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影像学大学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9 18:45
tags:

-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戴娆)


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一、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


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与科研 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以下简称“评估所”)从

2000


底开始研究、筹备学科评估工作,即通过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的


各个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进行排名。

2001

3

月起草了《学科评估方案(讨论稿)》,


通讯咨询了近

300< /p>

名各学科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于

2001


7

月在秦皇岛、

10

月在贵阳两次召 开专家会议,邀请了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学


位办主任、部分学科专家研究探讨。专 家们一致认为:学科评估是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


间的比较,可比性强,将是今后评估的发 展方向。专家们就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和方法


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此基础上,确 定了学科评估的方案。评估所于

2002

4

20

日启动了学科评估试点工作。

2002

9

月,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评估结果发布在


《中国研究 生》等媒体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实践证明,学科评估试点工作


是成功的。评 估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各学科排名是客观、公正的,基本上反映出了各


学科整体水平高 低的实际情况。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评估所于

2003

7

月开展了第


二次学科评估工作。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于

200 3

12

月结束。

< p>
评估所今后将周期性地进行此项工作。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

< br>见,学科评估的周期暂定为

3

年,即每

3

年 对现有一级学科(除军事学门类外)进行一


轮评估。

< br>每次评估完成后,将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评估技术等进行修改。


根据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评估方案,使评估更加公正、科学。


学科评估的目的及原则


1.

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


予质量,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国际竞争力

;


2 .

宣传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发挥社

< p>
会舆论监督作用;


3.

引入竞争,激发活 力,使各个学科点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建设目标;


4.

为社会人才流动,学生求学和就业提供有关信息;


5.

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学科评估的原则是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正合理,公开透明。


学科评估的方法


学科评估通 过采集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客观数据来源于各


学位授予单位填报 并认可的基本数据表,以及教育部

211

工程 ”办公室、教育部信息


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公共信息源。学术声誉来源于同 行专家反馈的调查信


息。将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结果按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 处理,即将客观数


据进行(

60

100

)线性变换,得到每个参评学科点的各项指标得分,结合学术声誉指


标得 分,根据指标体系权重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学科点的综合得分,按综合


得分进 行排名。



二、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


一、排行榜阅读提示


1

、关于 评价指标体系:

2004

8

月,也就是在

2004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两


个月后,网大向国内

230

所大学的学校管理部门发出调查信,征询对大学排行榜指标体

系的意见。研究组根据反馈结果,今年在具体计算过程尝试对个别指标按照不同的方法


进行试算,比较结果后,我们对

2005

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算法未做任何改变 。从

1999


年到

2004

年,网大中国 大学排行榜的评价系统每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调整,今年是第


一次与上年相比,没有任何 改变。评价系统的稳定,可能更准确地比较各校名次变化。


2

、截止

2005

< p>6

10

日,全国一共

700

所本科普通高校,排除以下暂未能


获得足够数据的

6

所, 一共

694

所院校参与排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类院校翘楚,特别着重培养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与< /p>


中国医学科学院关系极其密切,但很多数据如科研成果无法单独地确切统计。


南方医科大学

2004-8

第一军医大学划转地方


成都医学院

2004

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划转地方


吉林医药学院

2004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划转地方


上海政法学院

2004-9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上海大学法学院合并组建


黑河学院

2004-5

齐齐哈尔黑河分校更名组建


3

2005

6

月上海 交通大学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本年度排行榜对此暂不


作归并处理,仍对这两所大学分 列排名。


4

、国防 科工委属下的

7

所大学,

学术成果

论文数乘以

1.2

系数,以平衡这些


学校 因某些成果不能公开发表对得分的影响。这

7

所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 /p>


北工业大学。


5

2005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最终结果为:

清华大学荣登

综合排行榜

榜首,


北京大学位居第二,南京大学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四、复旦大学第五。


11

个院校分类排行榜的第

1

名为:综合类院校:清华大学;理工类院校: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 ;农林类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医药类院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师范类


院校:北京师范 大学;语言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政


法类院校:外交学 院;体育类院校: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类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民族


类院校:中央民族大 学。


从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 、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资资源等

6

项一级评


价指标情 况来看,清华大学

2005

年获得

学术成果

学生情况

< p>

教师资源

物资


资源

项第一,

学术资源

一项桂冠落入北京大学,

声誉

第一 名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


学共同摘取。



二、

2005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


三、声誉调查


< p>2005

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组,向

2471

位专家 和学者寄出了函件,请他们


给大学的声誉打分,

479

人 回函,回复率为

19.4%

2004

年的回复率 为

19%

,今年与


去年大体相当。专家构成分布如下:< /p>



声誉调查表中列出的大学为

2004

年网大中国 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前

110

名(含


并列)的学校,加 上

4

所专家推荐学校。专家根据对大学的了解打出主观印象分,网大


在调查信中建议他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


(1) 2004

年以来,该校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表现;


(2) 2004

年以来,报考该校的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即该校在中学生中的号召力;


(3) 2004

年以来,该校毕业生工作成绩和表现。


四、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计算原则:为了使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能够合并,以计算每所院校总得分,我们采


取对每分项指标排名计算相对分、最后将各项相对分加权相加的原则。


计算相对分的过程,就是分项数据或计算结果标准化 到

[0-100]

区间的过程:每项指


标中,数据或计算 结果数值最高的院校,在该项最终得分为

100

分,其它院校在该项的

< p>
得分为其数据或计算结果数值除以最高数值的相对百分数。每项指标均按照此原则,逐


一计算,标准化过程在下文表述中不再每处特别强调。


如下对各项指标计算方法进行重点说明,供各界专家、领导、 教师、学生和家长批


评指正。


(一)关于

录取新生质量

得分的计算


新生质量采用

2003

年各院校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分数据(不是录取分数线)进行

< p>
计算。


由于各省高考 计分方法不一,有些省采用标准分,有些省采用原始分,因此在排名


时,我们首先在每一 个省对各院校排名,因为每个省考生的评分标准是统一的。


按照高考成绩统计口径,我们将考生分为三个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和综合类(不 分


科)。文史类包括的专业为: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和外语类< /p>

;


工类包括的专业为: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 。每所院校在三科录取考生的表


现都要考虑。


因此,录取新生质量的计算,就是首先分科各省打分,然后分科各省表现综合起 来


计算院校分科全国排名,最后将院校各分科在全国的表现综合起来,每一步累加都是使


用相关录取人数作加权平均。计算公式如下:


1

)单科各省排名


每省单科录取考生高考平均分最高分的院校得分为< /p>

100

分,排第一名,其它院校该


单科该省得分为其录取考 生平均分与第一名院校考生平均分的相对分。公式如下:



2

)单科全国排名


各院校的分科各省排名得分,按照各省单科招生人数 加权累加求算平均值,公式如


下:



计算结果要标准化。


3

)全国综合排名



各院校单科全国得分,按各科全国录取人数加权求算平均值,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要标准化。



(二)关于

科研经费

得分的计算



总的原则是按科技、社科 分别排行算分,然后根据各院校科技、社科活动人员在总


人员中的比例加权合并两科得分 。计算要考虑总量和人均指标。分析如下:


(1)

科技和社科

科研经费

得分最高的院校都得

100

分,这样就使科技与社科经费


相当;


(2)

总量与人均科研经费最高得分都为

100

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平衡两 科科研


经费,还可以避免部分规模很小、但人均经费很高的院校得分太高,因为总经费可 以反


映院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可以反映院校在多学科研究、群体合作方面可能具有的优 势;


(3)

在计 算科技、

社科科研经费得分时,

人均得到的相对分和总量得到的相对分的权


重都为


50%

,这种权重分配是专家 从人均图书和总图书量给予的权重中得到的启发。


(4)

考虑到不同院校科技、

社科科研活动人员的构成比例不同 ,

在计算各院校科研经


费的合并得分时,用科技、社科人员的比例进行调 整。这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各院校科


研的总体水平。


科技活动人员数据选择的是科技活动总人员,而非研 究发展人员,因为考虑到院校


中教学人员与研究发展人员的难以分割性。社科活动人员数 据选择的是人文社科活动总


人员。


计算公式如下:


(1)

总量科研经费得分



(2)

人均科研经费得分



(3)

科研经费得分



(三)关于

学术成果

得分的计算


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类似

科研经费

,将学 术成果按科技、社科分成两大类分别计


算,然后按两类活动人员加权合并。计算要考虑总 量和人均指标。


分类办法:

SCI

EI

归入科技类,

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

CSSCI

归入社科类。


采用这个方法计算,解决了科技与人文社科成果无法 比较的难题,能更客观地反映


不同类型的院校的学术成果在综合序列中的位置。


计算公式如下:


(1)

科技成果与社科成果



(2)

总量学术成果得分




(3)

人均学术成果经费得分



(4)

学术成果得分




国防科 工委属下的

7

所院校,

学术成果

< /p>

数据(各类发表或被引用文章数)首先乘


以系数

1.2

修正,再用于计算,以平衡这些院校因某些学术成果不能公开发表导致的潜


在 评估损失。


(四)关于

< p>

声誉

分平衡


因为声誉调查问卷设计技术因素,不可能将所有几百所院校全都列入名单。对于 未


列入声誉调查名单的院校,我们将参照其它指标表现给出弥补的声誉分,再计算总得分 。


折算的声誉分未在榜单中明显列出。


很显然,列入声誉调查名单未必就获得额外优势,如果院校声誉不够高,参与调 查


反而拖累最终总得分表现。反过来,即使未列入声誉调查,只要院校本身其他项表现好 ,


折算出来的声誉分也超过某些参与调查的院校。


(五)关于

物资资源

项下图书一项的计算


图书一项同时采用总图书量和生均图书量两项,然后各占

50%

相 加。在人均之外增


加总图书量,是考虑到总图书数量意味着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 的利用图书的机


会,这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六)关于

学生人数

的折算


< p>计算学术资源(均值)、研究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师生比、生均图书量、


生 均校舍建筑面积时,学生人数均按照折合全日制本专科人数计算。计算研究生在全校


学生 中所占的比例时,研究生数同样按层次(博士生/硕士生)折合成全日制本专科等


效人数 ,再与全校学生数求算比例。


(七 )关于

专任教师数

的选取


有附属医院的院校,在计算教师人数时不包括附属医院的非教学人员。


少部分院校在上报教育部的统计资料过程中,专任教 师数据有低估倾向,已参照不


同来源资料进行特别验证和校正。


(八)关于

师生比< /p>

的界限


考虑到一些院校本身特点(如艺术类院校)、或生源不足,师

/

生比特别高,在 计算


该项得分时,给师生比设定最高值为

1/11

。即如 果师生比超过

1/11

,按照

1/11

计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9 18: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4957.html

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