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大学有哪些-
考研经验分享:为什么考研一定要考名
校?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经验
1
:
首先
,
名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都很优秀,
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 着大
批学生报考。
其次,
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 毕业就业竞争力降低。
再加上社会对名
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
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
,名校考
研甚至已经成为
考研的一种“潜”趋势。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而且就
目前来看,尽
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这种“名校热”依然还在持续。
1.
名校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 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
北大、
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 术讲座,
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座的情况。
除
此之
外,
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
科研实践的机会,
相对而 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
较少。
2.
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不少人认为,如果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
牛”导师,那么今后的学
术研究,
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可能会一帆风顺。
即使是自己找工作,
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
平台,
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
985
和
211< /p>
院校毕业生,
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
过这一关卡。
经验
2
:
我研
究生毕业了,
我读的不是名校,
我知道名校与普通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在哪里,
所以,
建议有考研打算的你,考名校。
读研,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主 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学历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帮助自己
跨过学历的
门槛,
虽然国家有相关政策禁止设置名校毕业的就业壁垒,
但在研究生数量暴增< /p>
的情况下,这道门槛只会更高更隐晦。
如果在普通院校读研,
入学时,
你会充分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力量 ,
有很多同学是专科毕业生
或者已经工作的当地人,
并非 出于学历歧视的原因,
而是大部分这样的同学,
入学途径充满
了世故的味道,
然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导师会在北上广有多处房产,全家移民海外。对< /p>
普通高校中某些导师,
研究生招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术延续,
而是为了生存,
普通高校
由于缺乏课题和项目,
高 校教师的收入和其他人群有明显的差距,
而这一差距在文科与理工
科导师
之间更加明显,同样的劳动,因为学术成果应用性不同,收入不同,那么,为了生存
和更
好的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普通高校争先恐后设立硕士点,
竭尽所能扩招研究生 的动
力从何而来。本着这样的目的,
进行研究生培养教育,学院就像生产 文凭的公司,
导师委员
会主席就是公司的老板,
导师就是 员工,
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甚至是导师完成学术项
目的工具,
导师与学生相互糊弄,
只为应付国家的毕业和学位标准,
导师获得经济收益和人
脉关系,学生得到学历和可能的发展空间,各取所需,等价交换
,这就是高等教育市场化,
流水线的学历生产,让入学门槛低的普通高校的学历证和毕业
证,迅速贬值。
如果你就读一所名校,
p>
那么,
情况是另外一个样子。
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通过在自习室熬打< /p>
时间从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
有着相对扎实的专业基础,
对 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相对成熟
(世
故的处世损人利己,成熟的处世利人利
己),相对而言竞争的手段更加公平。从导师来说,
名校相对而言,
更容 易聚集和培养有研究精神和分享精神的导师,
名校课题和项目申请的难
度
相对较低,
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
这意味着 p>
“导师有肉吃,
学生有汤喝”
,
沦为学术白工
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在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时有机会参与实质性工作,
发表个人 p>
的成果,
甚至在导师的经费中获得收入,
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 投入学术研究,
进一步深化专
业。同时,名校推免生多,推免生里多学霸
,学霸容易转职学术狂人,这些未来可能的学术
狂人
(当然可能包括你)
是未来名校继续保持名校声名的保证,
是学位证和毕业证保值和增
值的动力。
两种学校的学历对比而
言,
在研究生培养的循环过程中,
一方存在贬值的风险,
一方能基 本
实现保值甚至增值,
所以,建议考研的你选择名校。如果你目前已经成 家立业,有了家庭的
羁绊,或者已经工作数年,二十几年学习的功力尽失,又或者学历自
认不足,那么,我依然
建议你考名校,
如果你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有名校 ,
尽你所能,
人脉金钱都是弥补自己努力
不足的方式,<
/p>
只是这样的方式容易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而且名校的制度相应较严格,
暗
箱途径的成本会很高,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尝试使用,
如果你的城市没有名校,
那么再问问
自己,自己需要的是读研的过
程,还是读研的结果,只能二选一,如果要过程,那么还是建
议你选择名校,若能各方兼
顾,自然最好,否则,放弃工作、暂时离职、和家人再次分别,
这些都是选择名校代价,
但已经步入成年世界的你,
应该已经明白非此即彼的无奈才是人生
常态,那么,接受它,去追寻更好的未来。当然,如果这些代价对于你过于沉重,只是需要
研究生学历的结果,那么,本地普通高校是个好选择。
经验
3
:
人物
背景,
08
年本科毕业,
07
年开始家里联系出国 留学,由于固执,不想听家里的安排,
在国内考研,结果考某北京知名
9 85
院校失利,本可以调剂,拒绝调剂,打算出国,这时被
国内某知名北
京国企面试合格。
家里让我自己选择,
p>
我决定在这个国企工作,
由于没有落户指标,
给我落了河北的户口,各
方面待遇还行吧。
刚工作的一年,一直对我的选择持怀疑态度,
2009
年开始改变。因为,
08
年时,公司的招
聘门槛最低是
211
院校本科生
(
本人是非
211
的一所工科 强校,由于主动联系,给面试领导
一个好印象,所以就要了我
)
,到了
09
年居然由于毕业生越来越多,开始只要研究生了。
后来,由于中国经济从
2008
年开始的转折,招聘人数越来越少
(
从一年
300-400
的毕业生,
降到
100
多人的水准
)
,年年只要研究生。
后来更夸张,只要有合作关系的几所固定
985
院校,最强几个专业的研究生 。
2015
年是本行业最困 难的一年,签约
80
和左右的硕士和博士,因为公司形势不好,只留下
< p>博士,
把硕士全都解约,
但是有五个关系户,
居然本 科也进来了,
一个分到我们部门的说需
要送至少
30 p>
万才能进来。
刚刚过去的
16
年,
情况好了很多,
但是没招毕业生,
只是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挖了很多人。
我
根据这个我亲眼看到,
亲眼经历的情况,得出结论:现在毕业生年年毕业这么多,如果你
本科毕业就有很好的就业机会,那就别考什么研究生了,除非是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那几个
C9
院校,如果是华科,中南,山大,天大,吉大等这个级别的院校,可以考虑考 虑
(
我的公
司这样的北京的国企基本都是这个水平院校研
究生
)
,再往下点的
211
就谨慎考虑吧,因为< /p>
你研究生毕业后面对的企业基本只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不太好的国企了,
很多 好点的已经不要
了。
虽然这个现实很残酷,
也很让人讨厌,
但这就是最赤裸裸的现实,
人生漫漫路,
且行且珍惜。
经验
4
:
我简
单说下名校和非
211
,
985
的区别吧。本人本 科
211
,硕士非
211
,因为是工作以后考 p>
的研,就想混个证
= =
一、硬件条件
真的
懒得喷,
非
211
可能是因为没钱,
所以在硬件方 面远不如
211
学校,
食堂也普遍贵一些,
宿舍教室条件都不行,一开始去上研的时候,头半年一直在适应,真实环境不适应。
教研室的条件也比
211
的差 很多,
我拿我学的计算机专业举个例子,
那个电脑破的呀,
编程< /p>
都能卡到死,然后老师居然还觉得电脑挺好的。。。我最后用我自己的笔记本写代码。
p>
二、软件条件
老师的水平真心说,
要比
21 1
类的老师差一些,
教的东西非
211
的老师总感 觉有点自卑,
总
是拿什么我们也很牛逼,
不比
< p>211的差,
就跟印度成天嚷嚷着要超过中国一样。
教学水平 也
是低于
211
,当然不是所有老师,院长级别的老师和 一些青年教师还是有把刷子的。
教育资源也
是有限制的,
211
类的学校动不动国家项目,
给一堆钱,
然后老师就可以外派啦,
或者自己带啦,每个月还能发发钱,体竞赛活动啥的也
比非
211
类的多很多。
非
211
类的学校,
考研难度非常低,
基本就是过国家线就能收
(个别热门专业要求的分高一
些),
所以周围学生的水平也非常次,在我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明显感觉我特么居然要带队
友飞,
拜托我都是来混的,
稍微学了学,
居然比别人天天学的懂 得多,
智商差距真的是有。
。
。
三、工作机遇
<
/p>
首先要确定你要去国企还是私企,
你是家里有人还是凭本事找工作。
以下言论仅针对业内顶
安徽大学一卡通系统-
剑桥大学教育学院-
编程专业比较好的大学-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地址-
pennsylvania大学-
民族大学是干什么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的责任-
同济大学刘强妻子-
-
上一篇:双非学生如何才能申请英国名校
下一篇:2019年最新国外高校录取要求更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