要是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英语语言基本技能、
语言 交际能力和语言
学习方法,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具体包括熟练掌握和在交际中准确运用英语
语音语调、
词法、 p>
句法、
章法
读、写、译基本技能。
英语专业知识:
主要是指英语语言、
英语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和 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具
体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
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
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p>
相关专业知识:主要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外
交、国际法律、
国际金融、国际经贸、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各类院校可根据
各自人才培养规格、
生源状况、
师资队 伍等具体因素来确定此类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
深度
和重点。
(三)专业课程体系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
4
年。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
< p>一般将4
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
段,即:基础阶段
(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
。
基础阶 段的主要
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
< p>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
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
p>
、
词汇等基础知识,
以及听、
说、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