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公寓-武汉大学公寓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摘要:
2013
年
< p>4月
16
日,复旦大学发布官方微博,
201 0
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于当
天下午
3
点
23
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
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
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p>
2013
年
4
月
25
日 ,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
“
4 p>
·
1
”
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与黄洋同宿舍)依法批准逮捕。
关键词:大学生死亡,同学作案,琐事引发案件,近年类似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
正文:
复旦大学研究生 黄洋,
4
月
1
日,因生体不适住院,后来警方在其 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
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经警方调查,锁定作案嫌疑人为黄洋同
宿舍同学林某,并于
4
月
25
日将林某依 法逮捕。
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是前途无量,却一个离我们而去
,一个 进入高墙!着实令人
悲哀,愤怒与无奈,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随着嫌疑人林某 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
“
和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
< p>不满
”
。
动机一经曝出,
引发公众惊 愕,
包括林某家人在内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他们
“
不理解
”
和
“
不相信
”< /p>
复旦大学的一名校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毒杀舍友。
因为林 某不但成绩
优异,并且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少类似
“
医学是 神圣的!
”
和
“
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 /p>
者所必不可少的
”
内容的微博。
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却谋划实施投毒的
“
双面性格
”
也让公众无所适从,不少人感性上很难接受林某就是杀人嫌疑人。
p>
呜呼哀哉,
一位应该救人于生死的高学历医务人员,
本应认真 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
却因为一些琐事将同宿舍同学投毒杀害,
着实让我无法理解,
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高学历人
才却心理不健
康
,甚至有些是多面人格!
毒杀案因
“特殊”引关注,
但我们更应重视背后的普遍问题,因为近年来在学校中因琐
事引发的血案有些数不胜数!
1994
年,清华大 学才女朱令,生了怪病,后经确诊为铊中毒,造成
100%
伤残,至今该
案因缺少证据不能直接断定是其室友投毒,成为悬案。
2004
年在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他人看不起自己,在宿舍连杀四位同学,引发了轰动
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
2012
p>
年
12
月
20
日早上
8
时许,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6
楼,
08
< p>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
某将
09
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学生谈某砍死。事因只是争风吃醋。
2013
年, p>
4
月
6
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市龙 子湖校区
5
号教学楼东北角洗手间发现
女尸,后经警方确
定是其前男友将其杀害。
2013
年
4
月
17
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在 宿舍内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
并大动干戈,终导致一名学生抢救无效而死亡。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我已不敢再写下去。我只想说
“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
。
同学是我们上学期间除了家人之外接触最多的人,
甚至与同学的相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与家
人的相处时间,为什么这些人还
下得去手?去杀害自己
朝夕相处的同学?
学者宋石男在微博中这样评论
“复旦投毒案”
:
“每出一个轰 动的案子,
不少人就会呼吁
反思,
但这种反思毫无意义。
未来的杀人犯没有一个会因为看到这种呼吁而从现在就开始立
地成佛。<
/p>
”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仅仅依靠这些不痛不痒的反思是无法改变现状的,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