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入党申请书 大学生南京大学医学院2005-2020年博士病理生理学考试真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9 13:51
tags:

-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姚进)


南京大学医学院

2005-2020

年博士考试病理生理学真题汇 总



一、

2020

< p>年真题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真题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

7

版)中建议重 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


疗,请对该方案的具体指征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分析。



2

、请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试行第

7

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

< p>
建议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机制及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

、案例分析题



(1)

诊断:高渗性脱水、低容量行休克、失 代偿性酸中毒、缺氧、发热、电解质紊


乱、高钠血症。


(2)

分析该患者休克的病因,休克所处的阶段及该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



二、

2015-2019

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真题


1.

慢性肾衰竭何时出现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答: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 isease

CKD

1.< /p>

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

≥3


月;

<60 ml/min/1.73m


2


, 持续时间

3

个月;具有以上两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

chr onic


kidney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的特点是肾单位减少, 排泌

K+

的集合管数量减少。而长期远端肾单位和集合


管 结构损伤导致残余肾单位代偿性

K+

排泌增加。此外,肾单位减少还可导致残余肾 单位血流量增


加、远端钠转运增加。


1

)低钾血症一般在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钾过多(胃肠引流,反复呕吐)

,利用排钾利尿 剂等情况


时发生。


慢性肾脏疾病,

如肾小管性酸中毒,

Bartt er

综合征,

Liddle

综合征,

肾素分泌瘤、

库欣综合征等。


2

C KD

患者代偿性变化可维持血钾

<5.5 mmol/L

但当

GFR<15 ml/min/1.73m< /p>


2


少尿,

钾摄入过多,


组织分解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时,肾脏失代偿,即可出现高钾血症。


1



2.

左心衰出现 呼吸困难的机制

?

端坐呼吸的机制?


答 :

1

)左心衰患者可发生肺淤血,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肺淤血、肺水肿的共同表 现是呼吸困难。


其共同机制为:


①肺顺应性降低,使呼吸肌做功和耗能增加


②肺充血水肿,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 io

V

A/Q

)失调引起低氧血症,

< p>低氧血症可反射性的兴奋


呼吸中枢而引起呼吸困难。


③支气管黏膜充血、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力增加。


④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和肺间质水肿,肺间质压力升高,刺激费毛细血管旁

J

受体,引起反身性


浅快呼吸。


2

< p>)左心衰呼吸困难的形式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其具体机制又各具

< p>
特征: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a.

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心 输出量,机体缺氧加剧,


CO


2


储留, 刺激呼吸中枢产生

气急

的症状。


b.

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一方面冠脉灌注不足,加剧 心肌缺氧,另一方面左室


充盈减少加重肺淤血。


c.

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a.

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小,不利于肺通气。


b .

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增大气道阻力。


c .

入睡后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敏感性降低,只有

PaO 2

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


增强,病人惊醒并感气促。< /p>


②端坐呼吸(

orthopnea


a.

端坐时部分血液因重力关系转移到躯 体下半部,使肺淤血减轻。


b.

端坐时膈肌位置相对下 移,

胸腔容积增大,

肺活量增加;

特别是心衰伴有腹水和肝脾肿大 时,


端坐体位使被挤压的胸腔得到舒缓,通气改善。

< br>c.

平卧时身体下半部的水肿液吸收入血增多,而端坐位则可减少水肿液的吸收,肺淤血减 轻。


3.

简述急性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主要调节机制。


2



答:

1

)交感神经兴奋

:

作用于肺血管的

ɑ

受体,肺血管收缩;


2

)抑制平滑肌钾通道,开放钙通道;钾通道受到抑制,

K

外流减少,细胞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


Ca

内流增多引起肺血 管收缩;


3

)平滑肌线粒体功能障碍,活性氧产生增多 ,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4

)缩血管物质增多,舒血 管物质减少;

TXA2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等 导致肺血管收缩。


4.

简述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作用。


答:自由基

Free Radical

:化学上也称为< /p>

游离基

,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 ,共价键


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 p>
自由基具有极活泼的反应性,一旦生成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


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 功


能代谢障碍。


1

)膜脂质过 氧化增强:自由基可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使之发生过氧化,造成多种损害。

< p>
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脂质过氧化使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不饱和脂肪酸

/

蛋白质的比例失调,膜的


液态性、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

< /p>


②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形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前列腺素、

血栓素、

白三烯等,


促进再灌注损伤 ;


③减少

A

TP

生成。


2

)抑制蛋白质功能


①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


② 使氨基酸残基氧化,胞浆及膜蛋白和某些酶交联形成二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直接损伤蛋白质的

< br>功能。


3

)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自由基可使碱基 羟化或

DNA

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4

)诱导炎症介质产生


5.< /p>

简述心力衰竭时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因素


答:

1

)氧化应激

如< /p>

ROS

NO

。氧化应激(

Oxid ative Stress

OS

)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 衡


的一种状态,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 中间产物。


生理情况下,这些

ROS

对机体起到有益作用 ,但在损伤时,会产生大量的

ROS

自由基及脂质过氧


化 物。可导致膜脂质过氧化增强、抑制蛋白质功能、破坏核酸及线粒体。


3



2

)细胞因子

实验证实

TNF-a

IL-6

IL-8

在凋亡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IL-10

为重要的抗炎因子。


3

钙稳态失调

Ca< /p>

对心肌具有兴奋

-

收缩偶联、

参与心脏电活动和作为 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作用。


心衰时发生,钙离子敏感性增加、

SERCA2(

肌质网

Ca-ATP

)< /p>

活性改变和钙超载等会导致钙稳态失


调。


4

)线粒体功能异常

线粒体膜电位及通 透性的改变可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

C

Cyt C

)和凋亡诱导


因子(

AIF

)使细胞凋亡,

< p>AIF

的释放还受

Bcl-2

基因产物的控制。


6.

为什么快速型心率失常可诱发心理衰竭?


答:

1

)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心率愈快,耗氧 量愈大,心脏负担也就愈重。


2

)心跳加快使心脏舒张 期缩短。一方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少,血压降


低。另一方面是使 心肌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


3

)心律不齐使房室收缩出 现协调障碍,影响了心室的射血功能。


7.

何谓表面活 性物质?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为什么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 /p>


答: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指由肺泡

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


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DPPC

)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SP

,

前者约占

60%

以上,后者约占


10%


功 能:

1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

)增加肺的顺应性;

3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 相对稳定;

4

)防


止肺不张;

5

)防止肺水肿。


原因:

1

)肺萎缩,吸气阻力增大;

2

)小肺泡萎缩和大肺泡 膨胀,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3

)液体


进入肺泡,发生肺 水肿;

4

)肺顺应性减少


8.

简述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答:由肾血管和

/

或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

Renal hypertension

。按解剖部位可分< /p>


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


1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大动脉炎(

64%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15%

)和肾动脉粥样硬


化等引起肾动脉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引起肾实质缺血,激活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RAAS

)系统而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

< br>2)

肾实质性高血压:

主要是由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 尿病肾病、

慢性肾盂肾炎、

结缔组织病、


囊肾、肾移植后等肾实质性疾病引起。


4



a.

肾炎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进 行性破坏,对水,钠排泄减少,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


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

< p>


b.

肾病性:肾实质进行性破坏,合成扩血管 物质激肽、前列腺素

E


2


、前列腺素

< p>A


2


减少,外周阻力


增加。


c.



肾功能衰竭:钠水潴 留、

RAS

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内源性洋地黄物质增加、血管内皮


功能异常—内皮素增高,以及促红素应用等均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衰竭时的高血压。

< p>


d.

肾移植后

:

移植肾动脉狭窄 、排异反应以及抗免疫药物的应用等

.


e.

透析相关的高血压。


9.

何谓肾性骨病?并论述其发病机制。


答:肾性骨病(

Renal osteopathy

)又 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


D

代谢障碍 ,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

铝积聚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

多见于


儿童患者、先天性肾畸形以及进展 缓慢的肾疾病患者。


1

)钙磷代谢障 碍。肾功能衰竭早期血磷滤出即有障碍,尿磷排出量减少,血磷潴留,血钙减少,


两者均 引起甲状旁腺增生,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

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骼释出

Ca2+

以恢复血钙


水平。当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发展,代偿功能 失效,高血磷、低血钙持续存在,甲状旁腺激素亦大量


分泌,继续动员骨钙释放,如此恶 性循环,最后导致纤维性骨炎。


2

) 维生素

D

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时,皮质肾小管细胞内磷明显增加,并有严重抑制

1


25(OH)2D3

合成的作用。< /p>

1

25(OH)2D3

具有促进骨盐沉着及肠钙吸 收作用。


3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肾功能衰竭早期即有甲状旁腺增生与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其程


度与肾功能衰竭严重 程度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除引起前述骨病外,还引起一系列骨外


病变。


4

)铝中毒。慢性肾衰时发生铝积聚,干 扰骨质形成过程,导致骨软化。铝在骨内沉积还可抑制


成骨细胞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骨 病。


5

)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 可能影响骨盐溶解,酸中毒也干扰

1

25(OH)2D3

的合成、肠钙


的吸收和使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抵抗。


10.

为什么吸纯氧可鉴别呼衰患者的功能分流与真正分流?

< /p>


答:

1

真性分流

Anatomical shunt

即解剖分流

,

即一部分血液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


交通支直接 流入肺静脉,由于该部分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与支气管扩张症有关,吸入纯氧


5



不能改善;


2

功能性分流

functional shunt< /p>

是因为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

而血流 未相应减少,

使


肺泡每分钟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显著减少,以 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


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类似动

-

静脉短路的情况,称为功能性分流,又称为静脉血掺杂。支气管哮


喘、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可导致肺泡通气的

严重不均,这些都可引起功能性分流,吸入纯氧有一定改善。


因此 ,

通过吸入纯氧

1~2h

后测动脉血氧含量,

有改 善的为

functional shunt

无改善的为

Anatomical


shunt


11.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答: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


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 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


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 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是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


机制:当半抗原

(

如青霉素

G)

进入人体后,和组织蛋白结合而成为全 抗原,对过敏体质


者可使

T

淋巴细胞致敏,进而作用于< /p>

B

淋巴细胞引起分化增殖,转变成浆细胞,产生


特异性抗体

IgE

IgE

有强烈的亲细胞性,能与皮肤、支 气管、血管等处的肥大细胞和


嗜碱粒细胞相结合。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物质时,抗原 与这些细胞上的

IgE

结合


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 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缓激肽、

5-

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


质,引起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鼻及支气管粘液腺分


泌增 多。从而引起多种多样的症状,如皮疹、哮喘、喉头声带水肿、窒息、血压下


降、休克等 。


12.

各型缺氧皮肤黏膜颜色有何区别?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或苍白

(

休克的缺血缺氧期时

)


组织性缺氧(

histogenous hypoxia

)皮肤粘膜呈玫瑰色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皮肤粘膜呈 樱桃红色

(CO

中毒

)

、咖啡色

(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或苍白

(

贫< /p>


)


13.

试述水肿的发生机制。


答:

(1)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

毛细胞血管 压增高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

微血管壁 通透性增加

;4)


巴回流受阻

;


(2)

体内钠水潴留

:1)

滤 过膜的通透性下降

;2)

滤过面积减少

;3)

有效 率过压降低

;


(3)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钠水增加

:1)

-

管平衡失调

;2)

肾血流重分布

;3)

醛固酮和

ADH

分泌增多

;4)


6



利钠激素分泌增少

.


14.< /p>

试比较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的特点


答:

Hypokalemia

对心肌电生理变化:


1


15.

呼衰病人给氧治疗的原则和机制


答: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 p>: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


进 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 br>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就是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

动脉血氧分压

<60mmHg

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分压

>50mmHg


1

)一型呼吸衰竭 氧疗原则:高流量给氧,高浓度(

>35%

)给氧


吸入的氧气流量一般是需要大于

3L

每分钟,保证充足氧供

< p>


2

)Ⅱ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持续低流量吸氧


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呼吸的维持是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 ,一旦给


予高流量吸氧,短时间内周围化学感受器对缺氧反应下降,引起呼吸抑制及二氧 化碳潴留。


16.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试述其发生机制


答:


剧烈呕吐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机制:

H


+


丢 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

HCI

丢失,血浆中

HC0


3



得不到

H


+


中和,造成血


HC0

3



浓度升高;


K



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

K



大量丢失,血

[K



]

降低,导致细胞内

K



外移、细胞内

H



内移,< /p>

使细胞外液

[H



]

降低,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

K


减少、

H



增加、

重吸收

HC0


3


增多;



Cl


< p>
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

Cl



大 量丢失,血

[Cl



]

降低,造 成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

H



增加、重吸收

HC0


3



增多,引起缺氯性 碱中毒;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可造成脱水、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


泌增高。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

H



、泌

K



、加强

HC0


3



重吸收。以上机制共


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


17.

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有何代谢紊乱?试述其产生的原因。


答:


①氮质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含氮的代谢终产物如尿素、

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

因而血中非蛋白氮的含量


7



增加,称为氮质血症。

②代谢性酸中毒:

a.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分解代谢增强,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

b

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潴留

;c.

肾小管


的产氨和排泄氢离子的能力降低,导致酸中毒。


③水中毒:

a.

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内生水增多所造成

;b.

水中毒主要由于肾排水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多;


④高钾血症

:

a.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钾从细胞内释出;

b.

钾排出减少;

c.

酸中毒使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d.

低血钠时 ,肾小球滤过液中


的钠减少使钠钾交换减少,钾排出减少所致。



18.

体内内源性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及其机制


答:主要为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


1< /p>

)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壁细胞上的

M3

受体,刺激胃酸分泌;


2

)组胺由肠嗜铬样细胞分泌,与

H2

受体结合,促进胃酸分泌


3

)促胃液素,又称胃泌素

,由胃窦和 十二指肠黏膜的

G

细胞释放,作用于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


19.

碱中毒时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的机制

/

严重肝病在碱中毒更容易肝性脑病的机制


答:碱中毒时容易引起肝性脑病是基于氨中毒学说。


1

)氨中毒学说血氨升高原因:


a.

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


b.

氨产生增多:

1.

肝硬化→上消化 道出血→肠道细菌产氨增加


2.

肝硬化→胃肠淤血→细菌滋生→产氨增加


3.

肝肾综合征→氮质血症→尿素排除障碍→ 进入肠腔→尿素酶作用下产氨


4.

肝性脑病患者初期躁动不安→肌肉活动增强→腺苷酸分解产氨


2

)氨升高对脑的损伤:


a.

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b.

使脑内神经 递质发生改变,表现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


(谷 氨酰胺、

r-

氨基丁酸增多)


c.

氨抑制

Na-K- ATP

酶活性,使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异常,干扰神经冲动传导。


d.

氨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使海马、杏仁核呈兴奋状态。


e.

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3

)碱中毒加重肝性脑病的机制


a. NH4

转变成

NH3

增多;

< /p>

b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氨减少;

c.

促进肠道

NH3

弥散入血


8



20.

低氧血症时对呼吸系统的代偿影响


答:

动脉血氧分压一般要降至

8kPa

60mmHg

)以下,才会使组织缺氧,才引起机体的代偿反应,


包括 增强呼吸血液循环,增加血液运送氧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等。


1

PaO2<60mmHg

可刺激主动脉、

颈动脉体化学 感受器,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SaO2


每下降

1

%,每分通气量增加

0 .16~0.35L

。极严重低氧又可抑制呼吸,

PaO2<24~30mmH g

时出现呼


吸慢而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

< p>
2

)低氧血症可损害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 肿。


3

)低氧减少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使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引起肺不张,增大肺内分流量进


一步加重低氧。


4

)低氧还可使支气管粘膜上肥大细胞增多,介质(组胺、

5

-羟色胺等)分泌增多,引起支气管痉


挛。


5

)低氧时肺总量及残气量均增加,肺活量增加甚少。


6

)慢性缺氧可产生肺动脉高压。


21.

何谓肺性脑病,它的发病机制


答:肺性脑病

Pulmonary encephal opathy

)是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

(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

引起的以中


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1

)二氧化碳直接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也能使脑血管扩张, 从而使脑充血

;


2

)缺氧和酸中毒损伤 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

;


3

)缺氧使脑细胞

ATP

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膜上

Na -K

泵功能,引起细胞内水、钠潴留,形成脑细


胞水肿

;


4

)呼吸衰竭时脑脊液

pH

< p>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可增强脑谷氨酸脱羟酶活性,使γ

-

氨基丁酸生< /p>


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


22.

何谓 蛋白组学?常用技术手段?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蛋白组学研究病例机制。


答:

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

研究细胞、

组织或生物体蛋 白质组成及其


变化规律的科学。


蛋白质组学主 要涉及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蛋白质组的组成成份,

即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的研 究;


二是研究蛋白质组的功能,即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


1

)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研究手段


9



双向凝胶电泳、

双向高效柱层析、

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微量测序、

氨基酸组成分析 、

质谱分析、

生物


信息学分析等。


2

)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手段

酵母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生物传感芯片质谱、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的突变表达分析、磁

< p>
共振成像、

X

线晶体衍射分析、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23.

高钾血症对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及机制


答:

高钾血症对酸碱平的影响主要是可以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并且出现反常性碱性 尿液,主要的发


生机制:


1

) 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升高,细胞外液钾离子内移,而细胞内液的钾离子外出,引起细胞

< br>外液酸中毒。


2

肾小管上皮细 胞内的钾离子浓度增高,

钾离子

-

钠离子交换增强,

排钾离子的能力增加,

排氢离子


减少可以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并且尿液 呈碱性


24.

重症肌无力转导机制


答: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传统观点认为

MG

的发病与乙酰胆碱受体自身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密切相


关。


1

)自身免疫学说


乙酰胆碱受 体

(AChR)

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为自身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 体

(AChR

抗体

)

主要是


IgG

,抗原抗体结合激活补体,沉积于运动终板,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障碍, 导致肌无力症状,


2

)代谢紊乱学说


引起本病的病变位于横纹肌的神经

-

肌肉结合部 ,症状类似箭毒素作用,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传导是由神经产生冲动 后,释放出乙酰胆碱,引起终板膜产生电位差,而后传导


至肌肉使其纤维收缩,在重症肌 无力患者,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不足,或胆碱酯酶


活性过盛,以致乙酰胆 酰破坏过速,导致神经

-

肌肉兴奋传递障碍而发病。


3

)药物的毒性作用


某些抗生素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

-

肌肉传导 具有阻滞作用,此类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


素,新霉素,多黏菌素,卡那霉素,巴龙 霉素,紫霉素等,关于这些抗生素对神经

-

肌肉传导的阻滞


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链霉素和箭毒素一样,可以减低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也有人


10



认为它可以减少递质

(tr ansmitter)

的释放。


25. DIC

和慢性肾衰都可导致机体出血,试述机制有何不同


答:

1

DIC

导致机体出血的机制

< p>


a.

凝血物质的消耗。在

DIC

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b.

纤溶系统的激活。在

DIC

过程中,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纤溶酶形 成增多,纤溶酶除能


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外,还能水解凝血因子

及凝血酶原等,使这些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


c.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大量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强烈的抗 凝血作用,而引起出血。


2

)慢性肾衰导致机体出血的机制


a.

血小板功能障碍

包括血小板

3

因子活性降低引起的血小板膜功能的异常、

贮存池缺乏、

< p>前列腺素


缺乏及其他代谢异常。


b.

血管壁异常

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 环素(

PGI


2


)的活力增高,

PGI


2


具有强烈的扩张


血管和抑制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影响止血过程的初始阶段。


c.

纤溶活力降低

研究发现

CKD

患者纤溶蛋白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及抗纤溶酶的活性增加。


d.

部分凝血因子的改变

尿毒症时凝血酶原时间可轻度延长,这种延长可能由于尿毒症毒性物质


抑制了因子

等的活力。同时,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肠道灭菌综合征, 使维生素

K

的吸


收及合成障碍。这些因素也是造成出血倾 向的部分原因。


e.

贫血及氮氧化物过度合成

CKD

患者有贫血,红细胞在止血过程的初始阶段有重要作用。

NO


抑制血小板聚集。


26.

蛋白质修饰有哪几种形式


答:

1

)水解修饰


2

)肽键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修饰


3

)二硫键的形成


4

)辅基的连接及亚基的聚合


27.

细胞凋亡


答:细胞凋亡 (

apoptosis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 。


1

Apoptosis

< p>信号传递:

a.

Fas

介导的

apopto sis

2

)细胞色素

C

介导的< /p>

apoptosis

3

)粒酶

Gr B


导的

apoptosis

4

)死亡蛋白介导的

apoptosis


11



2

apoptosis

的相关调控基因


a.

抑制凋亡基因:

Bcl-2

IAPs


b.

促进凋亡基因:

Fas

Bax

P53


c.

双向调控基因:

c-myc


28.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方式


答:

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它的控制方法有两种:

一 种是直接控制,

机体需要的时候,


使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不需要的 时候减少。另一种是间接控制,也就是通过其他腺体控制,


比如寒冷的刺激,可以使甲状 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这不是神经系统直接控制的结果,而是通


过另外的腺体

——

脑垂体,它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增多。但是,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的多少,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因此,内分泌系统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间接控制下活动 的。


内分泌腺体之间的正反馈和负反馈。


29

.

缺氧类型及机制


答:

1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指由

Pa O2

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当

Pa O2


8kPa

60mmHg

)时,可直接导致

CaO2

< p>SaO2

明显降低,因此低张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张性


低氧血症(

hypotonic hypoxemia

。机制:

< p>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掺杂入动


脉血增多。


2

循环性缺氧

cir culatory hypoxia

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 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又称为低


动力性缺氧(

hypokinetic hypoxia

。循环性缺氧还可以分为缺血性缺氧(

ischemic hypoxia

)和淤


血性缺氧(

congestive hypoxia

。缺血性缺氧是由于 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淤血性缺氧是由于静脉回


流受阻所致。

循环性缺氧的 原因是血流量减少,血流量减少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二种。


3

组织性缺氧

histogenous hypox ia

指由于组织、

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机制:

组织中毒;


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4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Hb

量或质的改变,使

CaO2

减少或同时伴有氧合

Hb

结合的


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机制:贫血 ;

CO

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肠源性紫绀;血红蛋白


和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3

0.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答: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 /p>

Injury

)缺血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


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

-

再灌注损伤

.


12



1

)无复流现象(

No-Reflow Phenomenon

解除缺血原因后缺血组织得不到充分血液灌流


a.

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b.

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栓塞


c.

中性粒细 胞与内皮细胞黏附

,

嵌顿

,

堵塞毛细血管


d. ROS

升高,中性粒细胞黏附

,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


e.

缺血组织收缩,微血管被挤压


2)

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主要有

Na-Ca

交换增强和生物膜损伤引起 ,其引起

I/R

机制为:


a.

线粒体功能障碍:干 扰线粒体的

氧化磷酸化

,使能量代谢障碍,

ATP

生成减少。


b.

激活多种酶类:

Ca 2+

浓度升高可激活磷脂酶、蛋白酶、核酶等,促进细胞的损伤。


c.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通过

Na+- Ca2+

交换形成一过性内向离子流,在心肌动作电位后形成短


暂除极而 引起心律失常。


d.

促进氧由基生成;钙超负荷使钙 敏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促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

黄嘌呤氧


化酶

,使自由基生成增加。


e.

使

肌原纤维

过度收缩


3)

白细胞的作用


a.

嵌顿、堵塞毛细血管有助于形成无复流现象。


b.

白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水肿


c.

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使组织发生蛋白水解性破坏和液化。


d.

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而损伤组织。


4

)线粒体功能损伤,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5

)自由基的作用


ia-Reperfusion

Injur y

引起自由基增多的原因:

a.

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增多;

b.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明显增 加,所摄取的

O


2


绝大部分经细胞内的

NADPH


化酶和

NADH

氧化 酶的作用而形成氧自由基

; C.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d.

儿茶酚胺

< p>
的增加,儿茶酚胺氧化能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


2. Oxygen free radical

< p>的损伤作用

1

)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2

)抑制蛋 白质功能

3

)破坏核酸及染色


4

)诱导炎症介质产生


31.

大量饮清水尿量变化


1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9 13: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3871.html

南京大学医学院2005-2020年博士病理生理学考试真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