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
个别差异
第一节
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
一
)
智力发展水平方面
人与人的智力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智力水平的划分问题,
一般都参
照推孟的做法,按照智商的高低把智力划分成九类:天才,
是
140
以上;上
智,
IQ
在
120
~
140
之间 ;聪颖,
IQ
在
110
~
120< /p>
之间;中材,
IQ
在
90
~
1lO
之
间;迟钝,
IQ
在
80
~
90
之间;近愚,
IQ
< p>在70
~
80
之间;低能,
I Q
在
50
~
70
之间;无
能,
IQ
在
25
~
50
< p>之间;白痴,IQ
在
25
以下。人们的智力优 劣差异的
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
(
二
)
智力发展时间方面
不同的个体智力发展的时间也有差异,
有人才华早露,有人大器晚成。王 勃
6
岁善文辞,曹子建
7
岁能诗,控制论 的创始人维纳
4
岁可自由阅读书籍,这是
一批早期就显露
出天才的伟人。
爱因斯坦
3
岁才开始学说话,
被认 为是一个傻头
傻脑的孩子,但他
26
岁发表了《狭义相对 论》
,
30
岁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更
有大器晚成者,我国明朝学者李贽,
57
岁才写成《焚书》
。
了解智力发展时间的个别差异,
对于我们进 一步认识智力和智力培养是有指
导意义的。
(
三
)
智力类型方面
< /p>
同样智力优秀的人,
他们的智力类型并不完全一样。
有的智 力优秀者记忆力
特强,抽象概括能力并不怎么好;有的智力优秀者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
好,而
记忆能力并不突出。又如同样是天才,有的是音乐天才,有的是美术天才,有的<
/p>
是数学天才,
有的是文学天才等等,
他们虽然都是智力优秀 者,
但在智力类型上,
各有特点。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为了适应智力个别
差异,
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下面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
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如何因材施教问题。
(
一
)
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差
异,
我们常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同质分组,二是留
级和跳级。
1
.同质分组
同质分
组是最早用来解决同一班级学生智力和知识程度差距较大的方法之
一。所谓同质分组,就
是按照学生的智力或知识程度分校、分班或分组。同质分
组有利于缩小班内学生之间的差
距,
便于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
在一定
程度上可
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同质分组也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很难找到一
种理想的分组标准
。以智商分组只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随着年级升高,
智力和
知识发展不
完全同步,智商相同的学生,
知识水平仍可能有较大的差距。
若以知
识程度分组,
由于学生各学科成绩参差不齐,
很难得到对各学科成绩的 一致评价。
其次,
同质分组客观上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 p>容易使程度高的学生骄傲自满,
使程度低的学生感到羞辱和受挫,不利于学生健康成
长。
2
.留级和跳级
留级和跳级也是缩小班内学生能力差距的方法。
留级的目的,
是让学习成 绩
差的学生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去掌握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识。但是,
留 级的效果
往往不够理想,
只有少数学生通过重读成绩有显著进步,
多数学生留级后成绩仍
无多大进步,有的甚至比原来更差。究其原因,除了教师
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外,
主要是由于留级有损于学生的自尊心。
留级生往往 会遭到家长、
教师和同学的蔑
视,他们因此而自暴自弃。
为了达到留级的教育效果,
教师除了做好被留级学生
的思想工作外,
p>
还须做好家长和同学的思想工作,
让留级学生得到更多的温暖和
关怀,重新树立自信心。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让智力高、
成绩好 的学生跳级,不仅能缩小班内学生的差距,也有利于智力
超常学生的因材施教,
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应注意适当控
制。
p>
(
二
)
相应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是将眼睛盯在中等程度、
中等发展水平的
学生身上。其结果,
一方面智力水平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能以更高的速度
前进,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
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智力水平
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因跟不上进度,
达 不到教学要求,
且屡遭失败而失去学习
的信心。
为了解决 上述矛盾,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
差异的教学
方式。
掌握学习、
个别指示教学法和个人化教学系统就是其中的三种
教学方式。
1
.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一种教育观,
又是一种教学形式。掌握学习认为,除了处于智 力
分布两个极端的少数学生外,
其余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不过是学习 速度的差
异。传统教学的弊端,就是不管学生能力高低,在学习进度上搞一刀切,结果使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距日益拉大。
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
人们设计了一种掌握
学习的程序,将精选的、
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分解成 许多小目标,
根据这些小目标
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
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
教师就进行诊断性
测验,测验成绩符合
要求者才能进人下一个单元,否则应当重新学习这一单元,
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矫
正学习”或“深化学习”的程序。经矫正学习学生
全部达到掌握要求后转入下一单元教学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学完全部教材。
2
.个别指示教学
个别指示教
学
(IPI)
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所提出的,
是 当前
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
IPI
的特点是根据学习 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
备教材及教学媒体,
经常详细诊断学生的学 习情况,
根据其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
导的内容和程序,保证每一学生获得
最优的学习效果。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
.个人化教学系统
个人化教
学系统
(PSI)
是由凯勒于
1968
年提出的, 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
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
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 前进,
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
准。
PSI
要求教师将课程分为许多独立的单元,然后为每一单元准备相应的书面
材料如学习材料
和学习指导书。
学生从第一单元开始学习,
当他学完这一单元后,
就可参加诊断性测验,
只有当测验成绩表明已达到教学目标后,
才允许进 入第二
单元的学习,否则必须重新学习有关材料,直到通过测验。
PSI
一般较适合于年
级较高、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小学生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
实行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节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概述
(
一
)
特殊儿童的含义
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
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
台 湾心理学家郭为藩
为特殊儿童作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
的障碍,
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
而需藉 着教育上的特殊
扶助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
,
1983)
对特
殊儿童
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
通能力方面,<
/p>
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
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
而这样偏离的情形,
须达到儿童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
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
才可以发展其最
大潜能的程度。
(
二
)
特殊儿童的分类
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
我们一般根据各类
特殊儿童的心身特点和教育需要将特殊儿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残疾儿童;
第
二类是问题儿童。
1
.残疾儿童
根据伤残的部位
不同,
残疾儿童又可以划分为感官残疾、肢体残疾、语言残
-
-
-
-
-
-
-
-
-
上一篇: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
下一篇:山大高起网教专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