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牛郎织女故事
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
电气时代的发电机、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
联网,
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人类进 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
全球产
业界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新一
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意义,
纷纷
转型发展,
抢滩布局人工智 能创新生态。
在这场关乎前途命运的大赛
场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起
直追、力争超越。
现状与影响
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
方针和政策,
首先要 准确把握人工智
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
专用人工智能取得重要突破。
从可应 用性看,
人工智能大体可分
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
(
比如下围棋
)
的专用
人工智能系统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
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
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
< br>能领域。例如,阿尔法狗
(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冠军, 人
工智能程序在大规模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中达到了超越人类的水平,
< br>人工智能系统诊断皮肤癌达到专业医生水平。
通用人工智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 的智能系
统,
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可 处理视觉、听觉、
判断、
推理、学习、
思考、规划、设计
等各类问题,可谓“一脑万用”。真正意义上完备
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
个通用的智能系统。
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在
信息感知、机器学习等“浅层
智能”方面进步显著,但是在概念抽象
和推理决策等“深层智能”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
人工智 能创新创业如火如荼。
全球产业界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
术引领新一轮产
业变革的重大意义,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比如,谷歌
在其
2017
年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明确提出发展战略从“移动优先”转
向“人工智能优先”,
微软
2017
财年年报首次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
发展愿景
。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创新创业的前沿。
创新生态布局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创新
生态包括纵向的数据平台、开源算法、计算芯片、基础软件、图形处
理器等技术生态系统和横向的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
零售、
智能家居等商业和应用生态系统。
目前智能科技时代的信息产
业格
局还没有形成垄断,
因此全球科技产业巨头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
能技术生
态的研发布局,全力抢占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制高点。
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
一方 面,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正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驱动
“无
人经济”快速发
展,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产
生积极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个人信
息和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创作内
容的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存在的 歧视和偏见、
无人驾驶系统
的交通法规、脑机接口和
人机共生的科技伦理等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需要抓紧提供解决方案。
趋势与展望
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 /p>
(
计算能力
)
和算料
(
p>
数据
)
等“三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正处于从“不能用”到“可< /p>
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那么在可以
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趋势与特征呢?
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
如何实 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
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
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 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研
究与应用领域的重大挑战。
201 6
年
10
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
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在美国的人工智能
中长期发展策略中要着
重研究通用人工智能。
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
创始人戴密斯
.
哈萨比斯提出朝着“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
人工智能”这一
目标前进。微软在
2017
年成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
室
,
众多感知、
学习、
推理、
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 科学家参与其中。
p>
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
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
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和
美
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从“人工
+
智能”
向自主智能系统发展。
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 p>
法,
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阿尔法狗系统 的后续
版本阿尔法元从零开始,
通过自我对弈强化学习实现围棋、
国际象棋、
日本将棋的“通用棋类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方
面,
2017
年谷歌提出的自动化学习系统
(AutoML)
试图通过自动创建
机器学习系统降低人员成本。
p>
人工智能将 加速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
随着超分辨率光学成
像、光遗传学调控、
透明脑、体细胞克隆等技术的突破,脑与认知科
学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能够大规模、
更精细解析智力的神经环路基
础和机制,人工智能将进入生
物启发的智能阶段,依赖于生物学、脑
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现,将机理变
为可计算的模型,
同时人工智能也会促进脑科学、
认知科学、
< p>生命科学甚至化学、物理、
天文学等传统科学的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将蓬勃 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
政府和产业界投入的日益增长
,人工智能应用的云端化将不断加速,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未来
10
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例如,
2016
年
9
月,
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报告指出,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经
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可在现有基础上将劳动生产率提高
4 0%
;
到
2035
年,美、日、英、德、
法等
12
个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可以翻
一番。
p>
2018
年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到
2030
年 ,约
70%
的公
司将采用至少一种形式的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到
13
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将推动人类进入 普惠型智能社会。
“人工智能
+X
”的创
新模式将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产生
革命
性影响,并推动人类进入普惠型智能社会。
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
2018
年
4
月,欧盟委员
会计划
2018-20 20
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240
亿美元;法国总统在
< p>2018
年
5
月宣布《法国人工智能战略》,目的是 迎接人工智能发展
的新时代,使法国成为人工智能强国;
2018
年
6
月,日本《未来投
资战略
2 018
》重点推动物联网建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世界军事强
国也已逐步
形成以加速发展智能化武器装备为核心的竞争态势,
例如
美国特朗普政府
发布的首份
《国防战略》
报告即谋求通过人工智能等
技术
创新保持军事优势,确保美国打赢未来战争;俄罗斯
2017
年提
出军工拥抱“智能化”,让导弹和无人机这样的“传统”兵器威力倍
增。
人工智能的社 会学将提上议程。
2017
年
9
月,联合国犯罪和 司
法研究所
(UNICRI)
决定在海牙成立第一个联合 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中心,
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
美国白 宫多次组织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
规问题的研讨会、咨询会。特斯拉等产业巨头牵头成立<
/p>
OpenAI
等机
构,旨在“以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方式促进和发展友好的人工智能”。
态势与思考
当前,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看
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过热和泡沫化风险,特别在基础研究、技
p>
术体系、应用生态、创新人才、法律规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值得重
视的问题。总体而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可以用“高度重视,态
势喜人,差距不小,
前景看好”来概括。
< /p>
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发展人工智能。
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十九大、
2018
年两院院士大会、全国网络安全
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等场合多次强
调
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
2017
年
7
月,
国务院发布
《新
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
部署,描绘了面向
2030
年的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
态势喜人。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 告
2018
》
统计,
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 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国人工智
能企业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
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
工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国际前列。根据
2017
年爱思唯尔文献数据库统
计结果,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
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差距不小。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前沿 理论创新方面总体上尚处于
“跟跑”
地位,
大部分创新偏 重于技术应用,
在基础研究、
原创成果、
顶尖人才、技术
生态、基础平台、标准规范等方面距离世界领先水平
还存在明显差距。
在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
700
强中,
中国虽然入选人数
名列第二,但远远低于约占总量一半的美国。
2018
年市场研究顾问< /p>
公司
CompassIntelligence
对全球 p>
100
多家人工智能计算芯片企业进
行了排名,我国没有一家
企业进入前十。另外,我国人工智能开源社
区和技术生态布局相对滞后,
技术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国际影响
力有待提高。我国参与制定人工智
能国际标准的积极性和力度不够,
国内标准制定和实施也较为滞后。
我国 对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社会影
响还缺少深度分析,制定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的进程
需要加
快。
前景看好。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市场规模、应用场景、数据资
源、人力资源、智能手机普及、资金投入、国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
综合优势,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看好。
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于
2017
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到
2035
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
27%
。我国发布的《 新一代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
2030
年人工智能 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0
万亿元。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征程
中,“智能红利”将有望弥补人口红利的
不足。
当前是我国加强人工智能布局、
收获人工智能红利、
< p>引领智能时
代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如何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浪潮中 选择好中国
路径、抢抓中国机遇、展现中国智慧等,需要深入思考。
树立理性务实的发展理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直处于高
位,有高潮必有低谷,这是客观规律。发展人工智能
要充分考虑到人
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
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重塑传统产业 的长期性和
艰巨性,理性分析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理性设定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理性选择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务实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举措,
只有这 样
才能确保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视固本强基的原创研究。
人工智能 前沿基础理论是人工智能技
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的基石。面临发展的临界点,
要想取
得最终的话语权,
必须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重 大
突破。
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生态。
我国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技术创新生
态布局相对滞后,
技术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我们要以 问题为导向,
主攻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 体系,
全
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
确保人工智能关 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
在自己手里。要着力防范人工智能时代“空心化”风险,系统布局并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
“新核高基”
:
“新”
指新型开放创新生态,
如产学研融合等
;
“核”指核心关键技术与器件,如先进机器学习技
术、鲁棒模式识别技
术、低功耗智能计算芯片等;
“高”指高端综合
应用系统与平台,如机器
学习软硬件平台、大型数据平台等;“基”
指具有重大原创意义和技术带动性的基础理论
与方法,如脑机接口、
类脑智能等。同时,我们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的建设、产品性
能
与系统安全的测试。
特别是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 /p>
列,
在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应当掌握话语权,
并通过 实施标准
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进程。
推动共担共享的全球治理。
目前看,
发达国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掌控了产业链上游资源,
难以逾越 的技术鸿沟和产业壁垒有可能
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
在发展中
国家中,
我国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领 跑者,
应布局构建开
放共享、质优价廉、普惠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
平台,配合“一
带一路”建设,让“智能红利”助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学英语演讲稿2分钟-史铁生名言
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排名-铅球加油稿
史萃克莱德大学-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大学生英语简历模板-大自然的启示
北京大学向勇-我的初中生活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雏鹰争章
土力学清华大学第二版-端正态度
厦门大学体测-传记作文
-
上一篇:伯明翰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授课型研究生申请要求
下一篇: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