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新闻线索汇编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8 00:37
tags:福建医科大学

临沂大学研究生招生-临沂大学研究生招生

2020年11月28日发(作者:柴世需)



福建医科大学

2010

年新闻线索汇编




1

、我校启动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2009

年 我校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过认真组织动


员,共收到各学院同学申报项目< /p>

134

个,评选出《前房注射谷氨酸和


生理盐水在大鼠青光 眼模型中的比较及应用》等

57

项为校级立项项


目。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是通过鼓励和组织本科生参加


该计划,使其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


计、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主开展研究工作、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


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已经


连续

< p>2

年开展了此项目,通过立项

项,其中《》获得国家三等奖。


(教务处)


附:

2009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



2009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


项目

项目


项目名称


编号

负责人


C090

前房注射谷氨酸和生理 盐水在大鼠青光眼模型


陈蕾


01

中的比较及应用


C090

从动物实验角 度探讨补阳还五汤改善氯吡格雷


王欢


02

抵抗的可能机制


C090

益生菌体外抑 制耐药性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的初


孙婉媚


03


C090


急性与慢性运动对 心血管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余倩


04


C090


巴戟天对微波损伤雄性鼠性腺轴的修复作用

< p>

张巍


05


C090< /p>

大量食用普通豆腐对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力的影


王丹妮


06



1


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C090


07


C090


08


C090


09


C090


10


C090


11


C090


12


C090


13


C090


14


C090


15


C090


16


C090


17


C090


18


C090


19


C090


20


C090


21


C090


22


C090


23


C090


24


C090


25


C090


26


C090


27


C090


28



维生素

A

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


银杏黄酮对力竭大鼠心脏抗氧化的效用


大肠埃 希菌产

ESBL

表型与基因型快速检测方法


的构建及评价


双酚

A

对雌性幼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锌对铅神经毒性的营养干预


锌对骨骼中铅水平的影响


福州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调查


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及损伤预防的研究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分析研



安瓿开启剪的研制与开发


便利型防刺指套的研 制及其在护士职业防护中


的应用


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研究


福建地区农 村老年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之间的


联系


新生儿护理现况调查


护理人员临床心理护理行 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


调查研究


对福州市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调查和政策建议


关于我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模式及社工


介入的探索与研究


医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大学生活风格的相关研究


福建汉族人群维生素

k

环氧化物还原酶


VKORC1

】基因

SNP

分析


肢体全血预适应对肝门阻断再灌注后肠粘膜


PGE2

COX-2mRNA

表达的作用


TGF-

β

1

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


用研究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围手术期正常胃黏膜组


PGE2,ET

的影响


2


曾敦煌

基础医学院


邱耀宇

基础医学院


姜仁见


凯赛尔

.


吾斯曼


丁浩


涂涵俊


吴腾跃


陈靖瑜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学



王家栋

药学院


黄茶英

护理学院


赵玉萍

护理学院


曾佳凤

护理学院


张凯艳

护理学院


喻海燕

护理学院


张瑛

护理学院


郑燕群

人文学院


周昌树

人文学院


游刘莉

人文学院


医学技术与


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


卢晨昕


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


周真宝


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


林欢


工程学院


许琛



C090


29


C090


30


C090


31


C090


32


C090


33


C090


34


C090


35


C090


36


C090


37


C090


38


C090


39


C090


40


C090


41


C090


42


C090


43


C090


44


C090


45


C090


46


C090


47


C090


48


C090


49


C090


50


50%

氧化亚氮长时间吸入麻醉对骨髓造血功能


的影响


姜黄素衍生物抗炎活性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牙周炎相关性的动物实验


脉冲式冲牙器抑制光滑面菌斑的效果评价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的影响


留置导管内肠球菌生物膜的调查研究


信息传播对医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


消化道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水凝胶膜的制备


抗肿瘤微球的制备


纳米

ZnS

—壳聚糖吲哚美辛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研究


“服务性学习”模式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应用的


研究


福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


支持方式的调查研究


探讨福州市

NGO

发展助残事业的困难与前景


福州各高校学生使用信用卡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调查分析


冠脉肌桥及冠脉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糖尿病大鼠泪糖水平的变化及 与血糖,尿糖相


关性研究


T-scan

咬合力计在第一磨牙区种植义齿中的咬


合分析


年轻成人鼾症患者的上气道及舌骨

X

线投影测


量 分析


Bruno14

Ptbp2

在小鼠卵巢内的表达及其意



荧光 蛋白标记技术初步研究新基因

DEPDC7

的定



阿司匹林对假性痛风的影响


3


医学技术与


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


王蜀平


工程学院


黄志斌


董丽玲

口腔医学院


林樑钦

口腔医学院


许亮


熊垒


口腔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李宝美

基础医学院


林怡


公共卫生学



李梦佳

药学院


蔡艺明

药学院


苏显财

药学院


李素琼

护理学院


杨贵芳

护理学院


林丽静

人文学院


蔡萍


陈昌焕


人文学院


医学技术与


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


林金泉


工程学院


林美慧

口腔医学院


杨裕华

口腔医学院


杨阳

基础医学院


李晶慧

基础医学院


阴丽慧

基础医学院



C090


51


C090


52


C090


53


C090


54


C090


55


C090


56


C090


57


神经毒物对细胞特定的

microRNA

表达的影响。

蔡凤霞


塞来考昔对小白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UV

牙刷消毒器对口内常见致病菌消毒效果的实


验研究

< p>
含氧化锌晶须增韧齿科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机械


性能的研究


-

β

-

(氨甲基)酞菁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


质研究


贷款对贫困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可溶性肿瘤坏死 因子受体(

sTNFR)

异构体的克



公共卫生学



医学技术与


林玉玲


工程学院


郑家雄

口腔医学院


余靖爽

口腔医学院


陈文斌

药学院


黄姗姗

人文学院


张枫

基础医学院



2


我校斥资逾

2000

万设立校内科研项目

< p>


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内涵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要

措施,对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创新平台、新世纪优秀人才、教授基


金、

< p>纵向课题配套等实行重点投入,

对增强我校科研实力起到了举足


轻重 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今年又决定斥巨资设立校级重大项目、青


年教师基 金,并继续实施教授基金、博士启动基金,自信息公布后,


共收到各申请

220

项,其中重大项目

43

项、青年教师基金

1 58

项、


教授基金

15

项、校级博士启动 基金

4

项。为使评审公平公正,我们


全部采取校外评审,

并严格按照评审结果提交校学术委员会通过,


21

个项目获得校重大项目资助,

总资助经费高达

189 5

万元,

核准


拨付教授基金

124

万元。


(科技处)


3

“一站式”招聘会,实现当场签约


2009

年,我校联合省卫生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福建省

2009

年基



4



层医疗卫生机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联合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等单位


举办“福建省

2009

年医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p>,共有

335

家单位参加,


提供

18 00

多个就业岗位;

我校还积极与各地卫生主管部门联系,

举办< /p>


“一站式”招聘活动,如邀请了晋江市卫生局、石狮市卫生局和建阳


市医院等用人单位来校开展“一站式”招聘活动。其中晋江市卫生局


的招聘成效尤为显 著,共提供

151

个岗位,顺利签约

89

名毕业生 。


(

学工部

)


4

“周末就业直通车”让学校每周都有招聘会


2009

年,共有

49

家用人单位通过“校园周末就业 直通车”到校招


聘,提供

640

多个岗位;我校还积极在 省级三乙及以上的

36

家医疗卫


生单位中征集培训岗位, 共征集到

509

个培训岗位

,

招募

144

名毕业生


到岗培训。

(

学工部

)



5

、就业信息员让就业信息传遍每个角落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

建立了由每个专业

1

名毕业生组成 的就业信


息员队伍,

负责有关信息的传递和就业情况的收集等工作;

制作和发


放《毕业生就业指南》和《就业政策百问》

,做到毕 业生人手一册;


设立飞信、班级

QQ

群、

E-mail

等就业信息传递系统;通过毕业生就


业指导中心网页,发布 就业需求信息

302

条,提供就业岗位

1750


个;举办了“

2009

届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集中 为毕业生提供


就业形势与政策、法律法规、就业心理、自主创业、职业生涯规划、


简历设计等指导和咨询。

(学工部)



5



6

、设立

100

万元基金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学校设立

100


元 基金,

用于奖励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和扶贫工作的毕业生:

鼓励毕


业生到西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对离校时到西藏、新疆、青海、


甘肃、宁夏 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非西部生源(非定向)毕业生一次


性奖励

5000

元,西部生源(非定向)一次性奖励

3000

元;鼓励毕业


生到省内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

对离校时到省定贫困县和县以

< p>
下乡镇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非以上地区生源

(非定向)

毕业生一次


性奖励

5000

元,以上地区生源(非定向)一次性奖励

3000

元;学校


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到农村基层从事支 医和扶贫工作的毕业生:

“三


支一扶”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 的毕业生,

参加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录取


考试,其初试总分加

< p>10

分,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已考取福


建医科大学研究生, 愿意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允许保留学籍至


服务期满。

“三支一扶”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参加我校及附


属医院招收工作人员考试,

其 笔试总分加

3

分,

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


先 录用。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离校时,学校认真做好户口、档


案、组织关系等转迁的 服务工作,组织欢送会并颁发奖金。各学院注


意收集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 /p>

教育在校学生,

引导广大学


生自觉选择到基层、到艰苦环境 中锻炼成才,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


国奉献青春。

(学工部)


7

、举办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学校每年举办“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6



一是 举办就业咨询活动,邀请省人事厅、福州大学、协和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学校有关人员 等对有关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法规、自


主创业、面试注意事项、心理健康、就业形势等方 面进行现场咨询;


二是开展毕业生心理测评,共为

1400

多名毕业生免费提供心理健康


测评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评活动;

三是举办 简历设计讲座,

向毕业生介


绍如何进行简历设计;

四是开 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引导学生科学定


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 过本次大赛,对参赛学生进行职业


能力素质、职业倾向等测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为各学院开展


职业生涯辅导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学工部)


8

、举办“百名基层校友谈 创业”活动。

2009

年,学校邀请

100


名基层校友返校与大学生谈基层工作、

创业的经历。

受邀的校友有基

< p>
层卫生院院长,有省级医学专家,有参与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也各类


选聘生 、

选调生。

他们用个人在基层的就业经历告诉大家基层是毕业

生就业的广阔天地,使毕业生感受基层、了解基层、投身基层。


(学工部)


9

、加强就业困难大学生帮 扶工作。学校制定就业困难毕业生认


定标准,各学院按照标准进行认定,并建立起他们的 信息库。各学院


针对不同就业困难毕业生,

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

学校注重毕业生


心理辅导,

心理测评室每年对全体毕业生进行 心理健康测试,

安排专


业老师和毕业班辅导员对出现毕业焦虑或其它心理 障碍的毕业生进


行疏导和帮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学工部)


10

、学校建立

< p>149

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7



我校高度重视 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制定

《关于教学医院聘任


兼职教 学职称的有关规定》

,加强临床教学等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


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等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体系,

并在医


疗、

优势学科建设、

科研课题和成果申报方面对实习实训基地给予支


持。目前,全校共建立

149

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这些学生实习实践


基地拥有全省最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包括全省所有综合性“三甲”

医院,

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此举切实提高了学生专业


素质,提升了毕业生职业能力。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得到


医疗 卫生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

90%

以上 ,


2009

届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

96%

以上。

(学工部)


11

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学校依靠校内外丰富 的


专家资源,大力推进就业指导进课堂,逐步形成以课堂为主,讲座为

< br>辅,各种活动为载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一

2008

年成立了就业


指导课教研室,设立教学组织,制定教学管理规则。组成< /p>

20

多名专、


兼职教师队伍。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 共安排

40

学时。其中,


面向

2008< /p>

级新生开展

4

学时的专业入门教育,

二、

< p>三年级开设

18


时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四、五年级开设

18

学时的《大学生就


业指 导》

(学工部)


12

、开展就业立项活动,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机制


加强就业工作研究,促进就业工作创新。

2008-2009

< p>年对基础医


学院申报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跟踪调查、

口腔医学院申报的 口腔医学专


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协和临床医学院申报的建立毕业生就 业心理



8



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状况


调 查、

公共卫生学院申报的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探索、

药学院


申报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市场调查、

护理学院申报的男护士就业状况调

查等给予立项。通过立项活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各学院主动深


入地思考毕业生 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研究。

(学工部)


13

公共卫生学院:带领毕业生到基层联系工作


公共卫生学院领导和各 学系主任、

教师充分利用业务联系,

做好


毕业生与用人单 位的沟通工作。

编印了

《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推


荐手 册》

,内容包括了专业介绍和

2009

--20 11

年毕业生源情况等,


用于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

< p>我们定期、

分专业召开就业经验


交流会,

邀请已经顺 利就业、

升学的往届学长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感


受。

< /p>


该院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规划,

针对不同年级

< p>
特点分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

对于

1-5

年级 学生分别开展大学


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模拟招聘会、就业形势和就 业政策指导等


就业指导活动,

建立起不同专业系统化、

序 列化的就业指导规划体系。


2008

5

月由学院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带领

7

名预防、公管

< p>
专业毕业生前往永安市疾控、

卫生监督所及三明市第二医院等地,


过与他们座谈、

参观等形式实地了解基层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了解


该地区毕业生需要情况,

并现场面试,

经过双 选最后有

4

位同学毕业


后到永安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 工作,

有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



9



业工作。


14

、护理学院:就业指导报回答学生疑问

< p>
护理学院出版《护理就业指导报》

,针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就业

特点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就业指导信息,

内容涵盖了招聘信息,

面试技


巧,实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探讨等,为毕业生点亮启航的明灯,为


新同 学描绘远方蓝图。

此外,

通过举办护基操作大赛帮助学生将理论

< br>与实践密切结合,

克服大学城校区学生临床实践条件有限的困难,


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对操作的重视;

同时护基比赛 还邀


请到福州多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担任评委,

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技


能展示平台。


15

、基础医学院:


2008

5

29

日,由校学生工作处主 办,基础医学院承办的


福建医科大学

2008

年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划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


品展示会在上街校区举行。标志着我校

2008

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赛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始于

2008

1

月,共收到各学院作品

< br>39

份,经过初评、专家复评,评选出十件优秀作品。在作品展示会


上,

人力资源专家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吴贵明教授对获奖作


品 作了点评和指导。


16

、口腔医学院建立“三段式”导师制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院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征,

结合该院师资队伍中


高学历人才人数的逐步增多,

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

将通过

< p>“三段式”


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科研、

人文教育,

让大学生早期进入



10



科研训练,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 新能力为目


的;保持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其就业综合竞争力。

< p>


给每一位毕业班学生配备一名科研训练指导教师(博士学位获

得者或副高以上职称者)

。学生早期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立项


的前期准备、开题报告、项目检查和项目结题等工作,认识和了解科


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 工作方法;

协助或独立完成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内


容,如查阅资料、社会调 查、翻译资料、实验室工作、数据分析等,


在科研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

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


形成。


同时,

学院设立大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训练专项基金

500-1000

元,


学生自由申请,限额批准(按学生人数的

10%

批 准立项)

。学院以福


建医科大学为依托,

定期举办各类人 文知识讲座,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


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此外,邀请福建省内知名专家,口腔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讲座,


对 在临床进行专业实习的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强化培


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17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3+3< /p>

”原则,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采取“三 个结合”方式积极拓展学生就业


工作思路。

其中

“三个结 合”

是指:

就业定位导向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提升学生就 业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需求相结合;

个性化指导与就业全


程化相结合。< /p>

3+3

”原则,是指在具体工作中,对外积极挖掘医院、


校友、教师三大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对内做好就业信息传达、


创办 《就业指导报》

、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指导教育工作,


完成就业 支持服务。



11



18

、药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为了了解该院毕业生就业前景,

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


工作,掌握用人单位对该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

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

< p>
质量,

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全面调查,

对毕业生就业情


况进行有效监测,

改善和提高学生就业工作质量,

开创就 业工作新局


面。从

2002

级本科毕业生起,每班抽样 调查

30%

,从

用人单位对我

< br>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


调查,重点要了解、统计和掌握在省内各地(市、州、县)就业的毕


业生的状况

,使在校生从感性上受到一次生动的就业教育。

19

学校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

解决实际困难与提升道德品 质并



近年来,

福建医科大学 坚持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的办学理念,


一方面重视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


系,

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有良好的条件保障。

另一方面重视


人文关怀 ,培育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提升素


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主要抓好四项工作。


一、

以学生为本,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学习通过一系 列措施,

为他们排忧解难,

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


件。< /p>

2008-2009

学年,学校有

1992

名学生被 认定为本学年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19.62%

< p>。目前,学校资助帮扶工作中已形


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贷款、



12



优秀奖学金、减免学杂费、

临时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等项目为主,以


校友沈云英奖学金、

本校教育发展基金、

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资助< /p>


为辅,融奖、贷、助、减、免、缓为一体的“奖助体系”


学校开辟了三条助学通道,分别是“绿色通道、金色通道和银色


通道”

。绿色通道,即在新生入学时,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


开辟 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保证他们顺利入学。

2008-2009


学年,有

334

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缓交 学费


162

万元。金色通道,即学校设立了各种学生奖助学金,鼓励和帮 助


在校贫特困学生。

2008-2009

学年,发放国家 助学金

358.11

万元。


20

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

16

万元,

27 5

为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


137.5

万 元。

2033

位同学获得校内优秀奖学金共计

2 18.57

万元,


30

位学生获得

6

万元的沈云英奖学金。银色通道,即学校积极加


强银校联系 ,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力度。

2008-2009

学年,共有


1700

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得

710

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

08

09

学年,


学校 奖助款项达

1500

多万。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经济资助、浓


浓关爱,

解除了贫困生及其家庭的燃眉忧虑,

有效助力贫困生顺利完


成学业,学校没有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上不了学,完不成学业。


二、注重人文关怀,营造良好就学环境


一是做 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

抓好落实。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学生


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制定了《福建医科大 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

,明确


认定的机构、标准、程序 。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时,随寄一份《高



13



等学校资助政策简介》

,并在《新生入学须知 》中详细介绍学校的各


项资助措施,

公布学校资助政策咨询中心电话,< /p>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详


细宣讲相关政策,使学生及时掌握了解各项政策措施。


二是关心特殊群体的援助工作,

及时送温暖。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


生活习惯的特殊性,

制定

《福建 医科大学资助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


学生暂行办法》

,在食堂增设少数民 族窗口,聘请具备少数民族特色


厨艺的厨师,解决他们的饮食不适问题。在“开斋节”< /p>

“肉孜节”


“春节”等传统节日,拨出 专门经费发给他们过节。针对受灾地区学


生,减免其学杂费,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经济上 给予补助,学习上给


予辅导。针对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通过心理筛查进行辨别和跟踪,


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学校还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委员,学生可

以通过电话、

QQ

等方式与心理咨询师沟通排解。去年,为了应对物


价上涨,学生生活压力加大,学校及时向

1992

位经济困难学生 发放


共计

11.2

万元的伙食补贴。

各学 院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各种帮扶工作,


有的学院每到冬天给经济困难学生买棉被送温暖,< /p>

有的学院每逢节日


为学生补助回家路费等等。

< p>
三是重视精神上的帮扶,塑造健康人格。学校在学习、工作、生


活、思想等 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克服自


卑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 观、健康的心态和自强不息战胜困难


的信心。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集体,在班级工作、勤 工助学、志愿者


行动、公益活动等形式中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在贫困


生工作中不断渗透感恩教育,

培养贫困生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的健康



14


人格,使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树立自信,让他们在享受拥有


的同时懂得回报 ,鼓励贫困生不辜负党和国家及社会、学校、老师的


关心与鼓励,

把组织 的关心关怀化作勤奋学习、

健康成才的精神动力,


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行 动报效社会,树立建设祖国、服务海西的远大


抱负。


三、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资助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一是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鼓励他们


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

学校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600

多个,

今年来共发 放


工资

60

多万元。二是鼓励学生刻苦求学,奋发成才。 三是鼓励他们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志愿服务,

用行动来回报社会。

学校贫困学子自


立自强,刻苦学习。在思想政治上积极进取、追求进步;在业务 学习


上刻苦钻研;

在社会服务中热心公益,

积极参与集体 活动和志愿者服


务。全校共有贫困学生

1922

人,申请 入党的有

1380

人,占

71.8%

< p>
已光荣加入党组织的有

196

人,占

10.2%

,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


375

人占

19.51%

热心公益担任各级学生干部的有

469

人占

24.4%


品学兼优获评各类奖学 金的有

653

人占参评贫困生的

33.97%

(不 含


一年级新生)

,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 /p>


秀团员的有

231

人,占参评贫困生的

12 .02%

(不含一年级新生)

。不


少贫困毕业生还表达了 毕业后回到农村支援家乡建设,

用自己所学知


识改变那里医疗卫生落后状 况的意愿,

有的贫困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把


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捐给校团委 设立的“康海助学基金”

,用于资助



15



在校贫困生。

(综合)



20

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也有处级和科< /p>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 性、时代性为一体


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作支撑。为此,< /p>


学校每年设立辅导员专项培养经费,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


补差培训、

骨干培训和定向培训等机制,

实施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程。


学校还将辅导员参加高一层次学位学习列入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计


划,大 力支持他们提高专业素质和学位层次。同时,为辅导员搭建工


作交流平台,从

< p>2008

年起设立了学校辅导员工作论坛,每月确定一


个主题,组织 全校辅导员、

机关各部门、学院分管领导开展工作研讨


和交流。近年来,

共派

42

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培训,有

30


获得咨询师资格(二级咨询师资格证书

2

人)

;根据工作需要,派辅


导员骨干参加国家、

省辅导 员培训基地的培训,

以及参加有关工作论


坛、专题学习和专门培训等进行 骨干培训。


在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方面,学校积极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 ”


以“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总体稳定,适当流动”的原则,拓宽辅导


员发展路径。在职称评定上既可选择教师系列,又可选择管理系列。

在职务上,

将辅导员纳入全校党政干部队伍管理,

按一线专职辅导员


总数

10%

比例设置处级岗位,按

20%

比例设置科级岗位。学校已确定

7


名辅导员为正科级,

< p>12

名辅导员为副科级。同时,努力畅通辅导员的


转岗出口,

2005

年来,

学校党政机关选调工作人员原则上只能 从辅


导员队伍中选聘,

已有

22

名辅导员 转岗到校院两级党政部门工作。


系列措施使学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 不断得到提升,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加强。近五年来,学校辅导员队伍中< /p>

4

人获省级


荣誉,

10

人获 校级荣誉。有一名辅导员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一名


辅导员入选“

20 08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100

强。



16




21

、创新基层团建工作模式,首批选派

31

< p>名学生团支书到社区


兼任团支书。


2

21

日上午,在台江区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实践计划”


活动启动仪式暨社区兼职团支书聘任仪式上,

我校团委与台江团区委

< p>
签订了共建合作书,首批选派

31

名优秀学生团支书受聘兼任台江区


31

个社区团支书,协助社区团支部开展共青团工作,

3 1

个社区同时


作为我校长期的志愿者活动实践基地。

“大 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实践计


划”

,是由我校

31

< p>名学生团支书所在班级团支部与社区团支部对接,


实行接力制,

任现 职的同学任期满后,

由下任该专业的班团支书接任。


社团团支部为大学生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协调,

提供帮助,

学生


团支部结 合自身能力和社区需求,

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定期进社区开


展专题志愿者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青少年)

,帮助建立社区青


年 组织,带动帮扶社区青少年。这是我校团委深化和创新“一院一基


地”青年志愿者工作模 式,加强团的建设,

“把团的组织网络覆盖到


全体青年,把团的工作和活 动影响到全体青年”的一项新举措,有利


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提 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时,

进一步加强学校 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交流合作,

为大学生社会实


践锻炼提供平台,和社区 团建提供人力和智力资源。共建第一星期,


31

名团支书深入社区了解社 区情况和群众的需求,确定服务项目,


并以纪念

3

5

日第

10

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为契机,开展了第一次


专题志愿服务活动。

2

28

< p>日

-3

1

日,

31

个团支部的

600

多名志



17



愿者陆续前往

31

个社区开展“弘扬志愿者精神,共创文明城区”的


志愿服务活动。结 合我校专业优势和社区的实际需求,

31

个团支部


围绕医 疗卫生服务,

“创建文明城区”的宣传、社区环境卫生整洁和


爱心帮扶等 项目开展活动。

活动中,

志愿者热情的服务和不怕脏不怕


累的精神,

感动了广大的社区群众,

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的


响应,展现我校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为台江区创建省“文明社


区”做了 一件实事、好事。

(校团委)



22

、廉洁教育:毕业前最后一课

学校将把廉洁教育常态化,

每年临近毕业时,

召开廉洁行医教育


座谈会,

上完大学期间最后一堂课,

希望医学毕业生从走上医疗工作< /p>


岗位的第一天起,

就严格规范自己的医疗服务行为,

对病人 要因病施


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自觉抵制收红包和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

< p>
无愧于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

“廉洁行医”这堂课在同学们的心灵


里种下了廉洁的种子,让“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行医”深入人

心。



校纪委)



23

、学校启动数字化校园第一阶段建设


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及

“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


要(

2010

2020

年)

2010

年信息中心将重点完成数字化校园第一


期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

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


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标准,

并形成相关文档。

完成数字化校园第 一期基


础硬件平台建设。

完成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项目的三大基础支撑平 台



18



建设:即数据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及信息门户平台。完成数


字化校园

< p>OA

系统设计、开发、试运行及运行。完成现有电子邮件子


系统、设 备与实验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应用接口的开发,实


现这些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应 用集成。

开始数字化校园第一期第二阶


段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 统、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


统和基本校情分析系统的设计、开发,争取在年底进入 试运行阶段。


实施

VPN

扩容工程。< /p>

扩容后,

可以满足我校直属附属医院医生在


家访问我校的电 子资源的需求。

开展校园无线网试点运营,

引入运营


商投 资建设无线网,

学校参与管理。

基本实现无线对两个校区进行完

< br>全覆盖。

(信息中心)



24

、福建医大有个


博士医疗服务团


学校建 立了专业人才数据库。近几年来,每逢新生入学时期,学


院对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博士生 进行登记,

用数据库汇总并体现:


册职业医师的时间、 医疗学科、专业职称等信息。实施了医疗资源最


优化组合的组队形式。

本 着医疗资源最优化组合的原则组建队伍,


支队伍都保证具有外科、内科 、口腔科、妇产科、儿科、中西医结合


等医学专业的博士生。

博士团先后 建立了华安县仙都镇卫生院、

闽侯


县善恩园、闽侯县洪山乡洪峰敬老院、 福州市聋人、盲人协会和福州


市肢残人协会、福州市西湖社区、莆田灵川镇等多个稳定的 基地。开


展了免费义诊、送医送药、专业课题调研、为基层医务人员开设专题

< p>
讲座、为群众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宣讲教育、收集疑难病例等服务。


今后工作的设想:

1

、搭建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博士生与



19



基层医疗 工作者通过创建通讯录、组建

QQ

群、交换电子邮件等多种


通信方式,保障日常通讯顺畅,加强专业医疗知识的沟通与交流,及


时、

高效、

准确的传递信息,

将送“鱼”

转化为送

“ 渔”

“医疗下乡”


转化为“资讯下乡”

,补充了传统的现场义诊,效果更持久。

2

、缩小


地域,

妥善选址巡回服务。

博士生服务团可以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

< br>选取多个地点,采用定期下点服务的形式,长期坚持下来,必将服务


大批人群,造 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3

、互惠互利,点面结合提高服务


覆盖面。

可以鼓励博士生寒暑假返回各自的家乡开展,

也可以开拓具


有意义的典型基地开展医疗服务,

以自己专业来指导当地相应医疗建

< br>设,

召开专业讲座,

有针对性的提高诊疗水平。

(研究生教育学院)


25

、博士生讲堂:研究生自己的学术阵地

< p>
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学历层次最高、与学科发展最紧密的群体、


是与最新科 技成果和文化前沿接触的学习者、

研究者和探索者,

研究


生应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引领校园科技文化潮流,

成为高品位校园


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

< br>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近年来,

我校研究生根据专 业特色和人力资源优势,

先后创办了


“博士生讲坛”

“学术瞭望台”

Face to face

硕本经验交流< /p>


会”

“启迪与起航硕士生经验交流会”

“硕士生健康讲坛”等品牌性


学术活动。各类学术活动,

在人员上,以学业精湛的博士生硕士生为


主体;在内容上,

以医疗卫生各 学科各专业前沿学术为领域;在形式


上,既有严谨的平面展示,也有生动活泼的讲座交流 会;其覆盖面,



20


< p>
包含了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还惠及了周边群众,


受到校 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学术活动使得博士研究生与 硕士研究生之间,


硕士研究生之间,

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能够建立了 良好的学术交


流平台,

营造了医学高等学府良好学术文化氛围,

推动了学风校风建


设。

(研究生教育学院)


26

、研究生党支部为盲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

< /p>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盲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医疗资源

< p>
的获取和利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作为医科院校的研究生,

校内综


合党支部与本科学生携手为仓山区纸袋长的盲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人


文关怀,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进作用。


我们已经做了:

< p>1.

爱心配对,

有阳光志愿者协会负责收集盲人的


基 本资料,现有六组,结对子,一助一。

2.

说句心里话:定期的抽


空到匹配的盲人朋友家中陪伴他们,

于他们谈心。

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p>


读信,讲故事等。

3.

我的户外:如果盲人朋友需要外出, 在保证安全


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如陪同区买东西或者散步等。

< p>
我们计划要做的:

1.

构筑心灵桥梁:

作为此项活动 的重点项目,


采用交叉分组的形式配对,现暂时分成六组,每组均由盲人朋友、研


究生、阳光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爱心配对、定期走访,入户与他们


说 句心里话:各组队员们定期抽空到匹配的盲人朋友家中陪伴他们,


和他们谈心。可以做的 事情包括读信,讲故事等,也可以和他们说说


近期国家的政策、国际时事;

2

.健康小卫士:研究生学院的同学们


用血压计等保健器械,

定期为盲人朋友做健康小体检,

并适当的提出



21



一些保健建议。

3.

健康知识小讲座,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医学健康


知识,

帮助盲人朋友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由研究生代表定期到盲人厂


区开 展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医学常识和心理贴士。

4

“我的


人生有话说”

系列交流会,

主要邀请盲人朋友特别是一些 有自强不息


感人事迹的盲人朋友们来到校园,

为同学们讲述他们的人生故 事,

使


同学们站在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人生,从而更加真爱生命 、


更加尊重弱势群体。

5

.我的学堂我做主:对于有需要 请辅导老师的


盲人朋友的子女,我们队员们可以免费为他们进行课业辅导

6

.我的


足迹之行动日志的采编播:

申请博客,

用于记录队员们每次活动的实


况和活动日志;

等积累了比较丰富的 图片和文字资料时,

可以在校园


举办一个图片展和举办一个交流会,

邀请乐心助残的同学聊聊他们的


助残体会,

让同学们倾听他们 通过和盲人朋友的接触所产生的不一样


的人生感悟。另外在与本科党支部合作共建的同时 ,在学习、思想、


考研等方面进行密切交流,促进他们成长。

(研究生教育学院)


27

、《师语心愿》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基础医学院

2008

级三位年轻辅导员从

2008

级学生入校起,

三位辅


导员坚持写周记——《师语心愿》

,张贴在宿舍楼入口处。从学生实


际出发记录年级点滴工作,

表 达辅导员的心声和期望,

老师们就如何


适应大学生活、

如 何处理社团活动与学习的矛盾、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 点话题与同学展开探讨,

既有亲切叮咛,

也有


善意提醒。

学生从中不仅能及时了解年级工作开展情况,

还能得到思


想上的启发和感悟。

每份周记的最后,

还对近期过生日的同学送上祝



22



福,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和全体同学的美好祝福,增进师生感情。


三位辅导员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一起走回宿舍,

在食堂共同进 餐,


“不着痕迹”地和学生接触。在准确把握学生心态的情况下,三位辅


导员在周记中将心得与期望坦诚相告,

引导他们顺利成长。

一篇篇周


记写来,没有说教,没有架子,更像是亲切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


平心静气地交流。师生心与心贴近了,同学们评价:

“老师用

90

后的


语言,写出了

80

后的思想和阅历,帮助我们收获与 成长。有这样的师


长,我们真幸运!

(基础医学院)



28

、基础医 学院

2009

级临床医学搭建“极速沟通平台”



2009

< p>年

10

月以来,

基础医学院临床

2009

级辅导员办公室搭建


了“临床

2009

级—— 极速沟通平台”

,这是个以留言本形式为师生、


生生提供实时的无障碍交 流沟通平台,

口号是

“答疑解惑·

共同关注,

共创临床

09

温馨家园”

。并通过“回音壁”对沟通平台存在 的问题及


解答进行整理反馈给新生。自搭建该平台以来,留言达

250< /p>

余条,较


客观地反映了新生在特定阶段的集中问题,

使得更 有效实现第一时间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增< /p>


强了彼此的信任感,为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团结的

2009

< p>级创造


了一定的条件。


29

、基础医学院积极建设福建省高校感染与肿瘤重点实验室

< br>2006

年,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整合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学优势资源的基础上,

组建

“ 福建省高校感染与肿


瘤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既努力跟踪国际前沿学科的进展,

又紧密



23



结合国家科技规划和建设海峡 西岸经济区的契机,经过三年的建设,


取得显著成绩

,

初 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本实验室结合病原生物


学、肿瘤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研究力量,并将它们有机


地整合,营造一个有利于源头创新的环境。已建立一支高素 质、高学


历、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

为福建医疗卫生系统培 养高水平科研人才,


培养博士生

22

名,硕士生

45

名;同时建立了开放、共享、设备先进


的蛋白质组学、

分子病原微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技术平台;


绕三个研究 方向开展科研工作:肝癌和胃癌的分子微生物学发病机


制、

肝癌和胃癌侵 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蛇毒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


癌和胃癌肿瘤特异性抗 原的筛查。

承担高水平的科研任务,

并获得高


水平的研究 成果,目前承担包括国家级项目

8

项,省部级重点项目

4


项在内的

28

项科研项目;

2006

年以来发表

SCI

EI

论文

1 1

篇,

CSCD


论文

49

篇;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和教科书

5

部。获得

1

项国家


专利,并获得多项省科技进步奖。从总体上讲,本实验室的建设在很

< p>
大程度上提高了我校承担国家关于医药卫生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和


医学高新 技术重大项目的能力,

为我省医药产业和卫生事业提供重要


的技术支持和 人才保证。

此外,

本建设项目的完成也在科研条件和学


科 交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30

、基础医学院开播《新闻周周报》


2008

3

月份在福建医科大学基础 医学院学生中开播的《新闻


周周报》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第二课堂,新颖的组织形式, 丰富生


动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是医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



24



学生综合素质的 又一平台。

开播至今已经累计达到一百多期,

有了近


30 00

名观众。每周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生播报队伍,


利用 学校组织的晚点机会,收集一周以来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


时事新闻以及校内要闻, 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现场学生生动的、贴


近生活的语言,即兴的互动点评,

< p>《新闻周周报》播报时的气氛常常


十分热烈,

效果良好。

< p>这档每周的新闻大餐栏目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


迎。在为同学们呈上一盘盘丰富的信息 大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


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其中一期的《新闻周周报 》上刚播


出福建

2009

年将取消借读费的消息,便有了 《福建改革开放

30

年》形


势政策课的讲授,

< p>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改革开放的深刻意义,


燥的形势政策课就 不再枯燥,

这就使正面的教育和教育的实效性之间


结合地更加紧密,教育 的效果就更是显而易见。


31

、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一对一帮教未教学员


2006

年基础医学院在福建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 设立


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以来,

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定期前往未教所以


心理健康测评、

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和文娱联欢活动等这样的形式,


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走出心灵的阴霾,帮助


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服务社会,共创和谐。未教所青年志愿者服


务站 的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从

2003

级青年志愿者开始,现在已经传


到了

2008

级青年志愿者的手上,历时三年多,参与的青年志愿者多< /p>


达四百多人,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一千八百多个小时。

这次青 年志愿者


们走入未教人员当中,

以爱换心,

分别与未教人 员一对一结成帮教对



25



子,签订帮教协议书,确定了今后定期以书信、面对面交流辅导等这


样 的方式进行长期的一对一帮教活动。志愿者们的志愿活动弘扬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 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长期以来已与未教


人员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产 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赢得了普遍认可,


奏响了与爱同行,共创和谐海峡 西岸的辉煌乐章。


32

、基础医学院团委《对话·人物》创建医学生素质教育平台


2005

11

月,

福 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创办的

《对话·


物》栏目, 以对话为主要形式,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医学界专家人物进


行面对面沟通,

是医大一个全新的素质教育平台。

栏目组成立

4

年以


来,共制作十二期访谈节目,邀请到校内外近

20

名具影响力和标志< /p>


性的医学界专家人物。

其中,主题为“走得多远,决定于 你与谁同


行”的栏目,通过在节目现场与嘉宾近距离接触,学生有机会聆听他

< p>
们成功背后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了不少鲜明的人物印象和学习榜样。


主题为 “不为良相经邦济世,便为良医治病救人”的节目——慕容慎


行教授现场讲述的亲身经历 ,

让医大学子们认识到崇高的医德和严谨


的作风,

远比枯 燥的书本学习更加深刻,

这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多


元化和渗透性。丰富 的多媒体资料、轻松的现场交流,热烈的互动问


答,每期《对话·人物》

,场场爆满,观众反响极佳,效果良好。

《对


话·人物》栏目为同学们开 拓了视野,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内外


的报道对本栏目组高度关注,

多 次在网站、

报纸上有相关报道,

“传


承 志愿者精神”为主题的第

12

期节目就刊登于

12

月的《福建日报》


政文新闻版块上,在社会上造成了积极的反响。



26



3 3


公共卫生学院推进“健康管理服务志愿者”项目

< /p>


为了进一步宣传健康管理的理念,

促进医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意见,

2008

10

26

日,

“健康管理服

< p>
务志愿者”

项目正式启动。

此项目由省医保协会与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携手,

通过发


放海 报和宣传单,班级动员等形式,经筛选,组建了一支由我院

60


名学生志 愿者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志愿者队”

。省医保协会与我院


分别派出专家 为这些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

举办了

“健康管理基本理


念 ”

“健康管理基本理念”

“健康管理技能培训 ”等讲座。


在开展志愿服务阶段,

这支志愿者服务队被 分为

8

支小分队,


期深入医院、

社区、

单位向广大市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提供了体检、


情况跟踪调查、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档案编写与整理等服务;并协助


有关部门做 好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信息反馈等工作。学


生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得到了相关 单位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

同时我


院的志愿者服务机制也在实践中不断 地得到完善。


34

公共卫生学院 开展

“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培训项目”

系列活动


艾滋病作为全球性疾病,

其防治是全社会的责任。

而青少年应当


成为的生力军,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根据教育部提出 的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

见,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同福建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作,


以学院团委学生 会为载体,

以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主体,

以点带


面,

向全校学生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生活

< br>


27



技能培训项目相关活动。


该项目以课题形式申 报福建省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专项资金,


校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培训项 目(项目编号:

2007-

闽艾

-05

,经省


级专家组审核评议后,

2007

11

月正式启动,

至今已经连续执行

三年。

项目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活动的开展与总结,

每期活动都是有学


院流行病学专业教授指导,

有规范的项目申请程序,

并及时进行评 估


和效果反馈。


项目活动力求趣味性与多样性 ,

努力丰富活动内容,

改善活动形


式。先后开展了以预防 艾滋病为内容的演讲比赛、征文征画大赛、有


奖知识竞赛、

单车行进宣传 等活动并结合图片及海报的展出、

教育片


的播放以及辩论赛等,使防治艾 滋病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相继在上海社区、五凤社区、江夏 建筑工地等向社区


居民和农民工宣讲相关知识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并且 还同临近兄弟


院校进行合作,

把健康的理念与艾滋病的防治意识更广地辐 射开。


仅如此,我们还利用暑寒假期间深入社会基层,发挥自身优势, 抱着


了解基层、

服务基层的态度去到福州闽侯县、

平潭县 等地乡村进行健


康教育的开展与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


35

、公共卫生学院推行“新生宿舍导师”制度

创新新生教育管


理新模式


从< /p>

2007

9

月起,公共卫生学院在一年级新生中开 始实行“新生


宿舍导师制”试点工作。此项工作旨在通过“新生宿舍导师”制度的


实践,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深化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促进师生之

< p>


28



间的交流与互 动,

深入细致地开展新生思想政治工作。

使大学新生能


尽 快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干部,

及时弥补辅导员工


作中的不足。


“新生宿舍导师制”

即由学院统 一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

在新生


入学之初深入新生宿舍、活动现场、教室 等场所为其答疑解惑。每一


自然班(

60

人)配备男女各 一名导师,其工作时间持续一学期。经


过几年的实践,

新生大学适应性明 显增强;

有力的加强了新生和辅导


员的沟通,推动了新生日常管理工作的 提高;新生宿舍导师”自身也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 学生干部,

同时此制度也


获得了广大新生和新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36

、海西公共卫生教育与服务的协调之路


公共卫生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

大力推进科技、

教育与 经济紧


密结合,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之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


求,

学院积极主动对接海西建设,

全面提升服务海西公共卫生服务能< /p>


力,努力在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体现新作为、展现新形象。


学院服务于我省公共卫生改革进程,

进一步探索高校科技教育资


源服务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学院先后与省卫生厅、


省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以及地市卫生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合作,


展福建省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卫九项目)第三方评审、福建省新农合


与社区卫生服务技术 指导、

福建省口岸生物媒介调研、

功能食品的研


发、福州 市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第三方评审)等大量社会服务项


目,同时举办全科医师岗位培 训、

“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自考助


学班、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以 及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卫生技术人


员能力培训等多种培训班,

为促进福建 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技术



29

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处-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处


四川大学预科-四川大学预科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名单-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名单


西南大学校歌歌词-西南大学校歌歌词


台湾嘉义大学-台湾嘉义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邮编-四川农业大学邮编


北京大学有几个校区-北京大学有几个校区


加州大学各分校-加州大学各分校



本文更新与2020-11-28 0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1369.html

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新闻线索汇编的相关文章