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云:震惊世界密码学界
自
2004
年
8
月以来,
在国际密码学界的 会议上、
刊物里以及专家学者们的讨论中,
“
王
< br>小云
”
、
“
王氏发现
” p>
后面总是与
“
震惊世界
”
、
< p>“密码学的危机
”
连在一起。在
15
年来密码学最
沉寂的领域,王小云频频掀起轩然大波。
2006
年
6
月获得
“
陈嘉庚科学奖
”
,
9
月荣获
“
求是杰出科学家 奖
”
,随后获得
“
中国青年
女科学家奖
”
。她
10
年内破译
5
部顶级密码,
2004
年、
2005
< p>年,她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破
解了被全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安全系统的MD
5
和SHA-
1
两大密码算法,引起国际密码
学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誉。
有人说她是近几年成绩最突出的华人女数学家,
也有人说她是能瞬间攻破美国五角大楼 p>
网络的女黑客。在成功破解了MD
5
和SHA-
1
两大国际标准密码算法后,越来越多的人
想知道,
这 位文雅的中国女性和她的团队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迸发出那么惊人的能量?
她却说破
译密码的
10
年是她生活最轻松的
10
年。
数学不是
“
初恋
”
天资聪颖的王小云,自幼活泼爱动。即使是上了高中 ,也会偷偷懒。有一段时间,她迷
上了巴金的《家》
,有节数学课, p>
45
分钟没抬头,在桌下偷偷看小说。课后,老师说:
“
小
云,一节课我一直在看你,可你就是不看我!
”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云慢慢懂事了。
初中毕业那年,
学校组织集中复习,拼搏了
40
天,
小云成绩便突飞猛进,一举考上市重点中学诸城一中。一向
“
胸无大志
”
的她,
此时发现自己
还是蛮有潜力的。
以数学研究为职业,
在小云看来有几分偶然,
因为她一向痴迷的是物理。鬼使神差,高
考时
她的物理成绩却不如数学。
小云记得,
爸爸送自己来山东大学报到时,
< p>看到那气势不凡
的校门,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颇有几分激动地说,
“
好好学,将来准备考研究生
……”
羞得
小云满面绯红,四顾左右,让爸爸赶紧住口,唯恐别人听了笑话她。
虽然数学不是她的
“
初恋
” p>
,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知识本身的逻辑美感以一种巨大的力量
紧紧抓住了小云的兴趣,
小云的实力逐步显现出来。本科毕业时,
她面临多种选择。有同学
劝她,
既然你有实力选择其他,
就为大家减少点竞争压力吧,
于是她报考了因难度更大而被
许多人回避的
数论专业,成为潘承洞、于秀源教授麾下的硕士研究生。
从
1983
年到
1993
年,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走来,数学把王小云带入一个魅力无穷的
天地。
p>
“
研究越多,思路越宽阔,这些复杂的东西,给了我一个特别美妙的 感觉。
”
王小云
说。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现代密码学是上世纪
70
< p>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而信息安全则是上世纪末兴起
的专业。硕士毕业前夕
,导师潘承洞、于秀源建议王小云攻读密码学。导师的远见卓识,使
王小云较早踏进这一
领域,对于取得今天的成就意义重大。
< p>从
1990
年开始,她在潘承洞、于秀源、展涛等名师指导下,成功地将数论 知识应用到
密码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突出成果,先后获得
“863”< /p>
项目资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
助,并且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她
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进行HASH函数研究。从
事该
领域研究的人曾经很多,但随着MD
5
、SHA-
1
两大算法的逐渐成熟及广泛应用,
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不再怀疑,后来队伍便慢慢分解,
“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了
……”
王小云的成功,
首先在于她的直觉。
密码算法综合了数学科学里代数、
统计、
数论等许
多领域的算法。长期的理论熏陶、科学素养,扎实的训练,使王小云养成一种独有的敏感。
正如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所评价的那样,
“
她具有一种直觉,能从 成千上万的可能性中
挑出最好的路径
”
。
MD
5
是由国际著名 密码学家、图灵奖获得者瑞弗斯特设计,SHA-
1
则是由美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