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事件川大法学考研主要参考书目以及老师简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9 10:30
tags:老师简介

技校生考大学-技校生考大学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鲁德馨)



各专业法学综合

A

参考书目

< p>
1

《法理学》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

(另有一 本卓泽渊的《法学导论》

,也需要看。


2

《宪法学原理》

(又名宪法学导论)张千帆主编,

2004< /p>

年法律出版社


3

《宪法 学》周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各专业法学综合

B

的参考书目:


1

《民法学》王建平主编,上下册,川大出版社


2

《民商法理论与实务》

( 讲义)王建平;


3

《中国刑法教程》 向朝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 br>4

《刑事诉讼的理念》左卫民著,法律出版社


5

《简易刑事程序研究》

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6

《合议制度研究》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7

《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p>

2006

12

月版;

< p>
8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p>2002

年版


具体价格:


1

《法理学》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正版全新

23


2

《宪法学 原理》

(又名宪法学导论)张千帆主编,

2004

年法律出版社< /p>

正版全新

49.


3

《宪法学》周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正版全新,

18


4

、< /p>

《民法学》王建平主编,上下册,川大出版社

正版全新,

68


5

《 民商法理论与实务》

(讲义)王建平;全新复印


6

《中国刑法教程》向朝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 p>年版;正版全新

38


7

《刑事诉 讼的理念》左卫民著,法律出版社

全新复印,


8

《简易刑事程序研究》

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全新复印


9

《合议 制度研究》左卫民等著,法律出版社。全新复印


10

《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12

月版;正版全新,

38


11

< p>、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正版全新,

20



四川大学法学院老师简介


诉讼法专业


1.

左卫民

法学博士

教授

博导


1964

12

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1

年至

1988

年,

1995

年至

1999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


大学法律系,先后获得 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

1988

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从事

< p>
教学科研工作。

1992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 94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为四 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方向硕士生导师,刑事诉讼、司法制度方


向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 副院长,

兼任中国


法学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 会副会长、

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刑诉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人民法院报社学 术顾问委员会顾问等职。


左卫民教授

< p>1988

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四川大学法律系任教。

1992

年 ,年仅

27

岁的他因其


学术上和教学上的卓越成就破格晋 升为副教授,两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

首批入选


教育部人文社科

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0

年获教育部首届

青年教师奖< /p>

2001

年获国务院


特 殊津贴,

2002

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1988

年任教以来,已在《法 学研究》

《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


中有

40

余篇被《新华文摘》

《人大复印资料 》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著作十余


,

其中

,

《刑事诉讼基本结构论纲》

( 1994)

获全国第一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


< p>;

《价值与结构

——

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获专著二等奖;

《刑事诉讼法学》

(

参编,九五


法学规划 教材,

1997)

获司法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出版了专著< /p>

《刑事诉讼的理念》

(1999


)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

(1999

)

《变迁与改革

:

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

(2000

)

《合

< br>议制度研究》

2001

年)

< p>《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中国司法的新思考》

2002

年)

。承担国家


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合议庭独立审判问题研究 》

中欧高教合作项目

《刑事程序与人权保障》


福特基金项目《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公民诉讼权< /p>

:

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

《最高法院比

< p>

——

以中国为视角》等。


左卫民教授曾多次去美国、德国、

加拿大等地进行 访问讲学,对域外刑事理论、

司法理论


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入的了 解。

他反复对国外及国内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和思考,


入剖析我国现实的司法实践,

探索建构一套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本土化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理


论。

他于

1994

年出版的专著

《价值与结构

——

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

被诉讼 法学界普遍认


为取得了开拓性成果,确立了刑诉法学的一些新研究概念和范畴,在理论上 促进了

1996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现。


左卫民教授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教学上都重视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他是四川省检察院聘


任的专家咨询委员,

经常 到各级法院、检察院开展学术讲座,

向法官、

检察官们介绍新的理


论知识,

并和他们交流看法,

一起探讨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为司法部门献计献


策。

教学上,

他十分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尝试以启发式教育代替灌输式教


育, 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的新型刑事诉讼法教学体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左卫民教授承担了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公民诉讼权:宪法与


司法保障研究》

《最高法院比较研究

——

以中国为视角》

等,< /p>

国家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

《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法律研究》

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和议庭独立审判问题研究》


等课题。

他领导组建了

四川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组织校内外学者及 司法界资深人士共


同研究司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商讨改革的办法,以推动我国司法现代 化的进程。


【主要学术观点】


1

、在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问题上,左卫民教授认为,一切形态的刑事诉 讼制度中都蕴含着


两种基本的价值追求:

一是以保护社会的一般利益为表 征的安全价值,

二是以保障个体性利


益为表征的自由价值;刑事诉讼既是 安全的保障,

又是自由的载体;在二者的关系上,

不应


过 分偏重某一特定价值,但是对自由价值的适度偏重应当是未来刑事诉讼价值观的必然选


择 。


2

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问题的 研究上,

左卫民教授通过对

1996

年以后中国刑事诉讼立


法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剖析和反思,

认为新刑事诉讼法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主要是因为人们


没有厘清对刑事程序价值的认识,

对诸如权利 如何保障、

诉讼制度的实现条件等问题没有获


得一个系统的、

< p>清晰的认识,

以及对国外的司法制度及其发展趋势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宏

< br>观深入的把握。

基于此,

左卫民教授提出:

中国刑事诉讼制 度的未来改革应当将人权保障的


根本目标确定化,

但是在诉讼模式上并非 必须完全英美化,

或许更应借鉴当代大陆法系的做


法和成功经验;这种改 革应当是一个目标坚定、过程渐进,有建构理性,更注重演进理性,


不仅推动刑事诉讼制 度自身的改革,还同时推动其他制度共进的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工程。


3

、左卫民教授提出了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观点,即在司法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中,尊重公民


和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维护其尊严,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避免


沦为客体的司法价值观。

左卫民教授以司法的主体性理念为标准,

< p>对我国当前的司法制度及


其改革进行了深刻地剖析,

认为目前首要的 问题是在价值追求上未确立

以人为本

服务公


民的司法主体性理念;

而相应的事关主体性保障的制度或 匮乏或乏力。

因此,

司法制度设计


和改革首先要求在观念 层面上应当鲜明地将主体性理念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应当进


行制 度规范的建构和改革,以保障司法主体性理念的践行。


4

、法院是目前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场域,左卫民教授借用现代化理论,运用

理 想类型


功能主义和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

< p>以法理学、

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学术背景,

法院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传统型法院和现代型法院的理论范畴,

并 通过具体的考


察和分析揭示了一个相关的命题,

即在世界范围内所存在的 这两种法院制度整体形态差异较


大,

而由传统型法院向现代型法院的转化 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的法院制度也走着同样


的道路;并就中国法院 制度的改革,提出了

整体的理解,渐进地推行

的基本指导观念,即


应当既有整体性的制度设计思路,又要从解决最基本的具体问题入手 。


5

、在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上,左卫民教授认为 未来的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应当继续倡扬


个性,鼓励多元思维,拒绝平庸和媚俗倾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既往的注释、比较和


实证等研究方法必不可少,但同时更应侧重多学科、多背景的法哲学、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将多元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2.

龙宗智

教授

法学博士,证据法方向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1978

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 后又先后返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


生。曾任大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大校军衔 。

1998

年底被特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法学


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制度、司法制度。


< p>龙宗智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

《法学研究》

< p>《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专业


论文< /p>

150

余篇,

出版著作

8

(

含合著

)

个人代表性著作为

< p>《相对合理主义》

(

获政府社科成


果二等奖

)

《刑事审判制度研究》

(

获国家教育 部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

出 版学术随笔集


《上帝怎样审判》

。在国内较早地将价值论引入刑事诉讼法 领域。九十年代初创立了刑事诉


讼的三角结构和线型结构即

< p>两重结构

理论

,

被称为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的 重要创新。九十年


代后半期探讨司法合理性问题

,

提出了 司法改革与司法操作中的

相对合理主义

”,

在法 学界与


司法界引起反响。由于长期从事司法实践

,

善于从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问题

,

针对司法实


践中较突出的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文章。

根据最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及其影响的首次评价

(

即对

1998

年度成果的评价

),

龙宗智教授排序为全国


法学 界第

1

,

社科界第

37

名。


现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基地客座教授

,

四川省、广东省 检察


院专家咨询委员

,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委 员

,

成都、拉萨仲裁委员会委员。


3.

唐磊

教授,法学博士,侦查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

年至

1986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 /p>

1987

年被教育部、司法部选派赴俄罗斯攻读法


学博士学 位,新中国第一个刑侦学博士。

1992

年底回国后到四川大学任教,先后教授侦 查


学、犯罪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学、侦查学、司法鉴定。

19 97

年晋升为教授。


在《现代法 学》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四


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中国与苏联司法 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俄文版)专著,主编《犯罪学》

《知识产权犯罪认定与侦查》等著作,承担国家教委留学


回国人员培训基金项目《各国司 法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智能犯罪研


究》

《黑社会犯罪问题研究》


现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四川省政府立法咨询委员、

四川省检 察院与成都市检察院专


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成都市法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海峡两岸法律研究会副会长、

省政协法工


群团委特邀委员 、成都仲裁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


****

学生评价:有幸听过唐院长一节证据调查课,讲的是关于

白领犯罪与侦察

的内容。对


于其讲课水平等等相关内容,

笔者不 敢予以评价,

不过笔者承认那节课笔者呼呼大睡也有一


定的不具高度盖然 性的联系哈。


4.

陈永革

教授

法学硕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

年至

1983

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

,

毕业后分至中南政法学院任助教、国法教研组


< p>,1984

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攻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

年毕业后,分至四川大学法


律系任教至今。

1994

< p>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9

年晋升为教授。先后教授诉讼法学、证据学以


及行政法,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证据法、行政法、廉政法。


1985

年至今在《法学研究》

《现代法学》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 有《廉政法


治论》等

8

部专著出版。承担并完成北美基督 教亚洲高教基金会资助项目《廉政法治论》


< /p>

现为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组成员、

四川省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p>

四川省


建设法制协会常务理事。


文:


《论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及其对内地廉政法治的启示》

(独撰)

,< /p>

《清华法学》第三辑


2003

11

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

年第

1

期摘发;


《评选优秀专家争 议的可诉性研究》

(合著)

《四川司法》

200 4

年第

4

期;


< /p>

《西部经济市场化发展与法律保障》

(合著)

《社 科论坛》

2003

2

期;


作:


《行政诉讼法学》

(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7

月版;


5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通过案例推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实证问题研究》周伟教授主持的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


2005

200 6

年)

,主研人员;


< p>《论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及其对内地廉政法治的启示》

2001

2003

年香港法律教


育信托基金会资助重点 项目;


5

年获奖项目:


2003

年四川大学校级教学优秀奖励三等奖;



5.

李浩

教授

法学硕士,刑事诉讼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8

年至

1982

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法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2

年考入西 南


政法学院

(

现西南政法大学

)

研究生院,

攻读刑事诉讼法专业,

1985

年获法学硕士学 位。

1989


年至

1990

年间,

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修国际法。

1992

7

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4

年调至四川大学法学院任 教至今。主要讲授国际公法和刑事诉讼法。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法、诉讼法。

< p>


1985

年至今,在《现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比较法研究》

《法学译丛》

《法学杂志》


以及《外国法研 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

20

余篇。与他人合著译著《刑事诉讼法教程》

,


主编有《国际法概论》

,

与人合译《科宾论合 同法》等书。


****

学生评价:对于李老师我实在是 佩服,其人精瘦,不喜笑,但常常妙语惊人,让大家捧


腹,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并且此 人讲课虽然给人按部就班的感觉,但绝不枯燥,

而且有相


当的吸引力,其 笔记也不同于某些老师照搬书本的方式,

而几乎是书外之物。另外,李老师


英语了得,常喜课前请学生翻译。李老师性格平易近人,听

xdxm

说还曾在一 次课后和同学


们一起打乒乓球,此举独一无二,可见一斑!

< p>!


6.

刘晴辉

副教授

法学博士,民事诉讼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

年获四川大学哲学学士学位,

< p>1992

年获四川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006

年获四川大学


诉讼法专业博士学位。

1992

年至

19 98

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任调研科科长、助理审


判员,兼任最高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通讯编辑。

1998

年调入四川大学,主讲本科


生课程《民事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

、< /p>

《法律诊所课程》

;研究生课程《中国民事诉讼法》


《外国民事诉讼法》

2002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司法制度。


在《法 学》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人民司法》等

< p>
全国期刊发表论文近

20

篇;在《人民法院案例选》和《中国审判案 例要览》发表案例十余


篇;承担教育部

十五

< p>”

规划课题

中外陪审制度研究

< p>。现为四川省法学会会员、成都市中级


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学生评价:

PP

老师,讲课 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与谢蓉老师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新晋


副教授,

04

年新增导师,

0

年法学博士毕业。


7.

黄松有,法学博士,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毕业,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 院长,

二级大法官,

司法制度方向博士


生导师。


8.

张斌,

副教授,法学博士,

06

年新增硕导


四川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91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98

年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先后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

、法学博士学位


(2004)

2001

年硕士毕业后,

留在法学院任教至今。

主讲证据法学、

证据调查、

刑事诉讼法。


主要专业方向为刑 事诉讼法,证据法学。从

2002

年起,在《现代法学》

《中国刑事法杂


志》

《四川大学学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研究》等

CS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十余篇,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证据学论坛》

《人民检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出版专著

《视听资料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月出版)

,合著《职务犯罪证据的 实务与运用》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12< /p>

月出版)


参与编写研究生教材《证据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本科教材《证据调< /p>


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

月出版)等。

2004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一 等奖,


2005

年获四川大学

青年骨干 教师

奖励计划。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科学 证据采信基本


原理研究

05CFX0 18

,省级课题

商标侵权证明问题研究

2004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 /p>


2

项,即何家弘教授主持的

< p>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

06BFX057

< p>)和蒋剑鸣法官主


持的

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研究

06BFX054

。曾主持和参 加省级以上课题

4

项。


现兼任四川省律师协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四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陪审< /p>


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等职。


9.

马静华

副教授

在读法学博士,

06

年新增硕导


1989

年至

1993

< p>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分至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任教。

1999


年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任教于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2003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5

年调至四川大学 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司法制


度。


2002

年至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其中

CSSCI

来源

6

篇,

人大 复印资料转载

2

片,

普通人文


社科类核心

2

篇,承担并完成

2004

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 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职权


主义刑事诉讼在适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004

年福特基金课题《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研究》


等 多项课题。


10.

古立峰

教授,在读法学博士,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

年四川大学无线电系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留校先后担任四川 大学无线


电系分团委书记、四川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1991

< p>年

8

月调四川大学法律系任系党总支副书


记。

1994

年在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1

年在四川


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 p>1997

年晋升副教授,

2003

年晋升教授。现任法学


院党委书记。以刑法、诉讼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


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p>

余篇。作为主研人员之一申报的《法学专


(

本科生

)

实习研究与实践》

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p>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法学理论专业:


1.

里赞

教授,历史学博士(师从罗致 田教授)

,法律专业硕导,法学院副院长

苏州大学预科-苏州大学预科


华南师范大学很差吗-华南师范大学很差吗


上海成人大学有哪些-上海成人大学有哪些


法国大学留学-法国大学留学


大学生书包男-大学生书包男


名古屋大学读研-名古屋大学读研


广州大学城雅思-广州大学城雅思


大学生做月嫂-大学生做月嫂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0: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4592.html

川大法学考研主要参考书目以及老师简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