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
言和文学”
,其实语文,是
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是人们 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同
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
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
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是掌握一切知识的
重要途径。所以,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p>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
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
大学,
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
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
、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
作文
等等,
是要求面面俱到的。
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
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
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
< p>而上了
大学才发现,
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
它不在强调咬
文嚼字,
不再强调面面俱到,
不再 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
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
的长处,去学
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
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 自己的心
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
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
学习感兴趣,
就为你的语文学 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两千年前的
“文
圣”孔子就曾说
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
话正说明了“好”<
/p>
、
“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
神支柱
。爱因斯坦说过: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
是工作中的
乐趣,
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
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
值的认识。
”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
教室
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
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
这促使我能
< br>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
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我认为有
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
为
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
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
同时
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
也是重要原
因之一。叶圣陶说过:
“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
任务就是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
方面的良好习惯”<
/p>
。
从而可知,
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
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
文学习。
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
老师的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
综上所诉,
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 金
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
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
即
“取长补短”
,< /p>
而非“扬长避短”
,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
生我才必有用”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所
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
的
个性,
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
这正是大学语 文存在的大背
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
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
< p>,
仁者爱人:心怀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p>
,居安必
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
人比而不周”
,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
“世事洞明皆学问,< /p>
人情练达即文章”
,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
难而进,
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
< p>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
此外,
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
著如《周易》
,
《离骚》
,
《中庸》
,
《大学》
,
《老子》
,这极大的培养了
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
也增强了我们的 爱国情操和文
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
在
,
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
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
“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
,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
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
会的终极关怀。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
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四层分析法
大学语
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
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
万变的学习方法
。
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
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
文之中能应变自如。
所谓四层分析法,
从其表面
意义可知
,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
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
品的表层含义;
第二,
语义层,
从词义、
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
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
分析,
将文章中反映时代、
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
出来;第
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
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
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
四层分析法的
运用可以使我对文
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从表面的简单
基本的
语句表达,
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
现在我就自己
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
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
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
称代表。
音乐美。
这种音乐美,
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
法的运用所造
成的。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
逢着
改为
飘过
外,
其它词句完 全一样;
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
容上首尾呼应,
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
从而
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
尾两节的
悠长、悠长
;第二节中的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 样的
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以及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第三节中
的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第四节中的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
凄婉迷茫
;第五节中的< /p>
远了,远了
;第六节中的
< p>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及
p>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这种词句的重叠
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
使这首诗具
有
相当强烈的音乐性。
语意层,
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
在我的理解而言,
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
翻译为白话文,
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
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
,
晶莹露水结成霜
.
我 心中的佳人
,
伫立在那河
水旁
.
逆流而上去找她
,
道路险阻又太长
.
顺流而 下寻她
,
仿佛就在水
中央
.
< p>芦苇茂盛密又繁,
晶莹露水还未干
.
我心中的 佳人
,
伫立在那河
水边
.
逆流而上去找她
,
道路崎岖难登攀
.
顺流而下去寻 她
,
仿佛就在
水中滩
.
芦苇片片根连根
,
晶莹露珠如泪痕
.
我 心中的佳人
,
伫立在那河水
边
.
逆流而上去找她
,
路途艰险如弯绳
.
顺流而 下去寻她
,
仿佛就在水
中洲
.
< p>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隐喻层,
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
体去说明喻旨,
而是思考当 两者被放在一起,
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
么意义,
产生另 外一种什么意义。
因此,
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
而
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
杜甫的诗有
“史诗 ”
之称,
以其
《兵
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
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不仅表达了戍卒
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
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
兵黩武加
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
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
述,
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语文学习总结课件.doc
下一篇: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