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 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
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 p>
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中国文化<
/p>
概论读后感。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
刻,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确实,姑且不谈读完后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
种
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肃穆和庄严之感。用半年的时间读完
千年
的历史,恍惚中总感觉半年的时光就如同已过了千年。也许这种感觉并不奇怪,用一
个半年
用一双眼睛去见证中国人从上古到今日的千年文化史,怎会不令人慨然?其中点点
滴滴记载
了中国的辉煌,
透射着历史中灿烂的光芒,
也详 述了中国千年文明中所走过的所有曲折的路,
让人读来自然会感到几分沉重。不难看出,
同样沉重的是历史,是文化。然而,在一种浩瀚
的沧桑感之后,其实我觉得更有必要去思
考一下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它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
用。
一种文化往往是一 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行为的指导,
没有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不会存在的,
即
使是有,也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一场
文化的抉择。
中国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该走向何方?在本 书的末尾,
本书的编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为中国新时代的文化指出了方向。然而
抛开一种言论
的说教以及思想上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推敲的。一种文
化的真正走向或
形成往往并不会因为一种貌似客观甚至超脱的语言解释而定型。它需要的
是实践的考验,是
一个长久的过程。它的决定者是历史。笔头落下上述文字之时,正听着
那首小刚的《黄昏》
,
多少有种伤感,所以读史一定不能再听着伤感的音
乐,否则那份慨叹足可令人窒息,因为人
总是在不经意中把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际遇相结
合,两相交映,便是一个沧桑的时代。由此
我想到中国文化在今天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这
代人的影响。人们曾经把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定
位为迷茫的一代,就是说这一部分人生活在
一个古今文化碰撞,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而这
个时代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波动与混乱,也
就因此造就了一批思想波动混乱的人,读后感《中
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
这些人面临历史向前的滚滚大潮,
在一种思想的多元但又不能彼此相安
< p>的状态中变得无所适从,也因此,这一代人又常被戏称为没有希望的一代,其实本质上说的
就是,这些人由于文化的不定性,始终无法让自己找到一种让自己信服的文化价值系统,所
以理想是模糊的,前途是模糊的,他们伴随着经济的超速膨胀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中国
p>
新时代文化的真正定型过程还远未结束,中国文化依旧任重道远。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
/p>
替。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文化处处透射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但细读这本中国千年文化史
的终极目的绝非是去一味追索一种昔日的文明,去单纯重温昔日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历
史
的真正作用是告诉后来人,不要再走前人曾经走过的错误的路,或是让后人从前人的经
验中
汲取养分指导未来,因此文化始终与历史相融。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感慨。我们可以
在书卷
中穿越时空,走过这历史的千年,不胜唏嘘。然而当曾经的八零后最终开始登上社
会的舞台
时,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百年,就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因为恰恰是无数
的人生百年
才凑成了历史的千年。
我也是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啊。 p>
《中国文化概论》
是中山大学哲学系
李宗桂先生的力作,这部
著作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文化概论》
,如果只是看书
名并不太象一部学术专著,不过即使写成概论,对研究中国文化来说是不容易的。文化这个
词听起来很普通,
大家都不感到陌生。
不认识字的人,
可以说是没有文化,
但这些人的行为、
心态都会受到民族和社会文化的
影响。可是要说清楚什么是文化,要对此作出科学的界定,
都似乎又成为难以捉摸的东西
。关于文化的定义,据国内外不同资料统计,有说一百种,也
有说二百种,总之,至今没
有一个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科学界定。此书取名《中国文化概论》
,
这与文
化史有所不同。后者是按照顺序,阐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式和变化发展的历程;
而作
为概论,则要按其内涵分类作专题论述。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还
是
要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
书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中国文明发展的特 殊道路,
-
-
-
-
-
-
-
-
-
上一篇: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下一篇: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