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宪正
(
1938
-)
,
男,
籍贯浙江慈溪,
生于上海,
1955-1965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1965
年数字通信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5-2000
年一直从事国防科研工作,< /p>
1983
年起历任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54
研究所总工程师、第
36
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
2000
年应杭州电
子科技大学聘请兼任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工作。
p>
1985
年
—
1989
年期间曾兼任国 务院电子振兴
领导小组顾问。
1991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 殊津贴。
1987
年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90
年代当
选中国通信学会首批会士。
曾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
分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杭州电子 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通信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浙江
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2005
年荣获浙江省首 批特级专家称
号。
孔宪正教授六十年代开始从
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
八十年代后任多项大型通信与电子系统工
程总设计
师。四十多年来,孔宪正教授矢志不渝、勇攀科学高峰,成果卓著,获奖众多。独
著及合
著有
《数字通信基础》
、
《数字信息传输基本原理》
、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
、
《现代电子
工程》
、
《数字卫星通信》
、
《
“
综合电子战
”
--
现代战争的杀手锏》
< p>、《宽带数字接收机》
等著
作。
19 79
年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
1986
年获电子工业
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
1999
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
年获国家科技进
步一等奖,
2004
年获国防科技进步 二等奖。为我国数字通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做
出重大贡献,
是我 国数字通信领域早期开拓者与工程技术带头人,
也是通信电子战领域工程
科技带头人。
赵
知劲
(
1959-
),女,教授,浙江宁波市人。中国电子学会高 级会员,全国信
号处理学会委员,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 p>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
授,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于
2000
年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二
层次,
2003
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先后于 p>
1997
年、
2004
年、
2 007
年、
2008
年分别荣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 师、浙江省功
勋教师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
年、
1984
年和
2009
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
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4
p>
年硕士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1992
年晋升副教授,< /p>
1997
年晋
升教授。
1993-1994
年和
2003
年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德国达姆斯达塔工业 p>
大学和爱朗根大学进行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盲信号处理的研究。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
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并 已完成省
部项目
5
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
2
项、
浙江省厅局级项目
5
项、
中科院国
家天文台重点科研预研项目
1
项、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并已完成“十五”
国防重点预研项目
1
项。
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p>
电科院预研基
金项目
1
项,近几年涉足研究领 域为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分离、认知无线电。
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
文
80
多篇,
其中被
SCI
收录< /p>
14
篇,
EI
收录
30 p>
篇。获省部级奖
3
项、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
2 p>
项。
由赵知劲指导郎涛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郭殿武
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论文分别获
2005
年度和
2006
年度浙江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招
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号处理、软
件无线电。
联系电话:
86919121 E-mail:
zhaozj03@
游林
(
< p>1966-)
,男,博士,教授,江西临川人,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中国 密码学学会教
育委员会委员。
国际
EI
期 刊
“
Inter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Computing
Technology
”
编委。
198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代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3
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理学博
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 ,
否定了美国
SCI
核心期刊
“
L 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
主编
Richard
A.
Brualdi
等人在
1992
< p>年提出的十余年未获解决的有关(1,0)-
矩阵最大跳跃
< br>数的一个重要猜想。
2000
年
9
月至 p>
2002
年
11
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从事有 关椭
圆曲线密码理论等有关项目的研究。
2003
年受聘 为海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学科责任教授及
大连理工大学高科技研究院兼职教授。
2004
年
4
月至
2007
月
4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
博士后科研工作。
2007
年
12
月起聘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p>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美国
Clemson
大学 工程与科学学院做访问学者。
近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以
上研究课题
10
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p>
项,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
2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
1
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
基金杰青团队项目
1< /p>
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排名第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
15
密码发展基金项目各
1
项。
2003
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004
年被选为海南省“
515
人才工
程”第二层次人选,<
/p>
2005
年获第六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
2006
年 获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
专家称号。
近
5
年来在
“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
,
“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ics
”
,
“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
被
SCI/EI
检索近
20
篇。
招收
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主要研究兴趣:密码学,
代
数学、数论及其应用、模式识别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联系电话:
86878559 E-mail:
mryoulin@
youlin@
肖明波
(
1971-
)
,男,籍贯 湖南沅江,
1995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自控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2
年毕业于美国
Purdue< /p>
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并获哲学博士学
位。
2002
年
5
月至
2003
年
7
月,在美国
Rice
大学电机 与计算机工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
年
8
月受聘于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
担任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8
年
12
月获博士生导
师。
2004
年担任通信工程系副主任、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2010 p>
年
3
月加入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网络、
数字版权保护、
数据挖掘与融合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已
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被
SCI
和
EI
检索
20
多篇次;出版译著
4
部,参与编著 英文专
著
1
部。
获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 才计划支持,
近年主持完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
青年创新基金、美国
Qualcomm
无线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作为主要研究
成员多次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
军队型号项目和福建省重大科技
项目的研究工作。现为
IEEE
通信分会会员,曾多次担任
INFOCOM
、
< p>Globecom和
WICON
等国
际大会
TPC
委员。
招收硕士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无线网络、数字版权保护。
E-mail:
mingbo@
章坚武
(
1961-
)
,男,博士后,教授,杭州市人。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通
信分会委员,浙江省电子学会理事,浙江省通信
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技厅“十一五”重
大专项咨询专家,
2001< /p>
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04
年入选浙江省“ p>
151
人
才”第二层次。先后于
1983 p>
年
7
月、
1988
年
4
月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系获工学学
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1999
年
7
月在浙江大学信电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2003
年在浙江大
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从事博士
后研究。获
2004
年度包兆龙包玉刚留学生奖学金,在美国
韦恩州立大学(
Wayne State University
)进行了三个月的高访,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
已主持完成“十五”
、
“十一五”军事预研项目各
1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其中
人才项目
1
项)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2
项及其他各类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1
项,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
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
授权国家
发明专利
2
项,
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
项。
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
电信科学等国内一级
或核心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
60
余篇,
S CI
、
EI
收录
20
余篇,主编教
材
3
部,其中,
“移动通信”被列入国家 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
息处理。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多
媒体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
86919122 E-mail:
zhangjianwu2001@
汪立新
1966
-),男,研究员,浙江杭州市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 p>
电子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先后获浙江 省国防工业系统青
年岗位能手称号、
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
1998
年入选浙江省
“
151
人才工< /p>
程”第二层次。
汪立新
1985
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
1985
至
2005
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36
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99
年
12
月破格晋 升
为研究员,
2005
年
10
< p>月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汪立新从事通信与信息对抗、信号与
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已
20
多年,主
持完成的多项
科研成果分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担任某大型国
防重点项目总设计师,在上述领域主持国防预研
3
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
2
项、型号系统项目
1
项、其它横向课题多项。 发表包括被
SCI/EI
收录的论文多
篇。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号处理,软
p>
件无线电。
E-mail:
wgydfd@
李光球
p>
(
1966
-),男,安徽肥东县人,博士,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 论分会
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与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
p>
1998
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000
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
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获得者
, 2001
年、
2007
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 头人,
2005
年被评为
“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是国际
著名期刊
IET Communications
和国内一级期刊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 /p>
路与系统学报等的资深审稿人。
1988
年、
1991
年分别获南开大学电子科学系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
1995
年获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工学
博士学位。
1995
年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1 996
年、
2000
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
-
-
-
-
-
-
-
-
-
上一篇:杭州MBA院校择校指南
下一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面试问题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