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
1999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收专业:新闻学
考试课程:中国传播史
研究方向:传播学、广告学
一、填空题(每格
2
分,共
40
分)
1.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
,现存北京图书馆的
,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2.
自
p>
年起,
《遐迩贯珍》增出《布先篇》
,这是我国中文报刊首次出现 p>
收费广告。
3.
上世纪末上海形成 三家中文报纸鼎立的格局,这三报是
4.
王韬阐明了他的政论写作原则,这种
政论写作原则,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5.
年 p>
8
月
9
日,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p>
6.1900
年
1
月 p>
25
日创刊的
是被誉 为
“中国革命提倡之元祖”
的
报纸。
7.
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家。
8.
于右任创办的“竖三民”报即
。
9.
,即
。
10.1918
年
10
月
14
日
宣告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
新闻学研究团体。
11.
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是
, p>
1922
年
9
月
13
< br>日创办于上海。
12.
中共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 都创办过日报,大革命时期创办了
,解放战争时期创办了
。
13.
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是
年在哈尔滨创办的。
14.
新华社的前身是
1931
年创办于江西瑞金。中央电视台的
前身是
年
5
月 p>
1
日创办的北京电视台。
15.1988<
/p>
年
1
月日起,台湾当局实施了
年之久的“限证”
、
“限张”
、
“限印”
等所谓的
“一报三禁”
,全部宣告解除。
二、简述题(每题
p>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时务文体的特点。
2.
简述邹韬奋的优良报刊工作作风。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p>
1.
试述刘少奇同志的新闻思想。
2.
试述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1999
新闻业务试题
一、
填空题(共
10
分)
1
、
〈
〈震撼世界的十天〉
〉的作者是
----------
的(国名)
2
、中央电视台一套是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二套是
---------
,七套是
-----------
频道
3
、为新闻配资料是为了
------------------ ----
4
、
“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有
--------------
、
--------------
、
---------
、
---------------
、
5
、
---------- ---------------------
,屈指行程二万
二、问答题(共
30
分)
1
、何谓同期声,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有何意义
p>
2
、副刊配合新闻版应注意什么?可以不配合新闻版吗?(举例说明)
3
、评论性编者按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三、能力题(共
60
分)
1
、把下述消息改写成今日新闻(
20
分)
< p>,并制作复合型标题(10
分)
2
、
阅读通讯
〈金戈铁马鏖战急〉
,
据此写一短评
(
800-1000
字)
,
并配上标题
(
30
分)
材料:关于子弟兵抗洪抢险的。
厦门大学
200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收专业:新闻学
考试课程:中国传播史
研究方向: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
p>
一、填空题(每格
2
分,共
40
分)
1.
如果按
一文引述的史实的上限计 算,
中国有报纸的
年份应该不晚于公元
724
< p>年。
2.
辕门抄是
。
3.
外人在华办报,总体上是
的舆论工具。
4.
《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
的报纸。
5.
在华东、华南、华中、华 北,维新派创办的最有影响的报刊分别是
梁启超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中提出的衡量报纸好坏
的四条标准是:
。
6.
,革命更坦率,进而称自己的报刊
为
报。
7.
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8.
梁启超写了
p>
一文反对帝制,
袁世凯派人送去
20
万元请他不要 p>
发表,被梁启超拒绝。
9.
“五四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主编的报刊分别是
。
10.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根据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年
1 p>
月《红色中
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
11.
邹韬奋前后主编了“六刊一报”分别是
。
12.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中
共
中
央
在
革
命
根
据
地
和
国
统 p>
区
创
办
的
日
报
分
别
是
。
13.
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在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于
1937
年< /p>
日在上海宣告成立。
14.
年 p>
1
月由国务院领导的全国性大报《经济日报》创刊。
15.1926
年
10
月
1
日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开始正式
播音。
年
12
月
30
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6.1992
年
10
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上天,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 /p>
道,覆盖
多个国家和地区。
17.
年四月一号中央电视台创 办新闻评论节目
《焦点访谈》
。
《焦点访谈》
的选题宗旨有三个:
。
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经验。
2.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战斗转移。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试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p>
2.
试述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和李瑞环的《坚持正面宣传 为主
的方针》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001
新闻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
20
分)
政治家办报
新闻敏感
跟镜头
长栏
破栏
马克制(
MAC
)
<
/p>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
《赤都心史》的作者是 p>
------------
,
《饿乡纪程》的作者是
- ----------------
2
、
------ ------
年元旦,
CCTV
“新闻联播”
节目 正式设立,
1979
年
1
月
28< /p>
日,
-----------
(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
上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
3
、大样是
< p>--------------------------清样是
----- -------------------------
4
、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收听率最高,影响最大的新闻节目是
-----------------------
它的首播时间是
------------------------
5
、旧时王谢堂前燕,
--------------- ---------------
三、问答题(共
30
分)
1
、简述复合型新闻标题各部分的作用,任务
2
、电视媒介有哪些局限?
3
、简述电视画面剪辑中的“叙事剪辑”的三种常用结构方式
四、能力题(
40
)
< br>配合通讯《一心为百姓》的刊登,撰写一篇短评,要有标题,字数在
1000
字左
右。
2001
厦门大学传播学试题
传播学理论试卷
一.
名词解释:
舆论
模式
民意
传播学
反馈
沉默的螺旋
二.
简答题:
1
.
简述传播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2
.
人际传播有什么基本功能
3
.
简述大众传播研究中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主要区别
4
.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形成过程
三.
论述题:
1
.
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有什么?评析《钱被风刮跑以后》
2
.
简论“满足读者需要”,谈谈《广州人如何读报》给你的启发。
公关原理与实务试卷
一.
简答题:
1
.
何谓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
2
.
指出网络发展对公关管理的影响
3
.
简要介绍埃维李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
4
.
简要概述发展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
分析论述题:
1
.
企业公众传播与社会公众舆论的关系?
2
.
比较公关传播的四种模式,评析其对现实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三.
综合题(略)
广告学原理试卷
一.
名词解释:
发散思维
消费“趋潮”
DAGMAR
理论
广告效果饱和理论
企业形象要素
二.
简答题:
1
.
简述谋略、战略决策与广告策划的关系
2
.
广告与新闻的异同表现在那些方面
3
.
如何确定广告目标?广告目标与企业目标、销售目标有何异同
4
.
简述广告正文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
三.
论述题:
1
.
以案例谈谈文化因素对广告策划创意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2
.
面对
WTO
的挑战,品牌的地域性与全球性矛盾更加突出,谈谈品牌策略中
“塑造
民族品牌”提法是否正确
3
.
广告语言要规范,以“规范与创新 ”为题,写
600
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对广
告语
言问题的看法
<
/p>
厦门大学
200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收专业:新闻学
考试课程:中国传播史
研究方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一、填空题(每格
2
分,共
40
分 )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
中国的报纸有
年以上的历史。
2.
是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新闻传播媒介,
始于北宋,
盛行于南宋。
3.
至晚在
p>
北京就已经出现了可供“贾儿”们“博锱铢之利”的民间报
房。
4.1953
年在香港创刊的
,
每期一 册,
是中国境内第一家铅字印刷的
中文报刊。
5.
出到
19 51
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外文报纸。
6.
在报纸和舆论的关系上,梁启超认为
,他提出的衡量报纸质
量好坏的四条
标准,即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是:
。
7.
,
1904
年
8
月在北京创刊,是为“开民智”而创办的,以中下层市
民为主要对象。
8.
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9.
《民报》和《新民从报》的大论战,涉及范围很广,主要有
。
10.
1910
年
10
月
11
日在上海创办,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
革命报纸。
11. 1926
年
10< /p>
月
1
日
成立,
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
台。
12.1931
年
1
月
1 7
日红色中华新闻社在
成立。
13.
埃德加
-
斯诺于
1937
年
10
月撰写了< /p>
, p>
第一个中文版本改为
《西行漫记》
。
14.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这一天是我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
< br>日。
15.
5
月 p>
1
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开始试播,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 p>
年元旦,
(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
)正式设立。 p>
16.
年 p>
4
月
8
日中国第一颗实验通讯卫星上天。
17.
台湾主要电视台
三分天下,竞争激烈。
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申报》
《新青年》
,
“五四”时期如何向现 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
2.
简述时务文体的特点。
3.
简述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宣传业务的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业务的改进。
2.
试述
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
2002
新闻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
20
分)
隐性采访
景别
反馈
实题与虚题
胶转磁
二
、写出
5
位我国新闻界名人的各一部新闻代表作(
10
< p>分)
(例: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
)
三、问题题(
40
分)
1
、画版样应该按照怎样的先后次序进行,应达到怎样的技术要求
2
、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3
、谈谈你对电视新闻采访独特性认识
4
、简述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要求
四、论述题(
30
分)
下面是两家报社对同一会议各自采写的新闻。
请以此为案例或案例之一,
阐述如
何改革会议新闻报道。
(其一是全文照抄会议内容,其二做出了价值选择
-----------
< p>笔者注)
2002
年厦门大学传播学试卷
(
1
)广告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0
分)
1
、广告创意嫁接
2
、产品定位
3
、脑波理论
4
、企业 传播
5
、品牌比附定位策略
二、简答题(
40
分)
1
、简述对“广告策划”概念的不同理解?
2
、谈谈广告效果的评估标准?
3
、简述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4
、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卖点,该如何 发展
USP
?
三、论述题(50分)
< p>
1、
如果某个品牌的方便面把大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之一,
应该 如何进行产
品定位,进而如何作有效的目标沟通(包括广告、促销和公共关系)?试提出
你
的方案设想。
(15分)
2、请列举一个你认为最失败的名人广告案例,并分析其原因。
(15分)
3、1879
年的一天,因为
P&G
肥皂厂中一名工人的疏忽,致使香皂原料充
满泡沫,之后,使得
IVORY(
象牙
)
香皂能漂浮在水面上。当
P&G
试图从消费者那
里得知为
什么他们想要更多的“漂浮香皂”之后,发现“漂浮”的属性给消费者
带来免受在水底摸
索香皂之苦的利益。
因为他们经常在雾气蒙蒙的俄亥俄河中洗
衣或洗澡。
这个事例对你有何启发?(20分)
(2)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一、简答题(20分)
1、请对柯特利普提出的“环状结构模式“进行简要评介。
2、请简要指出双向沟通的长处和短处。
3、请概述二战以来公共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4、请简要介绍公共策划中传播渠道选择的一般程序。
二、分析论述题(50分)
1、
请用实际的案例分析阐述在公共关系管理中应如何 看待、
处理组织利益与社
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2、
请从公关的角度,
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真实现象进行分析,
并
就如何保证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提出你的看法。
三、综合应用题(30分)
有四位客人在某著名酒家就餐,
喝完汤后发现盛汤的钵底有一只蟑螂。
客人当即
向店家投诉索赔,
提出拒付餐费和每人几百元的身心损失 赔偿。
在与店家交涉支
付损害赔偿未果的情况下,
顾客转 向求助舆论帮助。
媒体在查证之后,
以顾客喝
到的竟是“
蟑螂汤“为题,对该酒店进行批评报道。酒店领导看到新闻报道后,
召开记者招待会,指
责媒体报道中的“蟑螂汤“是对本店抹黑,要求媒体公开更
正道歉。
媒体 也不甘示弱,
马上开辟专栏邀请各界人士对此事进行讨论。
事态进
一步发展,惊动政府有关部门,派出卫生检查组对酒店进行全面的检查。最终,
该酒店由于卫生条件问题,
被勒令停业整顿。
请你从公共关系的角度,
< p>对该事件
的性质以及酒店对此事件的处理进行评析,
并站在酒店公共 关系管理的角度,
提
出你的处理建议。
(3)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文化2、抽样3、大众传播4、传播媒介5、信息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
突出媒介特色”的关系。
2、广告传播如何准确地选用传播媒介?
3、简述建立“国际传播和信息新秩序”主张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4、从不同角度简述传播的类型。
三、论述与应用题目(40分)
1、试论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2、
简述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并根据 价值取向评论消息
《
“110”
响起拜年话》
(原文太长,故略)
厦门大学
200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收专业:新闻学
考试课程:中国传播史
研究方向: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一、填空题(每格
3
分,共
30
分)
1
、
,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2
、
《遐迩贯珍》
1855
年曾出版附刊
3 p>
、时务文体的文体的特点主要是梁
启超概括的三点
,
4
、
,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5
p>
、王韬、戈公振、徐宝璜、邵飘萍、黄远生、范长江的代表性著作分别
是
p>
,
6
、十年内战时期根据地新闻事业中,影响最大的是
社。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
,影响最大的一个革命报纸。
,的创办
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
7
、
《立报》实行
,的方针,成为当时销路最好的报纸。
8
、杨伟光认为办好“焦点”节目的关键是
,
。
二、名
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
< /p>
1
、议题设置
2
、新闻传播学
3
、监督批评权
4
、容器人
5
、受众参与理论
6
、
《塔罗瓦尔宣言》< /p>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
1
、简述邹韬奋优良的办报作风
2
、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
30
分)
< p>
1
、论述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和李瑞环《坚持下面宣传为主 p>
的方针》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就其中一点,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2
、试述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20
0
3<
/p>
新闻业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