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传播学的
“综合魅力”
——综合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
(转帖)
沈鲁
发布于:
2009-08-27
16:28
股票、
房市让金融经济火了,
百家讲坛让中文历史热了,
超女快男把新闻传播推到风口浪
尖了
。
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大军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那就
是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综合性大学。一方面是因为在开设新闻学、传
播学硕士点的高校中,
综合性大学数量上占有优势,全国共有
70
所学校、机构拥有新闻学硕士点,其中综合性大
学就占了一半。另一方面,综合
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高。在
10
个设置有新闻学博
士点的单位中,除去南京政治学院是军事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社科院系统,其余
8
所普通高校有
4
所是综合性大学,而
10
个传播学博士点授权单位中,有
7
所院校是综合性
大学。
“综合”看点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一:知识结构强
在日益讲究新闻 报道质量的今天,写出好稿子不仅要靠勤奋,扎实的专业基础,
“一专
多
能”
的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
综合性大学学科配置齐全,各个专业的人都能接触到 ,
适合
新闻人汲取不同类型的思想,
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 动和讲座也可以让自己迅速融入专业融合
的知识海洋中。
有人戏称武汉大 学的新闻学
“单波是用哲学与文学研究传播学,
张昆用史学
研究传播学,张金海用经济理论研究广告学”
,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新闻学本身就是建立 p>
在文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上的一门专业学问,多点综合性思考对研究不无裨益。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二:人脉资源广
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全面,
< p>科技、政法、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校友分
布,在一些和新闻业联系密切
的政府机关、文化系统里,综合性大学的校友优势也最明显。
而且,
综合 性大学往往在社会研究、
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占有学术优势,对一些重大
< br>事件进行点评的常常是那些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
在综合性大学读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p>
除
了能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广泛的人
际交往能力。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三:发展潜力足
综合性大学往往 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
在当地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得到地方政
< p>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较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发展优势。
2005
年
10
月
17
日,
在国务院学位办第
10
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中,新增了
8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
位: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是暨南大学、四川大
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
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是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新
< br>闻传播学领域的领先优势。虽然新闻学硕士点已经在理工、财经、
政法、
师 范类院校中遍地
开花,
但要继续深造,还得向综合性大学的门槛迈进。综 合性大学对外交流机会多,海外的
知名度也相对较高。
对那些今后想去海 外
“镀金”
的同学而言,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
究生
文凭更有含金量。
院校推荐
南国明珠——暨南大学
推荐理由:地处 广州,中国新闻业最活跃的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力强劲,博士点
授权单位,学术力
量雄厚。
院校小记:
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
《中国研究生 教育评价报告
(
2006~2007
)
》
公布了中国
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估排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位列
13
,为重点优势学科单位。虽然
暨大的名气没有同城的中山大学响亮
,可是暨大早在
1986
年就成为我国第三批新闻学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
2001
年又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升格为新闻 与传播学院。
2003
年,暨南大学新闻学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与国 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两年之
后成功申报新闻学博士点,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新闻学博
士点。
回望历史,暨南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专业的
5
所高校之一, p>
20
世纪
50
年代曾
经盛极一
时,与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复旦有中国新闻学“金三角”之美誉。暨大新闻学集中
体现了
南方新闻界务实的特色。
暨南大学的名师很多,
中国第一位留学法国
8
年之久的传播
学博士陈卫星就首先在这里收徒讲学;黄匡宇教授提出
了电视新闻“声象双主体论”
,并首
次从符号学角度对电视新闻学理论进
行立体建构。
2002
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童兵先生来暨
大讲座时,
曾将暨大新闻专业提高到与复旦、
人大齐名的程度来褒扬。
< p>暨南大学新闻学为广
东乃至东南亚的传媒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
如
《南方日报》
总编辑杨兴锋即毕业于暨
大的新闻学专
业。
报考难度:
2007
年暨大新闻学共有
336
人报考,最终录取
50
人 ,其中包括
9
名推免生,录取分
数线为
3 67
分,其中单科线为
55
分和
90
分,上线人数
92
人;传播学共有
221
人报考 ,最
终录取
26
人,其中
6
人是推免生,录取分数线为
363
分,单科线为
55
< p>分和90
分,上线人
数
52
人。跨考咨询师建议:相比传播学,暨大新闻学专业报考热度更高些,但录取人数也
更多。
暨大新闻传播学的录取分数线不低,
这可能和同城的中山大学没有新闻传 播学硕士点
有关,想考暨大新闻学的考生需早做准备。
古都学老——西北大学
推荐理由:办学历史相对较长,人文底蕴深厚,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
院校小记:
西北大学是西北 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新闻传播教育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为
< p>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新闻与文化传播专门人才。
1972
年西北 大学就开设了新闻课程,
2000
年获批设立新闻学硕士授权点,西北地 区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闻人大多出自西北大
学。
当前全国业界许多单位 的重要岗位上,
均有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的身影。
如新
< br>闻学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副总编张满丽、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刘雅鸣、陕西《三
秦都市报》总编朱冰尧、
《陕西工人报》总编刘鹏等。
西北大学新闻学 的特色和优势是,
对新闻学基本原理、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新闻文 化学、
新闻媒介批评、
新闻采访与写作、
报纸编辑、 p>
广播电视新闻、
新闻摄影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
最近,
西北大学在广告学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
这和学术带头人杨立川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 p>
关系。
2006
年
10
月,国 内广告教育最高级别的学术盛会——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
5
届学
术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这进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学在广告界的知名度。
报考难度:
西北大学是首批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录的高校,是西安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西北 大学
2007
年的录取线遵循国家划线
B
类地区的标准,即:总分
345
分,公共课
53
分 ,专业课
80
分。跨考咨询师建议:考生只有通过国家规定的录取分数才 能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每年
都有一定的变化,需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
陇西明月——兰州大学
推荐理由: p>
西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培养出了水均益等传媒界人才,
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
院校小记:
兰州大学这座西北学术重镇,
在新闻学方面也 有着不平凡的过去。
兰大的新闻学曾经红
火一时,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
毕业生分配到新华社系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中 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
在全国新闻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
在西部 p>
各省、
市、
自治区新闻单位和地县的新闻单位中,
< p>兰大新闻系的大批毕业生常年工作在艰苦
环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卫星发射基
地均有他们的身影。
兰大新闻系系主任段京肃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
1999
年被确定为甘
肃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于
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及西北新闻事业研究,
1998
年当选中国新闻史学 会理事;杨魁副教授长期从事应用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在
公共关系学领域的研究颇
受全国同行关注,
现任兰州大学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
王天定
副教授对新闻传播道德与法规颇有研究;
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础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与研究 方
面有较大影响,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创作大奖。
兰州大学新闻系 专家重点研究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史,
填补了中国新闻联播事业史研
究
的空白,
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
兰大新闻系的科学研究注意紧密结合西北地区实 际,
在
边远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方面作了认真研究。
报考难度:
兰州大学新闻学
2007
年共有
232
人报考,录取
29
人;传播学有
237
人报考,录取
32
人。
2006
年新闻学有
2 66
人报考,录取
30
人;传播学
247
人报考,录取
31
人。跨考咨询
师建议:
和东部学校相比,
报考热度明显低于其他重点大学,
近两年报考录取状况基 本持平,
变化不大。
天府学宫——四川大学
推荐理由: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西部有广泛影响;国家西部大
开
发战略的龙头地区,已被划为经济开放区,发展潜力巨大。
院校小记:
提起四川大学的人文学科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学,其次是中文。仔细看以下相关
介绍:
中国语 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位及新闻学博士点研究领域包括: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 p>
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
/p>
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内容还是偏向中文,
所以报考川大新闻学研究生
的考生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
四川大学新闻学 名师汇聚。
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
是全国首 届
“十
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1996
年开始作为高级理论专家客座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
课题研究;
蔡 尚伟教授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是大型电视系列片《毛泽东在四川》
、
《巴
蜀四帅》
、
《邓小平与四川》的主摄像、发 起人、策划人,制作过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
吴建教授在新闻摄影、广告学、
新闻传播教育、媒介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
构建
了较
有特色的新闻摄影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报考难度:
四川大学新闻学
2007< /p>
年的复试分数线为
345
分,单科成绩为
55
分和
83
分;
2006
年的
复试分数线为
350
分,
单科成绩为
5 6
分和
84
分。
总体来说在全国重点大学中竞争激 烈程度
处于中游。
2007
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
286
人,录取人数为
45
人,其中
8 p>
名为推免生;传播
学报名人数为
313
人,< /p>
录取人数为
51
人,
其中
9
名为推免生。
2006
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
281
人,录取
44
人,其中
7
人为推免 生;传播学报名人数为
329
人,录取
60
人,其 中
9
名为推
免生。
跨考咨询师建议: p>
这个报录比虽然低于东部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但在西部地区却是最
高的。
华北精英——河北大学
推荐理由:临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学术方向新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