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杨燕绥-清华大学杨燕绥
【有限元分析技术】第二次作业
科
目:
有限元分析技术
教
师: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类
别:
学术型
上课时间: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
月
考
生
成
绩:
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
签名
)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第一章
题目概况
1.1
原始数据
矩形板尺寸如下图,板厚为
5mm
,弹性模量为
E
?
2.0
?
10
5
N
/
mm
2
,泊松比为
?
?
0.27
图
1.1
原始计算简图
1.2
工况选择
(
)试按下表的载荷约束组合,任选
2
种进行计算,并分析其 位移、应力分布的异同。
表
1
两种不同工况的载荷及约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载荷
约束
c
,
d
点固定
a
,
b
点固定
a
,
c
边固定
c
,
d
点简支
a
,
b
点简支
a
,
c
边固定
c
,
d
点简支
a
,
b
点简支
a
,
c
边固定
c
,
d
点简支
a
,
b
点简支
a
,
c
边固定
备注
还可讨论
a
,
c
点固定
还可讨论
a< /p>
,
c
点固定
还可讨论
a
,
c
点固定
还可讨论
a
,
c
点固定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作用于
a b
边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p>
作用于
ab
边
向下均布载
荷
P=5N/mm,
作用于
ab
边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作用于
c d
边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p>
作用于
cd
边
向下均布载
荷
P=5N/mm,
作用于
cd
边
向下集中载荷
F=1000N,
作用于
a b
边中点
向下集中载荷
F=1000N ,
作用于
ab
边中点
向
下集中载荷
F=1000N,
作用于
ab
边中点< /p>
向下集中载荷
F=1000N,
作用于< /p>
cd
边中点
向下集中载荷
F=1000N,
作用于
cd
边中点
< p>
向下集中载荷
F=1000N,
作用于
cd
边中点
1.3
工况选择结果及分析任务
(
1
)工况选择结果
< br>根据表
1
的工况,选取工况
1
,
< p>2,
8
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结果如表
2
所示,为了方便下文中分别
将序号
1
、
2
、
8
的工况称为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
表
2
分析工况的载荷及约束
序号
1
2
8
载荷
约束
c
,
d
点固定
a
,
b
点固定
a
,
b
点简支
备注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作用于
ab
< p>边
向下均布载荷
P=5N/mm,
作用于
ab
边
向下集中载荷
作用于
ab
边中点
(
2
)任务分析
根据实验任务原始模型为等厚薄板,且受力均沿平行面的不变载荷,因此可知该问题为平面应力
问题。分析开孔的大小、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变化引起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等,开孔实例如图
1.2
所示。
图
1.2
挖孔后的矩形板
第二章
模型建立
2.1
单元选择及分析
在选择
单元时,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要能正确的计算模型,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选定单元的
大
类,面状结构则只能用“
Plane
、
Shell
”这类单元去模拟;根据模型结构的空间维数细化单元的
类别,如确定为“
Beam
”单元大类之后,在对话框的右栏中,有
2D
和
3D
的单元分类,则根据结
构的维数继续缩小单元类型选择的范
围;确定单元的大类之后,又是也可以根据单元的阶次来细分
单元的小类,如确定为“<
/p>
Solid-Quad
”,此时
ANSYS 16.2
中两种单元类型:
Quad 4node 182
、
Quad
8node 183
,
前一个为低阶单元
PLANE182
,后一个为高阶单元
PLANE183
。本次上机实验选择四节
点四边形平面板单元
PLANE182
,实验对象为带厚度的平面应力,因此设置单元行为方式设置为
Plane
stress
w/thk
,厚度实常数为
5
,
PLANE182
几何形状如 图
2.1
所示,其输出力方向如图
2.2
所
示。
PLANE182
用于划分二 维实体结构模型。该单元既能用作平面单元(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广
义平面应变)
p>
,
也能用作轴对称单元。
该单元由四个节点定义,
每个 有两个自由度:
节点坐标系
x
、
y
方向的平动。
该 单元有塑性、
蠕变、
应力刚化、
大变形和大应变功能。
< p>它还具有混合公式化能力,
用于模拟几乎不可压缩的弹性材料和完全不可压缩的超弹
性材料的变形。
PLANE182
输入数据包
括:节点位
置、自由度数、实常数(厚度)、材料属性和载荷等。输出数据包括:各节点位移、各
方
向应力应变和等效应力等。
图
2.1
平面
182
单元几何图
图
2.2
平面
182
单元应力输出方向
2.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2.2.1
模型建立
进入<
/p>
ANSYS
经典版前处理
,
设置完单元类型、
实常数和材料属性后,
在
Modeling
模块中进行模 型
建立。根据任务要求,本实验模型建立包括原始矩形板,中心孔
R=2 0mm
和
R=30mm
对比模型,
中心
< p>孔
R=20mm
和边长
C=20mm
的方形孔对比模型,半径
R=20mm
的两个孔和孔数量为
4 p>
对比模型,中
心开圆形孔半径
R=20mm
和 边上开半圆孔对比模型,各类型结构模型如图
2.1
—
2.5 p>
所示:
(
1
)原始矩形板模型
图
2.1
原始矩形板模型
(
2
)矩形板开孔大小模型对比
R=20mm
R=30mm
图
2.2
矩形板开孔大小模型对比
(
3
)矩形板开孔形式模型对比
图
2.3
矩形板开孔形式模型对比
(
4
)矩形板开孔数量模型对比
图
2.4
矩形板开孔数量模型对比
(
5
)矩形板开孔位置模型对比
图
2.5
矩形板开孔位置模型对比
2.2.2
网格划分
手动控
制平面单元尺寸,
单元边长控制为
5mm
,
选用< /p>
Free
网格划分方式。
各类型有限元模型如图
2.6
—
2.10
所示:
(
1
)原始矩形板有限元模型
图
2.6
原始矩形板有限元模型
(<
/p>
2
)
矩形板开孔大小有限元模型对比
R=20mm
R=30mm
图
2.7
矩形板开孔大小有限元模型对比
(
3
)矩形板开孔形式有限元模型对比
图
2.8
矩形板开孔形式有限元模型对比
(
4
)矩形板开孔数量有限元模型对比
图
2.9
矩形板开孔数量有限元模型对比
(
5
)矩形板开孔位置有限元模型对比
图
2.10
矩形板开孔位置有限元模型对比
2.3
载荷处理
按照有限元离
散化的假设,单元之间只在节点产生联系,因此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必须是节点载
荷。因此
,作用在结构上的力需按静力等效的原则向节点移置,化为等效载荷。
工况一:
ab
边均布
5N/mm
载荷在
< p>ANSYS中可转化为在有限元模型中对
ab
边施加大小为< /p>
5N/mm
的线压力;
c
、
d
点固定在
ANSYS
中可转化为约束
c
、
d
位置所对应节点的
X
、
Y
、
Z
三个
自由度。
< /p>
工况二:
ab
边均布
5N/mm
< p>载荷在ANSYS
中可转化为在有限元模型中对
ab
边施加大小为
5N/mm
的线压力;
a
< p>、b
点固定在
ANSYS
中可转化为约束 p>
a
、
b
位置所对应节点的
X
< p>、Y
、
Z
三个
自由度
。
工况三:
ab
中点向下集中力
1000N
在
ANSYS
中可转化为在有限元模型中对< /p>
ab
边的中间节点
施加大小为
1000N< /p>
的集中力;
a
、
b
点简支在
ANSYS
中可转化为约束
a
点位置所对应节点的
X
、
Y
两个自由度,约束
b
点位置所对应节点的
Y
一个自由度。
< br>各类模型的具体边界条件施加结果如图
2.11
—
2.25
所示:
2.3.1
原始模型载荷处理
(
1
)工况一
图
2.11
原始矩形板工况一加载模型
(
2
)工况二
图
2.12
原始矩形板工况二加载模型
(
1
)工况三
图
2.13
原始矩形板工况三加载模型
2.3.2
矩形板开孔大小有限元模型载荷处理
(
1
)工况一
图
2.14
矩形板开孔大小工况一加载模型
(
2
)工况二
图
2.15
矩形板开孔大小工况二加载模型
(
3
)工况三
图
2.16
矩形板开孔大小工况三加载模型
2.3.3
矩形板开孔形式有限元模型载荷处理
(
1
)工况一
图
2.17
矩形板开孔形式工况一加载模型
(
2
)工况二
图
2.18
矩形板开孔形式工况二加载模型
(
3
)工况三
图
2.19
矩形板开孔形式工况三加载模型
2.3.1
矩形板开孔数量有限元模型载荷处理
(
1
)工况一
图
2.20
矩形板开孔数量工况一加载模型
(
2
)工况二
图
2.21
矩形板开孔数量工况二加载模型
(
3
)工况三
图
2.22
矩形板开孔数量工况三加载模型
2.3.1
矩形板开孔位置有限元模型载荷处理
(
1
)工况一
图
2.23
矩形板开孔位置工况一加载模型
(
2
)工况二
图
2.24
矩形板开孔位置工况二加载模型
(
3
)工况三
图
2.25
矩形板开孔位置工况三加载模型
第三章
计算分析
3.1
位移分布及分析
由于<
/p>
ANSYS
中无法直接查看被分析构件的位移,
但是可以通过查看分 析构件的等效弹性应变,
因此各模型的位移分布均是通过查看其
von
Mises
elastic
strain
。各 模型及工况的位移结果如图
3.1-3.15
所示: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东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东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在校大学生参军政策-在校大学生参军政策
香港大学集体欺凌-香港大学集体欺凌
大学外语教学网-大学外语教学网
安徽财经大学安庆-安徽财经大学安庆
宫城教育大学-宫城教育大学
大学数学编辑部-大学数学编辑部
-
上一篇:重庆大学二专常见问题解答
下一篇:重大部署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